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紅
一堂讓學生記憶深刻的數學課應該是精彩的,精彩不僅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主動參與及課堂氣氛活躍,更應該通過“錯誤”資源讓課堂收獲無限精彩。新課標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受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限制,經常會出現不同類型錯誤,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嘗試錯誤,更應巧妙利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反思錯誤原因,掃除錯誤盲點,有效的利用錯題,讓學生在在犯錯和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學生受思維模式發(fā)展的限制,還不能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因此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教師面對學生犯錯,要以寬容的心態(tài),不能指責批評學生,而應鼓勵并指導學生找到錯誤原因,分析錯誤成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正確解題思路。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應積極主動的分析錯誤原因,認真思考為什么和怎么辦,增強學習數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觀能動性及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整數四則混合運算》課程中,教師在黑板寫了道題,12+28-15-7=?和(12+28)-(15-7)=?讓學生分別運算,大多數同學都得到了18和32的正確答案,個別同學兩道題的得數是相同的,教師并未對該同學答案進行評判,而是讓學生講解解題思路,在學生講解過程中其他學生也在認真思考,當講解到第二道題(12+28)-(15-7)=12+28-15-7時,有同學提出了不同意見:“列式應該(12+28)-(15-7)=12+28-15+7,因為減號在去小括號的時候應該改變運算符號”,對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錯誤原因教師提出了表揚,通過同學的分析,做錯的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為讓同學掌握的更加牢固,教師又寫了兩道題12+28+15-7=?和(12+28)+(15-7)=?受上一道題的啟發(fā),學生都規(guī)避了同樣錯誤,學生運用運算準則,加號在去小括號時不改變運算符號,所以,后兩道題的答案是相同的,學生通過錯題分析靈活掌握了混合運算的知識。
在教學課堂中,學生的錯誤資源是嘗試和思維創(chuàng)新的過程,教師在課堂過程中遇見錯誤不能置之不理,應合理利用錯誤資源,抓住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機會,讓學生大膽說出錯誤想法,找到錯誤中的亮點,找到可以可以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因素,并且給予學生引導、鼓勵,幫助學生從錯誤思維中走出來,激活和突破思維局限,在成功中體驗激活思維的喜悅,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計算》中,有一道課后練習是這樣的:全班同學乘坐大巴車去春游,其中單人座20個,雙人座15個,這個大巴車有多少個座位?很多同學都列出了算式20+15×2=50(個),只有一位同學列出了算式(20+15)×2=70(個),看到這個答案,教師微笑著問同學,這樣做對嗎?全班同學一致否認。教師接著問這個同學為什么是這樣計算?同學不好意思的說,教師把20個單人座位也看成雙人的了。教師馬上意識要利用這個錯誤,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于是讓這位同學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xù)講解,很快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提出了另外一種思路,列出了算式:(20+15)×2-20=50(個),同學們都為他鼓掌。其他學生的思維也都活躍起來,爭先恐后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同學提出,也可以將雙人座位看成單人座位,列算式20+15+15=50(個),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錯題找到了不同的解題思路。
學生在課堂中出現錯誤,如果單純依靠正面示范或者反復的聯系得到的效果,遠不如利用錯誤資源,不斷“反思”的效果好,教師在發(fā)現錯誤時,應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原因,透過錯誤發(fā)現問題,及時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并通過在課堂中發(fā)現錯誤、討論錯誤、改正錯誤的反思過程,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通過自我反思,提高了學生判斷分析能力。
例如,在六年級《解決問題》課堂中,教師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題,小紅從家去圖書館,去的時候每分鐘走50米,回來時每分鐘走60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受思維習慣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很快給出了(50+60)÷2=55的錯誤答案。教師認識到這是促進學生反思的好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思考為什么出錯?怎么改正錯誤?有同學說:“這道題是讓求平均數,應該根據公式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來計算,如果設總路程為1,那么去時的時間=1/50,返回的時間=1/60,所以應該平均速度這樣列式:1÷(1/50+1/60),而不能是單獨的將速度加起來?!苯涍^同學這么解釋,很多同學都明白了解題思路,但有同學很快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老師,他的公式是對的,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但是總路程不應該是1,他是往返的,總路程應該是2,所以正確列式應該為2÷(1/50+1/60)”同學們馬上意識到這種做法是正確的,由這道錯題引發(fā)了同學們的討論,同學們通過反思,終于得到了正確答案。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錯誤是教師珍貴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合理利用錯誤資源,引導學生發(fā)現錯誤原因,激活學生思維,并通過學生反思,提高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讓錯誤發(fā)揮最大的作用,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