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人曾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對高校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雹偎麖娬{理論工作者要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使命,當前,我國已進入新時代,高校理論工作者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也賦予了新的時代要求。
當前學術界部分學者自身對學術的意義理解錯誤,不能正確地看待學術與政治之間的關系,過于強調了為政治服務的目的性,致使學術喪失了相對獨立性,不僅不利于理論的發(fā)展,更是容易走上教條主義的道路。故而平衡學術與政治的關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務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高校是鞏固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強調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也是我們高校理論工作者更好的擔負起新時代使命任務的必然要求。其次,堅持學術研究的科學性。社會主義的勝利和快速發(fā)展也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不僅改變了世界格局,也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發(fā)展越來越好,因此,我們要更加堅定的相信馬克思主義,保持對其理論研究的科學性。最后,保持學術研究的相對獨立性。社會的歷史發(fā)展表明,政治力量與學術研究之間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政治能為學術研究指引方向,學術研究也能為政治服務,但是政治也會阻礙學術研究的發(fā)展,使其喪失獨立性,理論研究的科學性也就無法得到驗證。因此,作為高校理論工作者要時刻保持學術活動相對獨立性,不能過于依賴政治,才能使理論為大眾所用,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
當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對中國的認知是片面的,甚至知之甚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公開會議上強調,當前我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這是由于我們的對外傳播話語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要用中國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要完成這一光榮的使命和任務,就需要新時期高校理論工作者群體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文化傳播,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和社會關切的問題,加強學術議題的設置,發(fā)揮自己的強項,主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故事和人文故事,講好中國改革發(fā)展的故事,創(chuàng)新講故事的理念和方法,用人性的視角、平實的語言和真摯的情感,生動的呈現(xiàn)出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變化,構建新時期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向世界展現(xiàn)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熱愛和平的民族基因,還原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我國的對外影響力,這是我們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馬克思曾經指出:“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雹邳h的理論工作者群體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要貼近群眾生活,多走出去看看,深入到群眾生活當中去,這樣才能想群眾所想,更好的服務于群眾,針對不同的受眾,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將深奧難懂的理論政策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解說語言和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才能與群眾產生精神共鳴,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理論的魅力。
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不斷與時俱進。高校理論工作者是黨的理論工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著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不斷繁榮發(fā)展,為黨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保駕護航,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高校理論工作者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堅持解放思想,堅持問題導向,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與時俱進,以戰(zhàn)略的眼光、辯證的思維把握國家民族發(fā)展的一系列重大現(xiàn)實問題,努力研究與探索出高水平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為有關部門決策建言獻策。
其次,用表現(xiàn)方式的生動性激活大眾化。我們要看到廣大人民群眾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的作用,面對廣大群眾,既要普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也要宣傳黨的政治方針,這就要求我們的理論必須能夠“接地氣”,有的高校理論者認為理論如果太“接地氣”,就會喪失他的學術性,但理論不應該是空中樓閣,理論是要最終回歸實踐、指導實踐的,理論只有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才能散發(fā)出永久的生命力。讓理論為群眾所信服,就必須貼近群眾生活,以群眾的話語方式,說群眾聽得懂、喜歡聽的話,探索出一條自下而上大眾化道路。
最后,用傳播途徑的多樣性促進大眾化。要想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開展擁有更廣闊的空間,要在運用傳統(tǒng)傳播手段的同時,也需要對新媒體進行有效利用。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整合各種網(wǎng)絡載體,在各種網(wǎng)絡平臺之間形成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合力,促使它們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共同在網(wǎng)絡上互動式
傳播,不斷推出有吸引力、說服力的理論傳播精品力作。
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數(shù)據(jù)泛濫的時代,各種思想激蕩交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受到威脅。近年來,高校理論工作者在理論研究上存在著不少問題,一些學者的學術品格與個人理論修養(yǎng)良莠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力,而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人員網(wǎng)絡技術水平普遍較差。因此高校理論工作者唯有自覺的加強戰(zhàn)斗能力,樹立強烈的理論自信和陣地意識,同時充分的發(fā)揮理論的戰(zhàn)斗力和公信力,真正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
首先,提升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探索中,我們黨和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和許多未知的困難,面對復雜的世情、國情,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xiàn),迫切的需要從理論上給予引領和回答,這對理論界提出了新要求,賦予了新使命,為廣大的理論工作者提出了許多新課題、新視角,提供了理論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臺,這就需要我們理論工作者不斷增強理論自覺,理論自覺根源于理論自信,只有在理論自覺的基礎上才可能產生理論自信。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高校理論工作者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要不斷提升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創(chuàng)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理論成果,努力回答、破解改革發(fā)展中的難題,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釋放出巨大能量,顯示理論價值,推動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
其次,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作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fā)出主體,廣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應當先從自身做起,多讀書,讀好書,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理論功底和理論素養(yǎng),才能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保持初心,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才能夠堅定不移的參與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去。
最后,提高網(wǎng)絡技術水平。之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人員的學習、研究的內容大多是以文字、報紙、書籍為主。在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以來,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才的缺失,這嚴重的阻礙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fā)展。因此提高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網(wǎng)絡技術水平能更好的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要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高校理論工作者只有緊扣時代脈搏,堅持正確導向,創(chuàng)新理論宣傳的方式方法,不斷增強自己的戰(zhàn)斗能力,時刻關注改革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問題,才能夠順利解答時代的聲音,才會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和掌握,才能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
注釋:
①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