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柳成
摘 要:近幾年來“新工筆”的出現(xiàn)引起了中國美術界的熱烈關注。此類作品在其繼承傳統(tǒng)古法之上,更在藝術媒介和當代觀念的表達上加以創(chuàng)新,從而使得工筆人物畫呈現(xiàn)出更多不同的面貌。例如采用新的題材、藝術觀念、藝術媒介、藝術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與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區(qū)別開來。文章通過對“新工筆”人物畫的界定及概念簡要的認識并了解新工筆的發(fā)展歷程,再通過對“新工筆”人物畫個案分析,探討當代“新工筆”人物畫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新工筆人物畫;藝術特征:文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J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7-00-02
一、緒論
面對當今社會經濟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會經濟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促使當代藝術多元化的語境。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高速發(fā)展的科技使藝術換作各種不同的形式沖擊著人們的眼球。隨之如何結合當代語境,彰顯工筆人物畫的特有的時代性與民族性,為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國話尋求新的突破口,是藝術市場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同時是所有架上繪畫的責任。在當代,從來不缺乏推成出新的藝術家們,但“新工筆”的嘗試是最匠心獨運。
“新工筆”人物畫式隸屬于新工筆中的一類,對于“新工筆”人物畫這一發(fā)展中的現(xiàn)象,目前,也僅僅是對“新工筆”的認識進行整理分析?!靶鹿すP”近幾年來發(fā)展迅猛,從眾多新型美術中脫穎而出。其畫家隊伍也不斷地增加,成了藝術界的新寵,被許多人所追捧。新工筆的突出點在于新字,早在20世紀“85美術新潮”就開始萌發(fā)了一苗頭,受改革開發(fā)的影響當時國門打開,藝術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自由,藝術家們企圖擺脫沿襲蘇聯(lián)模式的藝術風格,尋求新時代的藝術生機。2005年的“新銳工筆五人展”的成功舉辦,為“新工筆”這一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礎。隨著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新工筆”的概念也逐步完善。2007年顧平闡述了“新工筆”的概念,并提出“新”有兩個層面。[1]
張見認為“觀念先行是新工筆繪畫區(qū)別于傳統(tǒng)工筆的根本之處”。在傳統(tǒng)工筆的技巧之上加入當代的主觀思想,以“非再現(xiàn)、非意象抒情、非形式審美”為主旨,取法于古,卻不泥古,西為中用,故而走出中國新特色。
二、當代“新工筆”人物畫藝術特點
(一)藝術觀念和題材的選擇
縱觀工筆人物畫的歷史,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題材大多源于歷史故事及文學作品、佛仙道士、綺羅仕女、市井生活等。20世紀80年代則多以對生活情境、少數(shù)民族形象、歷史故事題材等為創(chuàng)作主題真實的描繪和再現(xiàn)生活,大致類似于20世紀法國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而現(xiàn)在,藝術所賦有的社會使命有所改變,藝術不再僅僅局限于對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更多的是以藝術這種方式對生活進行自我的反思和體驗。傳統(tǒng)的工筆人物已經無法滿足大眾的審美和精神需要,現(xiàn)代社會需要視覺沖擊力更強的作品來引起人們的共鳴。[2]
藝術的首要本質是社會性。新工筆畫家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體驗過大喜大悲和時代的大更迭,只有經濟科技文化與生活的良好融合。因此,生活中的各個事物都將會成為新工筆畫家的創(chuàng)作題材。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愈發(fā)密切,使新工筆人物畫家更有效的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華并為之所用。在題材、構圖、觀念表達等方面與西方藝術相結合,充分藝術的全球化。新工筆人物畫家抓住這一機遇,追求新的中西結合的語言表現(xiàn)方式。例如新生畫家那小先的兒童肖像畫系列《童夢復興》,她用中國傳統(tǒng)的宣紙和中國畫顏料作為媒介的紙本繪畫。以西方的經典巨作作為創(chuàng)作藍本,除了向經典致敬以外,更多的是西為中用的良好表率,同時也是自身情感的隱喻表達。她用她自己的理解通過傳統(tǒng)的技法來表達自己主觀的觀念,這種觀念同時也影響著觀看其作品的藝術接受者們。金沙的《包斯的預言》,同樣也是對西方文化的全新詮釋。[3]
