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市武進區(qū)宋劍湖小學 丁雄鷹
“閱讀紅菱路”,是針對“鄉(xiāng)村小學”這種學校“體質”,著眼“課外閱讀”這一方向,進行的新探索、新實踐。我們知道,這雖是一條艱難的路,卻一定要走!
長期扎根鄉(xiāng)村小學的教師,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鄉(xiāng)村孩子,現(xiàn)在在教一批又一批鄉(xiāng)村孩子,沒有誰比我們的內心更熱切,更期盼這些鄉(xiāng)村孩子長成參天大樹。
但我們這些鄉(xiāng)村小學工作的語文教師,大體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學生閱讀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差……試圖依靠課內狹隘的幾十分鐘的閱讀空間,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頗有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的無力感。
我們深知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從未停止過探尋:從網(wǎng)上到現(xiàn)實,幾十所優(yōu)秀學校的經(jīng)驗之道的研判,“水土不服”是死點;從國內到國外,多個國家的閱讀之法的借鑒,背景差異是冰點。何去何從?
那么,基于鄉(xiāng)村小學課外閱讀,境況究竟如何呢?其困境也有“鄉(xiāng)村”標識。
基于鄉(xiāng)村學生家庭的真實狀況,其課外閱讀處于無監(jiān)測的狀態(tài)。一是局限于信息技術的限制,學生85%來自外來打工子女,家庭擁有電腦率低至10%,很多學生都住在出租房里。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配備相應的大數(shù)據(jù)信息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便及時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不具備可能性。二是85%的學生家長都是打工者,很多家長工作至晚上八九點,文化水平大都是初中畢業(yè),因此也很難成為學生閱讀的陪伴者與指導者。
鄉(xiāng)村學校因為教師資源的缺乏與專業(yè)水平的滯后,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也頗為欠缺。學生課外閱讀讀什么書,怎么讀,基本處于一種無秩序狀態(tài)。一般是開學初,學校會將網(wǎng)上查閱的一些知名學?;蛎麕煹耐扑]書目,統(tǒng)一印制下發(fā)給每個學生,教師口頭布置任務,之后便不了了之。這些閱讀指導幾乎讓學生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
課內閱讀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繁雜的工作任務,對鄉(xiāng)村教師而言,抱怨多于熱愛,按部就班多于深入鉆研。課內閱讀的教學質量和閱讀效率的提高還是一個急需研究和提升的長期課題,要讓他們再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并進行研討,制定一套相對完備的檢測體系是很艱難的。所以學生課外閱讀讀得有沒有效果,無從知曉。
一成不變的課堂模式,機械式的背誦與抄寫,缺失的閱讀評價,閱讀細膩的情感體驗和對文字敏銳度的訓練的缺乏,使得學生對閱讀文本興趣索然。完成規(guī)定的家庭作業(yè)后,要克制對“玩”的興趣,特別是電子產(chǎn)品的誘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很多家長也往往為了讓學生完成規(guī)定的作業(yè),會做出一些“允諾”,也導致學生以完成教師布置的“筆頭”作業(yè)為準繩,急于以此為獲取玩樂的標準,再無心思去進行自主課外閱讀。
面對困境,我們只有一種選擇,就是“面對”與“前行”!
當溧陽的“彩虹路”風靡全國時,它的創(chuàng)意與寓意對教育同樣有著深刻的示意。一條普通的鄉(xiāng)間小路,從無人問津到蜂擁而至,從興致闌珊到興趣盎然,不僅讓旅客向往之“至”,而且讓旅客“樂”在其中。
鄉(xiāng)村小學課外閱讀,是否也能設計一條“溧陽彩虹路”呢?借鑒溧陽“1號公路”的理念及做法,結合學校文化與閱讀品牌課程,在“借”與“鑒”之后,我們試圖為鄉(xiāng)村學生設計打造“閱讀紅菱路”的課外閱讀專題項目。
那么,這是一條怎樣的路呢?
