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巖
【摘要】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后,各個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師都在認真地研究相關的內(nèi)容,試圖找到改善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zhì)量,但具體該如何改革、怎樣實施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和總結。站在初中語文的教學角度來看,改革教學模式就要從內(nèi)容特點以及學生的成長需求這兩個角度出發(fā),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轉死記為活學,要讓學生樂于學習語文,建立他們接受任何體裁內(nèi)容的信心,營造積極的氛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式? ?轉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16-01
轉變教學方式是提升教育質(zhì)量的必要途徑,要讓初中生學好語文,加大文化的傳承力度,就必須要轉變以應試教育為主的理念,應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積極投入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工作中。本文從轉變古詩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初中語文教學的變革之路。作為一線教師,需先深入地研究新課改的內(nèi)容,針對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整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進行有效地變革,走出當前的局面,向著高層次的教學效率發(fā)展,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一、運用意境再現(xiàn)法,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
古詩的用詞特點是含蓄、精煉,描繪的意境具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征,因此要學好古詩,就要善于想象和聯(lián)想,深入地與文本、作者進行情感上的對話,細細地品讀詩句、解析詞匯和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古詩中所表達的內(nèi)容。所以指導初中生學習古詩時,可以融合音樂、圖片等多種元素進行意境展現(xiàn),引導學生變換角色和角度去分析,以此來提高他們的領悟能力,使其掌握古詩解讀的方法。
以《觀滄海》這首詩為例,通過描寫滄海的宏偉景象,表現(xiàn)出了詩人開闊的胸襟以及建功立業(yè)的偉大抱負。為了讓學生清晰地了解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先找出描述形象的語句,分析這些語句的特點,領悟其中的情感,想象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和描繪,之后進行實景和虛景的分類解析,思考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博大胸懷。在掌握了這些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全詩的語句含義以及所描繪的景象,之后用動畫的形式再配上恰當?shù)囊魳穼⒃娭兴枥L的場景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集合詩句進行觀看,請學生聯(lián)想一下當時的畫面,說出自己的感悟。最后帶領學生用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的語氣誦讀這篇古詩,深入體會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
二、使用自主賞析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當再現(xiàn)了故事的意境之后,對古詩內(nèi)容的解析就變得輕松和容易了,但是對于那些不是以漢語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藏族學生而言,理解現(xiàn)代漢語尚有一定的難度,要提升他們對古詩的解析能力,就不能用直接講解的方式,而是要提供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的機會,集合不同學生的智慧,讓他們在討論中掌握解析古詩的方法,而教師則抓住點撥的時機進行指導,以此來消除他們的疑惑,提高他們對古詩的解析與理解能力。還是以《觀滄海》為例,引導學生先從語言的特點分析:點明觀覽大海的地點時用的是樸素的語言,而描繪壯闊景觀時則使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再讓學生朗讀表達詩人情感抱負的語句,讀出豪情、雄壯的情感,之后結合所用詞匯來了解詩人的才華與文化修養(yǎng),學習詩中輕快的筆調(diào)、動靜相宜、情景交融的特點。最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思考:當站在最高處時你會想起哪些詩句?當你失意時該如何勉勵自己?通過喚起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方式,提高他們掌握詩句含義的能力,使其學會如何鑒賞古詩。
三、應用拓展誦讀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誦讀中可以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古詩的魅力,領悟出許多人生哲理,但很多初中生所掌握的古詩僅限于教材,要提高他們的古詩閱讀能力,就要拓展他們的閱讀范圍,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古詩、運用恰當?shù)慕馕龇绞阶灾骼斫夤旁姷膬?nèi)容。比如在班級內(nèi)定期地開展古詩誦讀比賽,檢驗學生是否自覺自主地拓展古詩的學習范圍,還可以借用每節(jié)語文課的初始階段,向?qū)W生示范讀一則故事,開闊學生的眼界,將古詩的內(nèi)容摘抄到黑板上,便于學生閱讀和記憶。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也讓學生產(chǎn)生了了解、閱讀古詩的興趣,使學生從眾多優(yōu)秀的古詩中掌握了多樣化的知識,陶冶了他們的情操,鞏固了他們學習古詩的基礎技能。
四、反思中獲得啟示,深度提升教學效率
作為語文教師,要取得最佳的教學創(chuàng)新結果,就要在反思中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方法,研究未發(fā)現(xiàn)的領域,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這樣才能不斷地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效率一直處在攀升的狀態(tài)。比如研究全新的考試改革制度、教育改革的內(nèi)容等,明確閱讀在語文中所占的比重,以及語文學習在所有學科中所處的位置,從這兩個角度出發(fā),反思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效果,如學生的課堂反應、取得的效果等,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獲得精準的教學啟示,確定突破口,及時彌補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實現(xiàn)深度優(yōu)化教學效率的目標。
總之,提高初中生閱讀和理解古詩的能力,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高速發(fā)展,逐步地完成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是當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身為教師就要積極地轉變觀念,從學生所具備的語言基礎能力出發(f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古詩等多種類型的文章解讀活動中來,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推進語文教學全面、有效地改革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韋曉晨.淺議初中語文古詩鑒賞的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