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在官網上發(fā)布了一則調查通報。
根據通報,高達57.3米的湖北省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違反了《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有關規(guī)定,破壞了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貴州省獨山縣高達99.9米的水司樓,投資高達2.56億元,存在脫離實際、濫建“文化地標”、破壞自然景觀風貌等問題。
通報要求,湖北、貴州住建廳要做好整改,堅決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近年來,一些新建的“文化地標”暴露出部分主導者空洞、貧弱的文化觀和審美感。一說到文化,他們就自然而然想到“最”文化,仿佛“不‘最不文化,無‘最無旅游”。
一些城市及縣城不顧地方財力和文化風貌建“文化地標”,既勞民傷財,也無助于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發(fā)展。光靠砸錢,砸不出景觀的歷史厚重感,也砸不出市民游客的獲得感。
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需要以制度建設推進監(jiān)管。根據群眾反映進行調查與通報,正是完善監(jiān)管制度的重要一環(huán)。
此次調查通報亦向外界發(fā)出一個清晰信號: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各地當檢視自身,引以為戒。
(《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