這是一個關于“質地”的問題,要具有獨屬于這所鄉(xiāng)村小學的標識。城區(qū)學校的文化大部分來自城市的歷史文化,較為“宏大”;而鄉(xiāng)村小學的文化大部分來自這個鄉(xiāng)鎮(zhèn)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對“靈氣”?!罢n外閱讀紅菱路”的命名是基于學?!熬G波紅菱”文化。宋劍湖小學“綠波紅菱”文化來源于遙觀鎮(zhèn)“綠波紅菱”的自然景觀,賦予的教育解讀是:社會是綠波,學校就是紅菱;學校是綠波,師生就是紅菱;教師是綠波,學生就是紅菱。作為學校的一項專題項目,與學校文化一脈相承:通過“閱讀紅菱路”,閱讀百萬文字書籍,汲取千年文化香氣,拓寬八方知識視野,豐富一生人文底蘊,讓學生成為溢彩的“紅菱”。這條“紅菱閱讀路”與學校文化同向,所以它生長于自己學校的文化土壤里,刻上了宋劍湖小學這所鄉(xiāng)村學校的烙印。
“閱讀紅菱路”采取“大環(huán)小圈”的模式?!按蟓h(huán)”是指學校“宋讀者”課程,這個課程從學生、教師、家庭三個維度進行整體架構,以營造“書香童年”為根本目標,以構建閱讀文化生態(tài)為落腳點。
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系統(tǒng)中,“閱讀紅菱路”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整體中的“一環(huán)”,專門指向于“課外閱讀”。但同時它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有其研究方向、目的、策略、評價,形成一個“小圈”?!按蟓h(huán)”與“小圈”彼此相連,相輔相成。
首先,這個課外閱讀項目的總體目標與“宋讀者”課程一致,目標同質:
一是課程的根本意義在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礎。課程的閱讀內容都屬于文學、藝術范疇,有助于確立道義觀、輸入歷史意識、營造審美境界、培育悲憫情懷。通過有效的閱讀指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二是課程的學科目標在于尊重和理解中國文化,吸取悠遠文化的智慧。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學語言學習,養(yǎng)成閱讀習慣,加強語言積累,學會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是課程也具有社會屬性的目標。以課程為原點,進行全角度的射線式傳播,推動家庭閱讀,輻射社區(qū)閱讀,讓閱讀成為每個家庭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遙觀鎮(zhèn)每個人的日常所需,讓“閱讀者”課程成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載體。
其次,在“宋讀者”這個大目標的指向下,“閱讀紅菱路”作為一個個體,作為一個閱讀項目,其學科目標會更細致具體,從“閱讀”與“表達”兩個維度,著重提升學生的概括力、想象力、比較力和分析力。
學科目標 具體指標 思維能力 表現(xiàn)形式閱讀尊重和理解中國文化,吸取悠遠文化的智慧。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學語言學習,養(yǎng)成閱讀習慣,加強語言積累,學會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閱讀數(shù)量閱讀速度閱讀方法第一層階:概括力、想象力 背誦、復述、擴寫、說書表達修辭手法寫作方法謀篇布局第二層階:比較力、分析力思維導圖、作品分析、流派對比
“宋讀者”課程前期重點著力于課內閱讀,先看課內閱讀圖譜:
?
“閱讀紅菱路”的閱讀設計沒有“另起爐灶”,避免散亂無序,仍以朝代為序,采用了“合縱連橫”的方式,形成了一張彼此相連、相互浸潤、層層遞進的“網(wǎng)”。所謂“橫”,一是指在學生的一個階段的橫向學習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朝代的史、詩、畫的“通聯(lián)”;所謂“縱”,指學生在縱向學習過程中,以“唐、宋、元、明、清”這五個朝代的時間為線索,形成了一個連續(xù)性的縱深學習,彼此相扣相連。閱讀內容依然是史、詩、畫、文,以達到由內而外、內外同修;內學外達、“得法”到“得益”;內外夾攻,異曲同妙的效果。不同的是課內閱讀書目是統(tǒng)一的,有教師指導與推進;“閱讀紅菱路”的閱讀書目更為靈活多樣,由學生自創(chuàng)。
