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祎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羅湖小學
科學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學百分之八十是建立在學生自愿學習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可以對課堂進程起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學習屬于一種腦力勞動,它需要經過學生的思考后才能發(fā)揮功效,語文學習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在興趣愛好驅動下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促使語文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對學生的學習終身受用。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眥1]誠然興趣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再加上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就決定了語文教學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學生積極性。
比如,在教學小學四年級《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課程時,小學語文的教學主要目標讓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積累學生的基本能力。所以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正確讀寫“恐龍、描繪、敏捷、欣喜若狂、形態(tài)各異”等詞語,對于小學生來說,將這些詞語死記硬背的記下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師就要進行課本故事的講解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從古至今,恐龍就是爭議比較大的一種動物,它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遙遠,但是卻引起了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研究。對于學生來說,恐龍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具有很強的神秘感。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恐龍世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教師可以播放原始恐龍的視頻,或是讓學生觀看恐龍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恐龍這么強大,最終還是滅絕了。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閱讀課文找到答案。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自己的動作將“敏捷、欣喜若狂”的狀態(tài)表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內涵。
教師要利用語文課本的開放性和活動性,進行趣味教學。開展趣味教學的精髓在于能達到沉浸式學習的效果。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增加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總是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在趣味教學中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小學六年級《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程內容時,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向學生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jié)的習俗,生動形象的向學生描繪了一副過年的情境,有利于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習俗的了解。春節(jié)是我國四大傳統節(jié)日,也是學生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學生都已經有過過春節(jié)的經驗,對春節(jié)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一下自己過年都會做什么,以及最喜歡春節(jié)里的哪個習俗。再單獨提問學生春節(jié)都會有哪些活動,適時引入北京的春節(jié),以此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比較全面,能夠比較流暢的閱讀課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北京春節(jié)的視頻讓學生結合課本找到這些內容,最后以開火車的方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這樣既提高了課堂的互動性,又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實現,隨著科技的進步,語文教學變得更加便利。[2]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課堂游戲等方式進行教學,這些都是實現興趣教學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時,主要講述了不同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各民族平等、團結的思想。教師在進行正式內容的講解之前,可以播放《愛我中華》的音樂或視頻給學生看,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談一談自己都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然后向學生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飾特征和生活習俗,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在進行課文講解時,可以請同學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朗讀課文內容,提高語文教學的生動性。面對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教師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語文教學的興趣化,以此來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主要是依靠教師的教學設計來體現的。目前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在于教師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興趣。因此,教師要轉變語文教學理念和方式,同時也要做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這樣也有助于實現興趣教學,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