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柏生
廣西桂林市資源縣民族中學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都認為古詩文的學習頗具難度,認為古詩文的學習枯燥無味。我認為這是學生們沒有體會到古詩文中的語言之美所導致的。因此,在高中語文古詩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去幫助學生們體會古詩文的語言之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古詩文內(nèi)容提出一些問題,然后可以選取古詩文中的某些內(nèi)容讓學生們誦讀,讓學生們有目的地去發(fā)現(xiàn)古詩文中的語言之美。
例如:在高中語文古詩文《離騷》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在以往古詩文的學習中,我們接觸到了多種古詩文的表現(xiàn)手法,那么下面請大家誦讀一遍《離騷》,然后在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或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緊接著學生們開始誦讀,并在誦讀后進行思考。一段時間過后,教師隨機抽取幾名學生進行回答。在學生們回答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不確定文中的某些句子是否運用了比喻或象征的表現(xiàn)手法。比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庇械膶W生認為這個句子感覺運用到了比喻的手法,但是句子中又沒有出現(xiàn)“如,似,若”等比喻修辭手法的常見字眼,所以不太確定到底有沒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講解:這個句子其實運用了比喻的表現(xiàn)手法,句子中“芳”是由“芰荷”、“芙蓉”而來,它是用來形容情的,雖然句子中沒有出現(xiàn)我們常見的表比喻的字眼,但是這樣一看就很容易理解了。假如在這個句子中運用一些表比喻的字眼,反而體現(xiàn)不出它所蘊含的美。教師講解之后,再讓學生們進行誦讀,深刻體會《離騷》中所蘊含的語言之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古詩文都蘊含著獨特美妙的意境之美。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體會古詩文意境之美作為古詩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會古詩文中的意境之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古詩文的內(nèi)容,詳細地為學生們講解古詩文,盡量做到逐字逐句地分析古詩文,通過提問、讓學生們思考和教師講解等方式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體會古詩文中蘊含的意境之美。
例如: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逐字逐句地對該篇古詩進行詳細地講解。比如:針對古詩首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們提問:你怎么看這句詩?有的學生回答:這句詩寫出了潮水的波瀾壯闊;有的學生回答:這句詩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景象――明月和潮水“共生?!彪S后,教師進行詳細地講解:這句詩中潮水與海相連,但是這里的海其實是虛指,詩人是為了表現(xiàn)出江潮的浩瀚無垠,剛才有同學回答這句詩寫出了潮水的波瀾壯闊也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但是,詩人又寫“海上明月共潮生”其中的“生”字,剛才我同學回答是二者共生,但其實理解有誤,這是詩人賦予了潮水和明月活潑的生命,將二者寫活了,而不是說兩者是共生的關系。教師講解之后,再讓學生們想象一下詩人筆下的潮水與明月“生”的意境,進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這首古詩中的意境之美。
在古詩文中,很多古詩文基本上都蘊含了作者的情感,而這種情感也是一種美。因此,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也要將體會古詩的情感美作為古詩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跡等方面出發(fā),結合古詩文內(nèi)容,通過教師講解,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體會古詩文的情感之美。
例如: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春望》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了解該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杜甫生平事跡出發(fā),結合古詩內(nèi)容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體會該首古詩中蘊含的情感之美。比如:教師講解該首古詩首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向學生們提問:杜甫為何說“國破”?提問之后,可以讓學生們回答,也可以不用讓學生們回答。隨后向學生們講解該首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安史之亂”緊接著,在講解到古詩“白頭搔更短……家書抵萬金”時,教師又可以講解杜甫當時的境遇。比如:杜甫被安史叛軍俘虜,被押解至長安,因為他官小,沒有被囚禁……通過此種方法,教師在后續(xù)帶領學生賞析古詩時,學生們就更能深刻體會這首詩中蘊含的杜甫感嘆憂憤、感時傷懷和憂國憂民的情感,深刻體會該首古詩中的情感之美。
教師可以從以上三個方向展開古詩文美育教學,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趣。此外,教師還要不斷探索更多更適合于學生們的古詩文美育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體會古詩文的美,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