盧玉柳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滄江中學附屬小學 廣東 佛山 528000)
國學就是指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書法、繪畫、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優(yōu)秀的文化內容。在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中,我們已經遺失太多太多的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與精神。為了保障中華民族的未來長久發(fā)展,也為了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小學語文應當將國學納入到教學內容中。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新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國學是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根基,國學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小學語文課程作為培養(yǎng)小學生文化素養(yǎng)與知識的重要學科,更要在教學中引入國學知識,培養(yǎng)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能力,這才是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教育的重要性。
而且,小學生本身就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形成關鍵期。國學中又包含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道德、精神的精髓。對小學生進行國學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道德觀念和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時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小學生知識眼界,激發(fā)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興趣,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添更多的教學素材。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國學教育十分重要。
首先,受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影響,小學語文教師過分注重與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考試成績的提升,對國學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充足的教育經驗,給國學教育的開展帶來了不利阻礙。
其次,小學生年齡小、學習理解能力差,許多國學知識都不在小學生能夠進行學習理解的范圍之內。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對國學教育進行篩選,又如何將國學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這些都是目前在小學語文國學教育開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次,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的結合不能是泛泛而空的。學生不能只是在課堂上空學很多知識和道理,卻不會講這些東西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國學教育來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才是最重要的。
3.1 將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國學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將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在保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促進國學教育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學習“人之初”,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本課的教學,讓小學生對“弟子規(guī)”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激發(fā)小學生進行弟子規(guī)其余內容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規(guī)定每天進行弟子規(guī)學習、背誦的學習目標,將國學中的經典文章“弟子規(guī)”,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激發(fā)學生進行國學學習的興趣,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提升。
3.2 建立完善的小學語文國學教育體系與方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的引入和教育,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教育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國學教育開展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十分不利。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狀況,制定完善的小學語文課堂國學教育標準和教學體系,明確教育目標,更有利于教師進行國學教育的開展,促進小學生知識眼界的開闊。
例如:在學習“古對今”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國學中的“對子歌”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并未課堂的教學制定“引導學生明確‘對對子’這種中華傳統語言形式的魅力所在”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開展“對對子”大賽,評選出本堂課中的“對子王”,增添課堂的教學趣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教學效率。
3.3 促進國學在小學教育中的深入開展與推進。國學教育不能單是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開展,想要深入促進小學生對國學的學習與認識,應當為國學教育開拓出一片更廣闊的空間。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國學教育時,也要豐富國學教育的教學形式和教學途徑,有效利用教學資源,促進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深入推進與開展。
例如:在學習“姓氏歌”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校園中開展“百家姓”的背誦比賽,引導小學生去積極地進行學習背誦?;蛘咂綍r舉辦“國學興趣班”,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一些書法內容上的教學,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國學學習空間與機會,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國學教育,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