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大像山鎮(zhèn)南街小學
朗讀在小學階段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往往學校和教師在朗讀教學上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卻常會出現(xiàn)朗讀效果欠佳的狀況。如何優(yōu)化朗讀教學,取得較好的朗讀效果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朗讀是“口耳之學”,朗讀教學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聽”。朗讀,即是把訴諸視覺的書面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言語的活動。在這一轉化活動中,教師并不是機械地將語言文字變成聲音,而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把作品的思想內容準確、生動地傳達給學生。因此,朗讀是一個有著復雜的心理、生理變化的駕馭語言的過程,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讀書活動,是有聲言語的藝術化。教師聲情并茂地進行朗讀,不僅可以聲聲傳情,彰顯朗讀的標準,而且能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受到感染,進而學會朗讀技巧,所以教師的示范引導至關重要。然而,在現(xiàn)今的朗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朗讀發(fā)音不正確。教師發(fā)不標準的普通話的聲調就會影響到朗讀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前,應該花大力氣進行朗讀練習。要檢查是否按照標準音將每個字的聲、韻、調念準了,更不能讀錯字,不能帶方言,還應注意變調變音的問題。如上聲“一”、“不”的變調以及語氣詞“啊“的變音等。此外,還要避免漏讀、添讀、倒讀和讀破詞、讀破句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宋代學者朱熹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彼?,教師朗讀發(fā)音正確是第一步,也是必須做到的,只有這樣才能為標準的范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朗讀方式平淡無奇。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朗讀只是單純地照字讀音,聲調平直,沒有重音、停頓,或者不按文章意思隨意進行朗讀,不著一絲語氣和色彩,讓人聽起來毫無美感;有的教師在讀的時候聲音小且速度快,讓人聽不出所以然來;還有的教師只是一味地從聲音上模仿,形成一種固定的腔調,類似于“念經(jīng)式”讀法。教師的這幾種朗讀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小學生本來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這樣的朗讀不僅讓學生體會不到課文的優(yōu)美,而且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對朗讀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深入理解文章的題材和內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好句式的重讀和停頓,注意語音、語調,這樣的示范朗讀才具有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才能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1.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眱和奶煨允谷?,凡是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就會在這方面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和某種潛在的能力。教師應該經(jīng)常組織學生聽朗讀材料,包括教師的范讀和錄音,朗讀內容一定要經(jīng)典、精彩,這樣才能抓住學生們的“耳朵”和“心靈”,讓他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和“范本”,從而積極地參與到朗讀中來。此外,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并創(chuàng)設朗讀的情景,如讓學生共讀、個別學生讀、分組讀、分角色讀以及男女生比賽讀,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對于學生朗讀的表現(xiàn)要積極給予肯定,讓他們獲得自信,嘗到甜頭,其自然而然就會對朗讀感興趣。
2.合理安排朗讀的時間和內容。在目前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知道朗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安排的不合理,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朗讀流于形式。一節(jié)課的時間,因教學內容繁多,往往會把學生朗讀的時間壓縮,幾分鐘不到就匆匆結束,朗讀的效果大打折扣。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應安排學生用足夠的時間多讀,聲音洪亮,吐字清楚,發(fā)音標準,讀出情感,讀出味道,進而領略到朗讀的魅力,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此外,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年齡段安排適宜的朗讀內容。低年級的學生理解力差,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所以宜運用“圖文并茂法”,內容主要涉及童話、寓言、古詩、兒歌,其讀起來朗朗上口,簡單易記。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語文水平的提高,掌握的詞匯逐漸增多,而且所學課文大都是記敘文,記敘文描寫細膩,感情豐富,其中有很多優(yōu)美和內涵豐富的語句,這些都適合朗讀,學生要重點讀、多讀。
3.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美讀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會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并不容易,需要教師在技巧上進行必要、適度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只有學生掌握了方法、技巧,才能讀出感情來,才能領略到文章的魅力。此外,教師對于朗讀的評價不能過于單調,應該從語音、語調、情感、對文章的理解把握等方面予以綜合考查。只有長期堅持,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逐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