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燕
(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 甘肅 慶陽 745000)
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并不是很高,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主要是為了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采用單元主題閱讀模式,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將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1.1 整體感知,確定不同年級閱讀主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采用主題單元閱讀教學模式,應當注重引導學生根據(jù)一個主題進行閱讀活動,促使閱讀的文本更加具有指向性與目的性,從而將七八年級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效地發(fā)揮出來。在初中語文閱讀教材中,閱讀主題對于學生的閱讀將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七八年級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會有一個閱讀主題,教師應當對閱讀主題進行深入的挖掘,并善于站在整體上進行感知,把握每一個單元的主題,之后帶領學生進入到主題單元閱讀中。
例如七年級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閱讀主題,第一單元是關于季節(jié)描寫,第二單元則是親情,第三單元則是學習生活,還有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第四單元則是關于散文閱讀類型的學習,第五單元是說明文,第六單元是古代詩文,每個單元的主題閱讀都不一樣,因此結合不同教材的主題單元,確定不同年級的閱讀主題,引導學生們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
1.2 以課為例,歸納主題單元閱讀教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主題單元閱讀教學模式的采用,教師應當注重歸納主題單元閱讀教法,并吸引學生深入到主題單元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在具體的主題單元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單元中其中一篇文章作為重點講解篇目,并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具體的課型有以文代文課、群文比較閱讀課、讀寫聯(lián)動課、好書推薦課(讀文知人)、自讀批注交流課,引導學生深入其中,便于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閱讀內容,也為學生后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老王》教學過程中,這篇文章是七年級下冊中第三單元“關于小人物”主題故事,教師在進行《老王》閱讀教學中,采用了以文帶文的方法,帶上了梁曉峰的《懷念趙大爺》與鞏高峰的《女搬運工》這兩篇文章,進行了人物描寫手法教學;在進行《社戲》教學過程中,教師選取了《黃帝的現(xiàn)狀》《警察與贊美詩》《一面》《秋天的落葉》《走一步,再走一步》多篇文本,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探究文本中的心理描寫方法,打下閱讀基礎。
1.3 內外結合,提升語文教師閱讀教學技能。為了有效地提升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們積極地參加外出學習,而且在單元主題閱讀教學中,邀請專家輔助規(guī)范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在語文組中分年級組織了過關課、觀摩課、示范課以及相互研討,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技能,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重以課文中的閱讀教學為主,并選擇與之相關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遷移,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師對于閱讀教學不再局限于語文課文資源,并充分地利用課外閱讀資源,擴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例如《背影》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自身教學技能的提升,積極參加組織課,并在過關課以及觀摩課展示自己的教學過程,并選擇了《父親的半瓶酒》《永不縮回雙手的父親》《父親的自行車》等相關閱讀,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2.1 正確處理好課內與課外之間的關系。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多進行閱讀與感知,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之后,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實現(xiàn)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
2.2 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環(huán)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閱讀觀點,同時對于學生的閱讀觀點進行評價,促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同時注重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有效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題單元閱讀教學模式本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注重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整體感知,確定不同年級閱讀主題,以課為例,歸納主題單元閱讀教法,內外結合,提升語文教師閱讀教學技能,為初中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