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巖,鄒亞春,許廣聚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300)
關鍵字:高校;體育教學;教學評價;學習效果;影響
教學評價就是測量、分析和評定教學工作質量,它的參考對象是以參與教學活動的師生、教學目標、方法、場地等因素的有機組合的過程和結果,評價教學活動的整體功能。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對體育教師的評價主要集中在體育教師的教學手段是否合理、是否為學生帶來了高質量的體育教學及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的內容。因為對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進行恰當?shù)脑u價,能夠促使他們不斷地提升教學能力,繼而幫助學生確定合理有效的鍛煉方案,進行行之有效的體育鍛煉,提升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達到體育鍛煉的效果。另一方面,對學生體育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要考核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體能恢復能力,這是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
總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會針對所有的學生,評價他們的體育學習成績和學習的態(tài)度,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更快、更精準地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及各項素質的綜合發(fā)展,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并在日后的學習中積極修正,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評價還可用于分析和評定一些學生是否具備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發(fā)展?jié)摿?,以此作為一定的評定標準來選拔體育人才。
教學評價具有鮮明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與改進功能,不同的教學評價方法,其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與改進功能有一定的差異。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靈活運用不同教學評價方法,而且還要清晰了解不同教學評價方法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數(shù)值評價就是在不摻雜任何情感因素的基礎上將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切可以評定的內容進行表格和數(shù)值的量化。數(shù)值評價嚴謹、客觀、簡單明了,能夠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各項數(shù)值,如身高、體重、百米速度、投籃命中率等??梢钥闯?,數(shù)值評價的內容都是可測的。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并非只有可測的數(shù)據(jù),諸如心理素質、道德品質、思維能力等。在素質教育持續(xù)推進的今天,倘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只關注學生的可測數(shù)值,而忽視學生的不可測數(shù)值,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倘若教師在教學中過分看重數(shù)值評價,易引起學生攀比心理,對一些身體素質、體能素質與運動水平較弱的學生而言,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從而出現(xiàn)遲到、曠課甚至厭學問題。
綜合性評價則是根據(jù)師生的溝通交流及教師對學生綜合方面的表現(xiàn)來進行的評價。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現(xiàn)代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也從以前“側重于大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轉變成“側重于大學生的全方位素質”,包括大學生的專業(yè)性、知識理論性及大學生的視野和智慧。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體育專業(yè)學科知識,還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強大的心理素質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變化節(jié)奏的能力。
采用數(shù)值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融合的評價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注重發(fā)展自身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體育鍛煉習慣、思維能力等,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體育鍛煉對自身健康成長的多重價值。換句話說,采用數(shù)值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融合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更加端正、學習動機更加強烈、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診斷性評價即體育教學課程開始前對學生的整體評價。不同的學生,在身體素質、體能素質、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診斷性評價,就是在課前對學生的各項素質與能力進行評價,以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鑒定。診斷性評價能夠讓學生在正式學習體育課程之前對自己的各項素質與能力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對于自己的優(yōu)勢,要繼續(xù)發(fā)揚;對于自己的不足,要及時糾正。診斷性評價讓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學習更具針對性。
形成性評價是每一節(jié)體育課結束后或某知識單元結束后對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個方面進行的評價。體育項目多樣,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在每一節(jié)體育課上,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都是非常豐富的。為了確保學生每節(jié)課或某知識單元結束后的學習成果,教師就要進行形成性評價。對學生而言,形成性評價能夠讓自己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每一個學習步驟(階段)的學習成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向教師或同學詢問,查漏補缺。
終結性評價是在期末或單元教學結束后對學生的所有表現(xiàn)進行的評價。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師普遍將體育考試或測驗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手段,這是一種非常有代表性的終結性評價。固然,終結性評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果,但它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例如,有些學生平日體育成績非常好,但考試時由于一些主客觀因素考試成績不理想。對這些學生,倘若教師只憑他們的考試成績決定其學習成果,顯然是不合理的。
將以上3 種評價方法融合從本質上來講是教學全過程評價。診斷性評價實質上是教學前評價,形成性評價實質上是教學中評價,終結性評價實質上是教學后評價。3 種評價方法融合,對學生體育學習全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定。無論是教學前、教學中還是教學后,教師都能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學生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不斷進步。所以,在進行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融合,這樣既能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并幫助其改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第三方評價主要是指教師按照高校的一些評價標準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的評價。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主體主要是教師。如果單純地以教師為評價主體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很多因素的干擾。一些教師會忽略自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有些教師會對一些學生進行不科學的評價,不能做到絕對的公平、合理。第三方評價的主導權與決定權都在教師,學生幾乎沒有發(fā)言權與建議權。受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一些教師經(jīng)常對學生做出不符合實際的評價。對這些評價,學生不僅會對教師產(chǎn)生懷疑、否定與抵觸心理,還會對所學的體育課程產(chǎn)生懷疑、否定與抵觸心理。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不僅教師關注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學生家長、社會媒體也同樣關注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鑒于此,學生家長也應成為體育教學第三方評價的主體。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成長階段的教師。高校體育教師加強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能讓家長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自己孩子的體育學習情況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對學生而言,這能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家長對自己健康發(fā)展的關注,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體育學習成績,充實自己的各項認知,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另外,學生也應成為體育教學第三方評價的主體。大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充裕,相比教師,同學對自己課外體育鍛煉情況更加了解,評價更加真實、全面,評價結果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自我評價是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所做出的總結。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實質上是教師肯定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大學生自我評價的比重,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及時糾正,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積極思考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在體育教學的學習過程中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勇敢地表達自己對學習的觀點和認知的能力。
高校體育教學評價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對高校體育教師整個體育教學活動所進行的價值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會產(chǎn)生相當重要的影響。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評價主要采取單純的數(shù)值評價、終結性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的方法來對學生的體育教學成績進行評價。這些評價方法不利于學生的體育興趣的養(yǎng)成,不能對教學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及時的反饋,尤其是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來評定每一個學生會對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會產(chǎn)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目前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也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改進,采取更為合理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帶來積極的影響。校領導與體育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應用最符合學生個性和身心發(fā)展的評價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只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在提升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同時增強學生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