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惠
高校校園傳統(tǒng)體育文化建設與學生管理的研究*
鄧 惠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采用數(shù)據(jù)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等方式,對我國高校傳統(tǒng)體育課程的改革以及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高校教學管理產生的影響展開分析。針對其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希望能為我國體育課程教育體系改革提供參考。
高等院校,體育文化教育,教育管理改革,問題與解決對策
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育現(xiàn)狀是體育文化教育不達標,無法達到新時代青年體質健康標準。對體育教育的忽視導致了青年一代體質偏弱,為了遏制這種現(xiàn)象,必須針對高校的體育文化教育體系展開改革,促進現(xiàn)代教育體系與現(xiàn)代體育相融合,使競技精神融入日常的教學之中,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健身強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體育文化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的靈活性。體育文化教育的價值是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因此,針對高等院校體育文化教育體系進行改革迫在眉睫。
以廣東某高校2018級在校生為調查對象,針對這些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為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管理以及體育文化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以此來反映高校的體育文化建設程度及教育管理改革的成效,以及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興趣程度,便于后續(xù)的分析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調查分析主要以問卷調查法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為主,保證調查數(shù)據(jù)真實有效,調查內容不存在片面性,調查方法科學客觀。
首先體育文化建設與課程改革有著很大的關系,課程改革為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發(fā)展機遇。我國明確指出高校素質教育協(xié)同進行,要加強對體育文化建設。這不僅為高等學府體育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還推動了教育課程的改革與深入。因此,高校的體育文化建設與課程改革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兩者相互依托,共同促進。體育文化建設也直接影響對學生的管理,體育課程改革必須隨之采取新的教育模式。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體系無法滿足現(xiàn)代體育文化建設的需求,而體育文化建設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管理的質量。
在進行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教育觀念是影響管理質量的直接因素,它不僅能夠指導教學體系的改革,還為學校教育指明了發(fā)展方向。所有先進的教育體系改革方法都是因為產生了新的教育觀念。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積累,固然有諸多寶貴經驗值得學習與傳承,但是當今時代發(fā)展飛快,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諸多新型問題,社會的需求也隨之改變。高校的教育體系必須根據(jù)時代對人才的需求進行有機地調整,某些舊的教育觀念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束縛。因此,實施體育文化建設,就必須明確教育觀念,徹底探索出一條真正符合高等學府體育精神與文化素質建設的發(fā)展道路。體育課程改革要能夠保證學生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根源上擺脫舊觀念的影響。
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近一半的學生認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著諸多問題,僅為一般水平。教育思想需要革新,教學方法與行為也需要有機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校園傳統(tǒng)體育文化建設保駕護航。高校體育文化的制度建設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長遠的,對課程的改革與促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控制學生的情緒。因為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性格秉性迥異,生活習慣與所接受的教育也相去甚遠。高校老師在日常工作時,難免會遇到溝通不暢等問題,一不小心就會傷害到學生的個人感情。而傳統(tǒng)體育文化建設可以有效地引導高校學生釋放情感,并且為師生提供了一種交流的方式。在這樣的互動中,教師不僅可以對學生的人格與道德觀進行引導,還可以建立起一種平等的交流關系,保障交流順暢。因此,營造較為和諧的體育文化氛圍,對于保障學生管理工作的穩(wěn)步進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體育文化對于高校學生來講或許有些陌生,因為在高中時期過分追求體育運動成績導致學生體育素養(yǎng)偏差。因此,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首要目標就是將體育文化建設與每一位在校學生結合起來,每一個師生都是體育文化建設的主體,這樣不僅能有效地遏制高校內的不良風氣,還可以構建一張龐大的交流網,使學生在學習之余能有更多的選擇,通過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強健自身體魄,提高反應能力,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體育文化的熏陶之下積極健康的成長。
高等院校對體育文化建設普遍存在著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根據(jù)調查問卷顯示,大部分在校學生對體育文化不甚了解,高校內的相關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也不太理想。這種現(xiàn)象說明高校沒有重視體育文化建設,沒有從根源上認識體育文化建設對學生管理的重要作用。這也間接導致了高校學生管理效率低下。綜上所述,部分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存在著經驗不足、重視程度不足等諸多問題。
高校在進行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正是因為這種錯綜復雜的文化體系,導致高校工作的開展范圍極其廣泛。然而,體育文化建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進行長周期的完善。據(jù)調查結果顯示,部分高校并不愿意在體育文化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部分高校認為體育文化建設就是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對體育課程進行稍微改革就是在建設體育文化,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它忽視了傳統(tǒng)體育文化中的精華,導致體育活動與時代脫軌,過分的注重制度,成了形式主義。另外,有些高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富麗堂皇、漂亮精致,但是體育教學質量較差,與學生日常體育活動需求相差較大。由此可見,部分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與師生的體育需求有著明顯的反差。
在完善學生管理模式的過程中,要將體育文化建設與課程改革分離開來。這兩者雖然屬于同一領域,但是絕不可畫等號。體育文化建設的目的是引導校風校紀,保障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圍;而課程改革是建立具有大局意識、整體意識的課程教學體系。如果將兩者混為一談,將會導致體育活動具有局限性,根本無法達到真正目的。
體育文化基礎建設是體育文化建設的基礎,鑒于我國目前的形勢,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處于落后階段,體育教育經費十分緊缺。這就導致了學校體育基礎設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徹底的完善。因此,高校應積極申請相關經費,或是采取其他途徑,例如向社會各界尋求合作,與體育器材生產商達成協(xié)議等。另外,也可以鼓勵學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高?,F(xiàn)有的基礎設施開展體育文化建設。
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生接觸到的并非系統(tǒng)的文化教育學習,這就導致了學生一時間無所適從。體育老師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素質,才能對學生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老師以身作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言傳身教,為學生做出榜樣。學生自發(fā)地配合高校的管理體系,將會使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從而推動體育文化建設的開展。
在物質條件沒有辦法得到改善的情況下,高校應該以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工作重心,注重培養(yǎng)高校的體育風氣。這樣也可以提高高校的體育文化建設水平,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獲得最佳的成果。
體育文化建設不僅要豐富學生的理論課程,還應知行合一,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完善學生對體育文化的認知。因此,要注重對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總結出更加適宜的管理體系,以推動體育課程改革,滿足高校自身需求。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學生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面起步較晚,管理體系仍顯稚嫩,存在著不少漏洞,因此必須結合高校的自身特點與社會實際情況,保障管理體系和指導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以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為工作重心,促進體育相關文化的改革進程。從而走出一條符合高校發(fā)展、適應時代競爭的特色道路,滿足社會各界對新興人才的需求,同時也為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1]王康,李愛群.新時代我國體育文化的歷史傳承與國際傳播——第十四屆全國體育新聞傳播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9(3).
[2]韓世昊高校體育競賽與校園文化建設互動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
[3]姜飛.基于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研究——評《高校體育文化及其建設的綜合性探論》[J].領導科學,2019(12).
[4]王楠.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學生管理素質教育提升研究[J].文化學刊2016(1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Student Management in College Campus
DENG Hui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Guangdong, China)
廣東世居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挖掘與整理研究(項目編號:2018WTSCX160)。
2018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科研項目。
鄧惠(1973—),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與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