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蓉蓉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江蘇南京 210000)
《新課標》明確指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生形成英語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而有效的閱讀活動,既能啟迪學生的思想,又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促使學生受到道德情感方面的熏陶。在學習活動觀理念下,學生會結合閱讀文本展開分析推理,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及信息整合能力均會在原有程度上獲得提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將學習活動觀這一教育理念落實到閱讀活動中,從而在落實《新課標》要求的同時,幫助學生習得語言知識、闡釋文化內涵,評析語篇意義,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英語閱讀中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即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獲取相應的語言信息,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及其所表達的主要意義[1]。學習理解類活動需要學生具備基本的語言能力,因為學生只有構建了扎實的詞匯知識及語法知識,才能梳理出文本結構中的主要信息,才能理解語篇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取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進行學習理解,促使學生初步構建文本的結構框架與文化內涵。
首先是感知與注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應先介紹所要閱讀書目的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所要閱讀書目的類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Little Women為例,在向學生介紹該名著之前,教師要對名著內容做出一個整體方面的闡述,促使學生初步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和思想觀點,并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與探究主題意義的興趣,從而為學生的有效課外閱讀做好鋪墊。比如,教師可以做如下導入:“When I was in college,I read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I was attracted by the beautiful language and was affected by four sisters' attitude towards life.Little Womenis a "coming of age" drama tracing the lives of four sisters: Meg,Jo,Beth and Amy.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當做出語言方面的導入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Little Women的相關視頻,從而進一步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是獲取與梳理。當學生對Little Women這一讀物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信息的獲取與梳理,即理解整篇文本內容。當然,學生只要閱讀小說內容,就會對其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但是,不同狀態(tài)下的閱讀效果是不同的。如果學生僅僅是不帶任何目標的泛泛而讀,那么其獲取到的信息內容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學生帶著問題展開閱讀,那么學生的潛意識中就會對相關信息更加敏感,就能獲取到更多的信息,也能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還是以Little Women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設計好如下問題鏈:其一,試著總結馬奇太太這一人物形象,然后依次是大女兒梅格的性格特點、二女兒喬的性格特點及三女兒貝絲的性格特點。其二,如何在貧窮的生活與磨礪中獲得尊嚴?其三,如何坦誠對待金錢、財富及舒適生活的向往。其四,你更喜歡小說中的哪一個人物,為什么?這樣,學生會在問題的引導下,仔細閱讀文本內容,并嘗試著總結答案,從而在梳理信息的過程中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最后是概括與整合。當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深入閱讀文本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概括與整合。換言之,學生需要對各個章節(jié)內容做出簡要總結,從而整理出小說內容的結構框架。整篇小說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有二十三個章節(jié),第二部分有二十四個章節(jié)。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閱讀進度,總結出每一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
應用實踐類活動,即促使學生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對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內化,并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種學習活動[2]。應用實踐類活動是對語篇的深入學習。學生要對文本知識技能展開深入的分析與判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均能得到有效提升。
首先是描述與闡釋。當學生總結出小說中四姐妹的性格特點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組成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分享各自總結的答案。比如,有學生會說:“馬奇太太的心態(tài)非常好,而且教育理念非常超前,她讓四個女兒明白親情、勤勞及安定的內心就是最幸福的事情。而且盡管她們家比較貧窮,但是她一丁點兒也沒有抱怨。她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深深影響著她的四個女兒?!庇袑W生會說:“大女兒瑪格麗特總是主持全局?!庇袑W生會說:“二女兒喬性格開朗,像個男孩子一樣?!毙〗M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盡量運用英語分享他們的自主總結。如果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是有其他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將其反饋給教師。此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
其次是分析與判斷。在合作交流中,每位學生都會表達出自己總結的觀點。但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要結合閱讀文本認真分析每一種觀點,如此才能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做出一定的判斷。比如,有學生在說馬奇太太這一人物形象時,稱贊馬奇太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那么其他學生就要回想小說內容,包括馬奇太太的建議:“Will you give them your breakfast as a Christmas present?”盡管馬奇太太家并不富裕,但是她還在力所能及地幫助比她更需要幫助的鄰居。還有馬奇太太在轉變女兒們懶散的生活狀態(tài)時,沒有過多的說教,也沒有責罵,只是轉身離開,讓四個女兒親身體會到了懶散帶來的不良感受,進而使得孩子們發(fā)自內心地想要轉變自身的懶散狀態(tài)。通過回憶小說內容,學生就會意識到“馬奇太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這一觀點是正確的。當小組內的其他學生每提出一種觀點后,學生就要結合文本內容做出自己的判斷。
最后是內化與運用。學生經過合作交流,以及一定的分析與判斷后,就會對文本內容進行一定的整合運用。小說內容中出現(xiàn)了很多從句,而學生在閱讀與分析中會加強對從句的理解運用。例如,小說第二章節(jié)中的“She says that it's not at all polite for young ladies to introduce themselves to strangers.”“She says he keeps his grandson.”等句子,都是學生學習復合句型的最佳素材。經過大量的閱讀之后,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在口語表達或者寫作中展開知識技能的運用。同時,學生也會結合這些語言內容,更深刻地理解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是基于遷移創(chuàng)新層面的活動,是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載體[3]。學生經過理解學習類活動及應用實踐類活動后,就已經對文本內容非常熟悉了。那么學生潛意識中就會對已構建的知識內容進行遷移創(chuàng)新,并運用已構建的語言知識來解決新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能力的提高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目標。
首先是推理與論證。當學生經過大量的閱讀,理解了小說內容的整體結構框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語篇背后的價值取向或者作者態(tài)度展開推理論證。學生可以在適當?shù)恼n外時間,通過多媒體課件來了解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經歷,從而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來更好地理解小說所表達的價值觀念。學生通過資料的收集與總結就會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與作者的生平經歷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作者的父親是一個不得志的哲學家,而作者的母親承擔著家庭重任,作者從小就開始幫助母親分擔家庭責任。但是,身處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中,作者依然堅強、樂觀、開朗。學生了解到以上內容后,就會更深入地理解到:小說中馬奇太太一家人的所作所為,宣揚了美好品質。
其次是批判與評價。小說中宣揚的價值觀是,相夫教子、溫柔和善是每一個小婦人最理想的狀態(tài)。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女性變得更加自立、自強,很多女性成為各個行業(yè)的佼佼者。所以,部分學生會提出與作者不一樣的觀點,如女性可以追求更加寬闊的天地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感悟通過書面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賞析文本的語言特點及其所反映的價值觀念。
最后是想象與創(chuàng)作。小說中的主人公是平凡普通的一家人,她們的物質生活并不充裕,然而全家人沒有一個抱怨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他們是否有過抱怨、生活中的很多美好是否都被抱怨打破等。受到文本內容的影響,學生就會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學習活動觀理念下的閱讀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閱讀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展開分析、理解、判斷、概括與評價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進而在開闊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