“閱讀紅菱路”采用“內聯(lián)外引”的方式?!八巫x者”課程與“課外閱讀紅菱路”環(huán)環(huán)相扣,圈圈相連,形成一個有效的封閉式良性循環(huán),這是“內聯(lián)”。但課外閱讀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式的自主閱讀,在“內聯(lián)”的基礎上,我們適當進行“外引”。利用學校資源、社會資源、家庭資源,更好地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閱讀紅菱路”是一條長途跋涉的路,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并且始終保持新鮮感,從而堅持不懈地去閱讀。所以在策略設計中,這是當務之急。古人云:上兵伐謀,攻心為上。運用一定的心理戰(zhàn)術,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形成一種獨特的期待和體驗,才能讓學生邁步前行。
(1)未來感:有起點,沒終點。我們以往的閱讀大同小異:推薦閱讀書目,布置閱讀要求,交流閱讀感悟。學生對于“閱讀”這個詞,大概就是讀書、完成作業(yè)這樣的概念,從未想過起點在哪里,未來是怎樣的風景?!伴喿x紅菱路”的設計融入了一種思想: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我們要創(chuàng)造的地方。所以這條路有統(tǒng)一的起點,一路上設計了五個“站點”,分別是“綠波站”“自主站”“自立站”“自強站”“紅菱站”。這五站的命名也是根據(jù)學校文化而定,每完成本站的閱讀任務就可以晉級到下一站。每一個“小站”都有具體的閱讀任務,并不“宏大”,對于每個學生而言都有可能性。然而這條路沒有“終點”,達到“紅菱站”后,學生可以自行設置新的站點,擁有站點自主命名權和閱讀設計權,在高段的閱讀發(fā)展之外,即使進入初中、高中、大學等高一級學府,還可以繼續(xù)延續(xù)新的自行設計的“閱讀站”,讓這一過程成為伴隨一生的閱讀旅途。這樣一個站一個站連成的一條“大路”,既讓學生看見遠方的詩意人生,未來是看得見的光明和美好,迎接它,向它突進,為它努力;同時又讓學生覺得閱讀并不遙遠和可怕,每一站都觸手可及,未來也可期待,心中便有力量。既能明察眼前,又能預見未來,一旦心向往之,閱讀便開始了。
(2)未知感:只知此站,不知彼站。左拉說過:“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規(guī)定設置的五個站點,每個站點都有一個“閱讀錦囊”和一份“閱讀錦書”?!伴喿x錦囊”是本站的閱讀任務,“閱讀錦書”是本站的閱讀獎勵。不過,這兩項內容都是隱秘的。只有學生到達本站時,才能打開本站的“閱讀錦囊”,知道閱讀任務。也只有學生完成本站的閱讀任務,才能打開本站的“閱讀錦書”,得知自己本站的閱讀獎勵。這也借鑒了打游戲通關的特點,下一站是未知的、神秘的、刺激的,內心充滿好奇、想象、渴望,讓閱讀成為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與思考。
“閱讀紅菱路”的本質屬性是“閱讀”,需要學生去讀萬卷書,達到“熟讀而精思”“書癡者文必工”的目的,促進閱讀與表達能力的提升。
(1)晉級制?!罢n外閱讀紅菱路”每一站的晉級都有兩項指標:閱讀與表達。要完成本站規(guī)定的閱讀任務和表達要求,考核過關才能晉級到下一站。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表達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遍喿x是吸納的過程,是“生根”的過程,吸收的養(yǎng)分越多,“根”才能鉆得更深更牢。自然而然,“根深”才能“葉茂”,表達才能更豐富、蓬勃。閱讀與表達本就是語文的兩大體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所以,也從閱讀與表達的角度作為每一個閱讀站的衡量指標。
站點 閱讀 表達綠波站1.唐史2.唐詩20 首3.唐書畫5 幅1.復述唐代歷史故事2.背誦唐詩20 首,制作一張詩人卡片,介紹兩種唐詩寫作方法3.介紹一幅喜歡的書畫作品自主站1.宋史2.宋詞15 首3.宋書畫5 幅1.列提綱復述宋代歷史故事2.用“飛花令”的方式背誦宋詞名句,介紹宋詞兩大流派特征3.介紹一位書畫大家的作品、風格自立站1.元史2.元曲3.元書畫10 幅1.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講述元史故事2.介紹“元曲四大家”中的兩位人物及其代表作和風格3.介紹一個書畫流派及其特征自強站1.明史2.明小說(四大名著)3.明書畫10 幅1.用方言講述明史故事2.畫出某一本著作的人物關系譜,并作介紹3.對比明書畫的兩個流派及特征紅菱站1.清史2.清小說(四大名著)3.清書畫10 幅1.以“說書”形式講述清史故事2.對兩本名著進行對比賞析3.列舉清書畫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作…… 學生自主設定 學生自主設定
