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樂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騰橋鎮(zhèn)中心小學
課堂應該是活躍的、愉悅的、輕松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才會主動接受到很多的知識經驗。語文課堂尤其如此,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去給學生灌輸知識,那么會造成學生不會那么愉快的學習語文,甚至會討厭學習語文。這樣的語文學習則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主體性體現。
問題是求知欲的根源,如果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其實也是主動的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幫助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愉悅。所以教師在進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問題情境的趣味性,從而設計出生動而有趣的問題情境,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取到知識經驗。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小小的船》的課文內容時,可以向學生進行發(fā)問,同學見過怎樣的船?那同學可以動手自己做一艘船嗎?這樣會使教師的課堂變得很有趣,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實際上的船是怎么樣的?教師可以接下去講解是怎樣的船,學生動手自己做的船又是怎樣的?這樣就會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愉悅,同時也會促進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也是在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fā)學生思考的興趣以及動手的興趣。所以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學生會很有興趣的參與到教師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氛圍里。
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設計出的問題的有效性。雖然說語文教師要以問題作為沖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但是如果設計的問題超過了學生的認知以及他們原本的知識經驗,這樣會使得學生進行思考時的力度不足,甚至無法進行思考,那么這樣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出來就是無效的。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一定要創(chuàng)設出有效的問題情境,符合學生的知識經驗,這樣的問題情境才能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靜夜思》的內容時,不能主動的直接就問學生是否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以問題作為開始,教師通過發(fā)問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生此時的知識經驗。所以教師在講解這篇內容時,可以問一些稍微簡單一點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才是有效的,才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進行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的,這考慮到學生的原本知識經驗創(chuàng)設出來的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提高,教學過程也會變得輕松愉悅,從而促進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理念是要求教師講解的內容符合生活實際經驗。那么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也要貼近實際生活。符合實際的生活方面設計出來的問題,讓學生會感受到一種熟悉感,會使他們認為:在這樣的問題情境學習下去是對我的生活是有益的。這樣的知識經驗才不會束之高閣。學生也會在教學過程中主動的體會教師設計出的教學內容。所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時候要貼近實際生活。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端午粽》課文內容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端午節(jié)的習俗。問學生是否了解這個習俗特點?這樣貼近生活實際方面的問題,就能夠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到一絲的熟悉感。畢竟這個節(jié)假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學生都會放假,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會熟悉在這樣的節(jié)日中會干什么。所以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的時候也會變得很輕松。學生會主動的對教師所提出來的教學內容進行思考,這能夠實現新課改的背景下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這樣也能夠促使學生主動的去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體會課文里面具有的含義。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時,考慮到貼近生活實際,能夠促使學生對生活中的常見事物的一些緣由進行思考,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放棄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沒有主動思考性。而創(chuàng)始問題情境的教學,改變學生進行機械學習的方式,會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思考及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一些主要的方法問題,包括設計的趣味性、有效性以及貼近實際生活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