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谷兆
(江西上上饒市余干縣古竹中心小學 江西 上饒 33511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關于讀書的成功經(jīng)驗。因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維材料、情感材料,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終身的營養(yǎng),也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chǎn)生綜合效應,極有利于學生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正所謂,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要找到了可以激發(fā)出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從以前的“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的狀態(tài),進而對閱讀有了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樣,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書聲瑯瑯,書香滿校園”的良好氛圍。然后,在班級環(huán)境建設中突出閱讀的特色,例如學習園地、黑板報等以宣傳讀書為主題;其次是完善班級圖書角,對書柜裝飾及命名,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閱讀的興趣。
要保證課外閱讀的順利開展,必須得到各方面的積極配合,除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語文教師的認真指導外,還必須有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如:向學生推薦、介紹圖書,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供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班級設立圖書角,鼓勵學生踴躍將自己讀過的好書捐獻給圖書角,并向同學推介自己的圖書。教室應經(jīng)常保持整潔、寧靜,洋溢著書香,吸引學生前去采集知識的花蜜。學生課外閱讀的成功與否,還直接取決家長。因此,開展課外閱讀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本班語文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就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有效手段,將課外閱讀的意義、作用,乃至書目等同家長廣泛協(xié)商,以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與配合。如:我們班有一家長,他在家長會上就和我商討,他說不知該給孩子買什么書。有時,他們認為好的書,可孩子不喜歡,而孩子喜歡看的他們又認為不好,意見不統(tǒng)一。因此,我當時就告訴他應該選一些以孩子興趣為主,又適合他們讀的書,一般三年級,就讀名人故事、童話故事等。
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由于小學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約,個性傾向還不夠穩(wěn)定,表現(xiàn)在他們模仿性強而欠持久,興趣易發(fā)生而很少專注,好動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難于抽象;他們并未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讀書習慣,即使上了高年級,已具備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也帶有易變性。因此,必須重視小學生閱讀方法的正確指導。
3.1 學會選擇讀書。知識如煙波浩淼的大海,書多如沙礫,廖如繁星。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讀一本壞書比不閱讀還糟糕。因此,對于小學生課內外讀什么書,語文教師要做精心指導。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小學生各年齡段閱讀書的篇目,采取向學生推薦和向家長列書目清單等方法,讓學生和家長有選擇性的購買、閱讀書籍,以提高學生閱讀質量,擴大閱讀視野。
3.2 學會寫讀書筆記。閱讀只單純地去讀是不夠的,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們上課和復習階段要求學生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學生懂得這是一種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梳理過程。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作好讀書筆記,增強讀書的效果。還可靈活運用多種篩選信息的方法,只選取主要信息,盡量排除次要的或無關的信息。教給學生寫讀書筆記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詞佳句進行摘抄,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各部分的大意,培養(yǎng)總結、概括的能力,抒發(fā)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并要求學生復述大意、濃縮要點、編寫提綱,及時反饋、檢查閱讀效果。
3.3 學會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工具書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有利益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利益提高學生運用工具書理解字詞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目的去閱讀。這樣就有利益使學生“讀有所思”,從而達到“讀有所獲”的目的。
總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小抓起,從興趣抓起,讓孩子從強制到喜歡。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手段,采用多種方法,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深入地研讀文本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