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楊妮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主要在于進一步規(guī)范、明確了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在維護主體地位的同時,應充分運用自身點撥引領的職能,參與到學生自主性學習過程中去,讓“以生為本”的理念落在實處。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科特點,起到搭建課堂教學活動的橋梁作用,深化語文課堂中主題引領,讓學生在主題探索中激發(fā)學生熱情;投石激浪,在思維歷練方面,教師發(fā)揮引領作用;推波助瀾,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發(fā)揮引領作用,從而讓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更具效益,充分提升學生運用教師自身點撥引領的作用,將課堂教學回歸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堂學習活動中,教師通過設計探究的主題,引導學生圍繞主題開展學習活動,這是常見的課堂教學方式。但由于學生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不夠,很多主題內(nèi)涵的體驗與感悟不夠深刻。教師要精心設計主題,創(chuàng)設課堂探究主題活動氛圍,并圍繞主題開展探索活動,引領學生真正參與主題學習,并通過教師免補學生的原始認知與教材文本之間形成的落差,拉近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體驗文本中人物的內(nèi)在精魂,深切體悟文本表達的主題核心。
例如,引導學生學習陳毅探母這篇文章時,圍繞探究主體“母親病了,陳毅的心情怎樣?”展開課堂閱讀活動,你能從課文哪部分看出陳毅的心情?他的心情怎樣(焦急萬分)?課文哪個詞請讀出來的?學生在一遍一遍的閱讀中,很難找全,并對文章陳毅與司機的語言描寫使學生往往陷入到情境之中,不能提煉出來。教師的引導在于坐在車上,車子開得很慢,他會對司機說什么?回到故鄉(xiāng),看到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沒有停下來欣賞,這是為什么呢?緊緊圍繞這些問題開展探索活動,教師的引領非常重要,學生對于閱讀不存在困難,但想要讀出文章的精髓,體驗文章的情感,教師要深入到學生閱讀活動過程中,并給予適時恰當?shù)囊龑А?/p>
思維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支撐,沒有思維參與的語文學習也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師要以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讓他們在思維歷練中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但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很多教師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容易局限于一個逼仄的方向上,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淡之處投石激浪,據(jù)點生發(fā),逐步、逐層鋪展開去,從而引領學生主動參與語文探索活動,提升思維品質(zhì)。在思維提升角度,教師要結合文本逐步深入,給學生搭建探索活動的平臺,讓問題在逐步深入中發(fā)展起來。例如,在教學《軍神》一文中,本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劉伯承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等,還醫(yī)生的表現(xiàn),尤其是情緒的變化來反襯劉伯承的堅強毅力。教師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呢?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僅僅局限于描寫劉伯承的語言層面上,還要透徹地感知側面烘托寫法的精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描寫沃克醫(yī)生的語句,從另一個側面來感知語言對展示伯承形象所起到的作用。這樣的探究活動,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在問題設計方面,給予引領。例如從文中的關鍵詞句“愣住了”,“你能受得了嗎?”等角度設計問題,感受到沃克醫(yī)生的情緒有怎么樣的變化呢(懷疑到敬佩)?讓學生通過精心設問,并層次逐步深入,學生原本停留在定勢中的思維得到了恰到好處的點撥與引領,從而讓學生不僅增強對文章的理解,還獲得了對文本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感知,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文本的情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讓學生在閱讀文本中認識體驗情感,感悟文本內(nèi)涵,促進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學生在自主閱讀時,他們已經(jīng)或多或少地會形成情感的波瀾。教師應該抓住契機,并在此基礎上再順勢點撥,助推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進一步升華,有效促進學生體驗的不斷深化。例如,如在教學《虎門銷煙》這篇文章時,學生在反復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對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有了初步的認識,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通過進一步引導學生觀看錄象:《鴉片的禍害》,讓學生看了錄相后,談自己的感想,然后啟發(fā)學生理解鴉片對人體的危害:毒品如狼似虎,無情的吞噬著人們的健康生命,骨瘦如柴,面黃肌瘦,生命凋零,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感受到毒品的危害,而英國走私到中國究竟是為什么呢?學生對此進行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情懷。在這樣的一系列活動中,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了頂峰,愛國激情迸發(fā)出來……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不同角度引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點撥引領效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不僅有知識的獲得,更應該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