(2)導師制。課外閱讀是一項基于自我學習的閱讀任務,但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如果忽視他們的閱讀障礙,純粹地讓其自己閱讀,不加以針對性的指導,那么學生閱讀就會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讀與不讀沒有差別,甚至讀還不如不讀,所以我們配備了相應的導師制度。一級導師:當學生本人在第一站“綠波站”遇到閱讀困難時,可邀請本班前一站或前幾站的同學當閱讀導師。二級導師:當學生本人在第二站“自主站”遇到閱讀困難時,可邀請“城鄉(xiāng)結對”學校的“閱讀博士”當閱讀導師。劉海粟小學是城區(qū)一所優(yōu)秀的學校,與本校是“城鄉(xiāng)結對”學校,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借助他們學校的優(yōu)秀學生資源為我所用,同時也可以擴大城鄉(xiāng)學生之間從閱讀到更多元角度的交流與學習,開闊眼界,交流共享。三、四級導師:當學生本人在第三站、第四站遇到閱讀困難時,可分別邀請本校“閱讀導師庫”里的校骨干教師、市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面對學生的請教,該讓哪位教師來輔導呢?這在鄉(xiāng)村學校也是一個難點,因為大部分教師是不愿意的,學校作安排教師又會排斥?,F(xiàn)在是學生“點教”,教師總不能拒絕,所以面對各種學生各種問題的不確定性,教師必須好好地去學習、研究。這樣既為學生的閱讀困難提供輔助,又有力地促進本校教師閱讀指導的學習與能力。
課外閱讀,學生要達到人人自律,幾乎不可能。那么就要借助家長的力量,進行監(jiān)督。在面臨的困境中,已經(jīng)分析過家長群體的實際情況,因教育意識、實際工作、學歷文化等原因,要家長監(jiān)督好自己孩子的課外閱讀,也幾乎不可能。那么課外閱讀不是浮于表面,付之東流了嗎?面對鄉(xiāng)村家庭的現(xiàn)狀,怎樣找到好的監(jiān)督反饋策略呢?
(1)鄰居共讀團。要每個學生都能自律地認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幾乎不可能,但是一定有學生是能做到自律的,將他們的優(yōu)點發(fā)揮出來,組成“鄰居共讀團”,以“小”“近”為原則。這里的“鄰居”概念是指同一個小區(qū)的同學。鄉(xiāng)村學生,住得比較分散,而且有些學生平時就是步行上學,沒有適合的交通工具,所以只能采用就近原則,進行組團學習。團長就由較為自律且有組織能力的學生擔當,起到引領和督促的作用。團長建立一個線上QQ群,群名自定,負責約定每次閱讀時間、閱讀內容、閱讀討論、閱讀交流,既可以線上的“鄰居團”共讀,也可以線下周末集合在某個成員家里共讀。這樣的小小的3~5人的團體,更有利于組織管理、相互監(jiān)督、分享交流。
(2)媽媽觀察團。在“鄰居共讀團”的基礎上,加入“媽媽觀察團”,就使閱讀更有保障。“媽媽觀察團”遴選有時間、有一定學歷、愛讀書,并且很樂意參與其中的家長,加入“鄰居共讀團”,既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同時又加固一層監(jiān)督保障,同時對學生的閱讀起到引導、質疑、反饋等作用。同時,家長的加入,也帶來了豐富的社會資源。
(1)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自媒體平臺,同樣可以利用其信息傳播優(yōu)勢為課程所用。每個班級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一個班級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出學生課外閱讀作品,如文字類的閱讀筆記、閱讀推薦、閱讀感受、閱讀評價等,如圖表類的思維導圖、自繪插圖等,如視頻類的講故事、說書等。學生看到自己的閱讀作品在公眾號上推出,被成百上千的人看到或者點贊,自豪感和成就感會油然而生,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閱讀作品被展示出來,同樣感到開心與自豪。那么家長與學生就會彼此鼓勵、相伴前進,閱讀的力量依托內心的榮譽感與成就感變得更加強大。
(2)悅聽視界群。2019年,宋劍湖小學基于“宋讀者”課程的實施,精心打造了“宋讀者·悅聽視界”的視聽平臺,每周五晚8:00,分“家有詩書”“家有兒女”兩大主題。單周“家有兒女”主講家訓家風、育兒故事,帶領家長一起走進教育的理想境地!雙周“家有詩書”主講詩詞名著、時令節(jié)氣、繪本故事,帶領家長、學生走進中國文化的深海,讓家庭“腹有詩書氣自華”!《武進日報》也對此進行了報道?!伴喿x紅菱路”作為“宋讀者”課程的一個支脈,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視聽平臺,由學生作為“主播”,分享他們的閱讀故事、閱讀感悟、閱讀筆記等,將“閱讀”用聲音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