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靜/
黃河科技學院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氣質,最容易從他的審美方面表現出來?,F代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在藝術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鼓勵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教育部門和學校老師越來越注重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而音樂老師和美術老師,則在此過程中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的興趣。音樂的種類很多,流行音樂、民謠音樂、古典音樂,等等,學生應該并不陌生。老師應當事先對學生的愛好進行調查,以學生的愛好為基準選擇合適的音樂類型,建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相比于古典音樂,大多數學生還是更喜歡流行音樂和說唱音樂。流行音樂代表歌手有周杰倫、黃家駒、米津玄師等等。因此老師在進行選擇時,可以著重考慮現代知名的流行音樂歌手的作品,并將其轉化為學生們的學習素材。老師可以解析流行音樂的性質,傳授更多關于流行音樂的專業(yè)知識,并教會學生如何演唱。教師應理解學生們各有所好,不能對流行音樂,或是某一種音樂存在偏見。流行音樂既然能大為流傳,并廣受人們的喜愛,就必然有它的獨特之處。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對其進行全面的了解。但是,對音樂的欣賞不能僅限于聽和唱,更重要的是搭建學生內心與藝術的橋梁,讓學生對這一藝術門類有更深入的了解。作為學生來說,他們對音樂的認知比較淺顯,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要與具體實例相結合,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想到美術,人們首先會聯(lián)想到畫,繪畫是美術的代表。但美術不只包含繪畫,還包括攝影、雕塑和美術教育。隨著年齡增長,學生對美術會越來越理解。在美術課上,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賞析,并鼓勵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感悟。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體驗美術的美,豐富自身的想象力,從而創(chuàng)造出代表自己審美能力的繪畫作品。以最經典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例,老師要鼓勵學生們積極討論自身對畫作的感受和看法。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這幅畫上只是一個微笑著的美麗的女人。老師可以對學生講述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剛剛萌芽,歐洲產生了世俗的價值觀念,倡導以人為中心,充分肯定人的價值。達芬奇的這幅畫作,就充分地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同時,教師也可以額外布置作業(yè),鼓勵學生再次觀察畫作,并結合達芬奇的生平經歷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品味《蒙娜麗莎的微笑》想要表達的其他的意境。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擴展學生的思維就可以。
美術課程與其他的課程不同,它不僅具有“美”的特點,同時也具有抽象的特點。在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美術的歷史、發(fā)展和專業(yè)知識進行講解,這是上好美術課的關鍵。美術老師要充分利用好短暫而美好的課堂時間,通過事先對學生們的個人情況的了解,有目的地向學生講述專業(yè)的美術知識。可以通過加強學生對生活環(huán)境中的線條、顏色、形狀等的印象,鼓勵學生對美進行想象。也可以增加答疑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主動提出難點,以便于老師及時解決。有助于激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加強學生對美的認知,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作出鋪墊。
美術課程如果僅限于教材,那將會變得十分無趣,同時也會降低學生學習美術課的耐心,甚至喪失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效果的不理想。其實,美術并不是高高在上、天馬行空的,它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老師要將課本與現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使課本上的內容生動化、具體化,讓學生們感受美術的獨特魅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美的存在。不能讓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變得華而不實,也不能一味地教給學生沒有實際生活意義的美術知識??偠灾?,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將書本與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中之重。
要想實現高效率的授課,僅限于課堂遠遠不夠,課外實踐也不能忽略。學生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可以盡情地親近生活、觀察生活,容易產生美術共鳴。學校在進行課外實踐時,要有目的地引領學生去往不同的環(huán)境。例如,老師可以在春天時帶領學生們去踏青、野炊、寫生,體驗春天的生意盎然和鳥語花香;在夏天時帶領同學們游山玩水,體驗夏日的驕陽似火與汗如雨下;在秋天時帶領學生們去往農村,鼓勵學生干農活,體驗秋天的碩果累累;在冬天時帶領學生們打雪仗,賞梅花,讓學生們體會到冬日銀裝素裹的美。通過課外實踐,鍛煉學生主動尋找美、發(fā)現美的能力,加強對美術的理解。老師可以適度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師生交流,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生活經驗。美麗風景與風俗文化交織在一起,會使學生對美術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欣賞經典音樂作品,就如同我們練習考試真題一樣,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來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七個音符的變化無窮的排列,造就了無數的音樂作品。每個學生
的具體情況不甚相同,對音樂的認識水平也不同。經典的名家作品是音樂界的代表,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例如貝多芬、莫扎特、瓦格納、肖邦等等,這些偉大音樂家的作品一度影響著世界和后人。老師可以提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搜集一些資料,對音樂家及其作品進行初步的了解;也可以調查學生們的喜好,找出符合絕大多數學生愛好的一副作品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展示,向學生講述它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它的的創(chuàng)作重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們能更牢固地掌握課本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藝術感官,幫助學生創(chuàng)立自己的獨特品位,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隨著多媒體的迅速發(fā)展,現代教學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因此,老師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盡可能地尋找、利用教育資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某些學生對藝術的學習興趣沒有那么強烈,學習方法也不太好。老師可以適度摒棄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用現代新穎的教學方式,融入科技元素,以充分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交流。采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音樂或視頻,使枯燥單一的課本內容變得豐富起來,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更加緊密。通過幻燈片、短視頻的傳播方式,生動地展現課本知識,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不盡相同,是因為每個人看待音樂的角度不同,所喜愛的音樂類型也不盡相同。鼓勵學生盡情地討論對音樂的看法,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理解,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審美能力。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經驗不同,對音樂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盡情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和理解,例如對歌詞、曲調、感情的不同看法,并結合著作者的性格特點和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同時,教師要制造活躍、輕松的課堂氣氛,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討論,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發(fā)言,大膽地表達內心想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所在。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項長久的任務。教育部門和學校老師應當對此提高重視。開展美術教學和音樂教學,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互動。想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老師就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充分了解,盡可能多地展示學生喜愛的美術和音樂類型。同時,在美術課和音樂課上,老師要充分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提供給學生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們能全身心地學習美術與音樂課程,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