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苗
河北省秦皇島興榮海事中等職業(yè)學校
相較于聽、說、讀板塊,英語寫作依然是學生的短板。而依據(jù)輸入、輸出理論,寫作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在“以讀促寫,以寫促學”的教學模式下,英文寫作是輸入強化任務與不同的輸出任務類型之間的橋梁。外語教師應將輸入強化任務與輸出任務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在提高學習者英語寫作能力的基礎上提升教學質量。
1985年,Krashen 提出比較系統(tǒng)、完整的輸入理論,其核心要件就是“輸入假設”。在該理論中,可理解性輸入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進一步等到證實,是語言學習的要件。學習者在語言輸入的基礎上,逐漸養(yǎng)成用外語進行思維的習慣,輸入是輸出的前提,輸入才會產出,輸入的量決定這輸出的質。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可理解性;趣味與關聯(lián)性;非語法順序安排;足夠的輸入量。但近年來,許多研究者認為Krashen 夸大了語言輸入的重要性,認為語言學習是多方面協(xié)調作用的結果。在1986年,Swain 在其輸出假設中指出:語言學習者必須有適當?shù)臋C會去應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只有這樣,學習者才能切實的體會到語言使用的場景,在實際應中充實完善語料,使目的只有在實際的輸出過程中,學習者才能發(fā)現(xiàn)自身的語言表達缺陷,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課堂所學的語言規(guī)則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使自身的語言表達更符合目的語國家的文化、風俗,增強語言表達的可理解性,進而增加學習者的表達欲望與自信。
縱觀中職英語的整體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上的輸出明顯不夠力度,而輸入?yún)s不斷發(fā)展與延伸。整體表現(xiàn)為教學輸入的單向發(fā)展與教學輸出的低存在感,英語授課較為被動,學生只能依循舊有的教學模式學習知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慣性下,中職英語教學體系中,仍是以“閱讀”為中心展開,教師從現(xiàn)有的材料中進行知識剖析,從而讓學生能夠理解相應的語法與句式。但對輸出而言,很多教師忽視了它的存在,原因是在考綱與課標的要求下,輸入的地位更重要。因而,教師過于強調輸入這一方面,使整體的英語教學不夠協(xié)調、全面。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學生經常借助題目的形式來鞏固自身的英語知識,對課堂上發(fā)言,或者與外國人對話,卻缺乏足夠信心,甚至害怕這一行為,從而在學習中形成惡性循環(huán),教學輸出無法取得應有的成效。在一般的中職英語課堂中,有的教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一味傾灌理論知識,學生無法進行系統(tǒng)整理,甚至連一些歸類與分析都做不到。因此,學生掌握的基礎不夠牢固,對相關的知識實踐與運用缺乏經驗,語言學習環(huán)境較為孤立,不能有效學習英語。
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在語言輸出時才能自信、積極、充分發(fā)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克服語言輸出時的恐懼心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就是主導,學生就是被動的學習者,認真聽課、記筆記,能與老師進行語言交流的時間基本為零,一節(jié)課下來沖刺大腦的就是若干詞匯與知識點,抑制了學生學的交流欲望,禁錮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應變主導者、知識的灌輸者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xié)調者,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語言輸出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勇于表達的自信信念,樂觀、主動、勇敢地接受語言輸出中的錯誤并認真思考改正,為今后的語言實際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良好的學習方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作為語言知識輸入的主體,要注重語言輸入的準確性、豐富性與實際的可操作性。語言教學必須擯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內容:幾個單詞、短語、例句,語法講解的刻板、繁瑣。這樣只會導致學習者在實際的語言輸出中生搬硬套,缺乏連貫性。在教學中,要讓學習者深切體會所學語言知識的規(guī)律,以及語言知識所使用的場景,教師可指導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應用場景,這樣在實際的操練中既鞏固了語言知識,增強了創(chuàng)造力,又在實際輸出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及時規(guī)范和調整語言知識。
學生在接受語言知識輸入的同時,如果可以接觸到語言使用的真實場景,不僅增加其學習的興趣,更能激發(fā)其進一步學習的原動力。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普及應用,大量形象生動的語言素材通過聲音、圖像、文字、動畫和真實視頻等手段較大程度地再現(xiàn)了語言使用的真實場景,為學生的輸入、輸出創(chuàng)設了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這給語言的教與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另外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難易度適中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該語言的魅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中職英語教師需應用輸出輸出理論,在策略上去進行拓展與嘗試,逐步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師通過輸入與輸出兩方面的結合,解決單一教學形式的劣勢,讓學生能夠在使用英語的途中,理解語言的正確性,在表達與實踐中真正擁有這一門語言。為了實現(xiàn)跨語言的廣泛應用,我們研究教學現(xiàn)狀、解決教學問題十分必要,教學需要在輸入與輸出的相輔相成中,提高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