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夢嬌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德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實施美育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它體現(xiàn)在每一門學科的知識當中。美術課堂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就包含德育方面的要求。它主要是通過完美的藝術形象的感染來樹立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和愛國情操。
在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們美術教師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 在新課導入中,生動形象地滲透德育
上課時,我特別注重“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我常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將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特定情境之中,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他們受到了深刻的愛國教育。
如在教《敦煌·千年》一課時,讓學生以文物保護者的身份參與以敦煌為主的盜墓故事中。我一邊給學生介紹著敦煌豐富的物質文化,一邊又講述著文物的被盜和被毀。學生都為此感到十分的惋惜,他們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接著我問學生:“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詳細地了解一下我們這些珍貴的國寶是怎樣修復的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這時我把收集到的有關壁畫修復過程的錄像帶、VCD等影像資料播放給大家看,將新課導入。
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
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注重課內外結合,運用故事、典故以及名人名畫引入新課。為了知識重點的探究,教學環(huán)境的美化,除運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以外,還要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在輕音樂中欣賞《蒙娜麗莎》這幅畫時,不僅要從構圖、色彩、神態(tài)及其蘊含的思想等方面進行分析引導,更從《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入手,讓學生談談對本畫的欣賞體會,教師參與其中,分享知識并獲得情感體驗。世界著名畫家,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如果不堅持畫雞蛋,勤學苦練基本功,又怎么能創(chuàng)造出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呢?結合欣賞革命歷史名畫,適當介紹畫家的故事,介紹他們?yōu)樽坊貒鴮毝幌е亟饍A囊借債的愛國行為,不為高官厚祿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農火熱斗爭的革命熱情及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造精神等。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美術知識,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對人民藝術家的敬仰和愛戴,進而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指導學生討論: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還有哪些勤奮成才的故事感動著你?課堂上保持“動中有節(jié),亂中有序”的狀態(tài),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刻苦勤奮的思想。
三、在美術技能訓練中,自覺地滲透德育
美術技能訓練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質、文化修養(yǎng)和個性特長的重要形式。在純技法訓練課上,我嚴格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以培養(yǎng)鍛煉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質;有時還可以組織一些以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天津、愛寶坻等內容為題材的美術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的教育。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使他們學會了顧全大局,團結合作,樹立了集體主義觀念。
四、在提高鑒賞能力中,滲透德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愛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民族。熱愛中華民族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和重要力量的支柱。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是小學美術教學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美術課的教學目的要求。在美術教學中只要充分發(fā)掘教材本身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內容,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tǒng)一起來就能在傳習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如在美術教學中,可供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國歷史名作主要有:任伯年的《蘇武牧羊》,徐悲鴻的《群馬》《田橫五百士》《新生命活躍起來》《逆風》《風雨雞嗚》,華君武的《磨好刀再殺》《在反革命后臺》,王式廓的《血衣》,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蔣家王朝的覆滅》,傅抱石、關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嬌》,周思聰?shù)摹度嗣衽c總理》,許榮初的《白求恩在中國》,古元的《人橋》《人民的劉志丹》,劉開渠的《勝利渡長江》,滑田友的《五四運動》及大型泥塑《農奴憤》《收租院》等。為使愛國主義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除了向學生講述外,還可以通過圖片展覽、幻燈、錄像和演講會等活動來實現(xiàn)。
綜上所述,美術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顯的。美術課在作為德育手段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優(yōu)勢。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全方位地滲透德育,充分利用美術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讓學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凈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娛樂之中,使學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