(二)藝術理念的轉換
藝術理念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新工筆”推從“觀念先行”,認為藝術思維的推陳出新是藝術作品永葆青春的關鍵依據。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作者的個人觀念,一幅好的作品必然需要具有作者的情思想與情感。吳冠中老先生提出的“筆墨等于零”,所有的技法和繪畫語言,都應是為觀念的闡述所服務的,內容大過形式,與此同時也可以單獨的談論其筆墨的價值。必須先有思想,隨后才可結合創(chuàng)作實踐。新工筆畫家常常運用一種含蓄的形式來表達他們主觀的意識,從而增加畫面的可讀性和靈氣。也正是因為這個理念,使新工筆藝術家們從根本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藝術家,所呈現(xiàn)的畫面也更加的多元化。例如張見的《桃色》,就是帶有隱喻性的作品,甜膩膩粉紅調、女體、桃花藏匿著綿延的情色,這種意象撩撥著觀看者的興致,使人想要去探求深層次意蘊,讓人思緒萬千,沉溺在美輪美奐的春宮情色之中。[4]
(三)構圖形式的拓展
在當代社會,數(shù)字媒體平面廣告給我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在繪畫作品中,視覺的沖擊感占有不容小覷的地位。然而,中國工筆人物畫的構圖則是畫面整體關系把控,是作品在視覺上吸引眼球的要素。“六法”中提到過經營位置,其所指就是布局和章法問題,這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新工筆人物畫,在傳統(tǒng)的構圖上進行突破,充分吸收了西方繪畫的構圖形式,例如局部構圖、時空措置式構圖、滿構圖等。同時結合西方最常見的焦點透視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將眾多的造型元素轉化為點線面。使畫面呈現(xiàn)出如當代平面構成形式一般的形式感,畫面充盈著的虛實對比的交錯對仗、濃重輕淡的相互調和,從而從畫面上構建出獨具一格的構圖張力。[5]
1.局部式構圖
類似于鏡頭的特寫,多受西方攝影藝術的影響?!靶鹿すP”藝術家徐華翎、葉紫等的作品多以局部式構圖,只選取身體的一部分進行深入的刻畫,簡單而直接地呈現(xiàn)在畫面中心,她打破了傳統(tǒng)工筆畫的構圖樣式,形成了“新工筆”人物畫獨有的構圖程式。葉紫的《她的敘述故事詩系列》多以局部的放大特寫來描繪少女的形象,構圖飽滿,保留少女軀體肢干的干凈。復雜的蕾絲、燒壞的頭紗、纖細的手指,用最純粹的方式展現(xiàn)給讀者最真摯的情感。
2.時空措置式構圖
這種構圖形式多出現(xiàn)在西方超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之中,將幾個毫無關聯(lián)的物體放在同一個空間中,形成時空交錯的效果,制造出一種獨具一格新型視覺感受。他打破了傳統(tǒng)的工筆繪畫構圖的空間,形式感極強,為觀賞者制造出無限的遐想。例如高茜的作品《養(yǎng)生主》超越了物象的平行時空關系,空闊的畫面中只突出兩個主體物,其一是春宮圖中的傳統(tǒng)人物,其二是西方宮廷式華麗的燭臺,利用西畫中平面構圖的形式使兩個物體對稱陳設并加以臺面。兩個物體不安正常的比例大小進行描繪,將人物縮小到比燭臺還小的比例。比例的失調,構成畫面戲劇性的設計,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審美零瑕疵的結合。[6]
(四)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xiàn)
現(xiàn)如今,“新工筆”人物畫的作品結合了更多現(xiàn)代的藝術媒介。例如,裝置藝術、數(shù)字版畫、雕塑等;有的在畫面最終展示時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運用鏡子、燈光等材料形成新穎的視覺效果。2015年杭春暉的個展—繪事物語,從他的錄影作品《我愛你》入手,呈現(xiàn)了畫家非常具有個性化的水墨創(chuàng)作思路。這次展覽試圖探討“物”與“畫”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成品與工筆繪畫之間的實驗。其作品《假亦真—凝視4》將傳統(tǒng)的紙本設色與數(shù)碼微噴這兩種看似無關的媒介融合在同一畫面中,并通過這兩種媒介的碰撞,暗示出作者自身的成長軌跡。
時代的多元化發(fā)展和各國藝術信息的廣泛交流,西方的裝置藝術與當代“新工筆”人物畫碰撞出了藝術的火花?!靶鹿すP”畫家彭薇的繪畫裝置“脫殼”系列,因包裹服裝店塑膠模特的宣紙在剝離后成了空蕩蕩的女性身體部分,利用宣紙的質地從而制造窈窕輕盈的效果,遍布在上的是傳統(tǒng)文人畫?!懊摎ぁ边@一系列的作品,突破了繪畫的平面性,同時利用獨特的女人體性顯現(xiàn)出“風情萬種”的戲劇效果。[7]
三、結束語
當今新工筆人物畫這股新興勢力正沖擊著整個美術界,它用打破傳統(tǒng)的構圖形式、全新的藝術觀念、豐富的題材和獨具匠心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中國工筆人物畫發(fā)展提出了源源不斷地新思路和新想法?!靶鹿すP”人物畫的發(fā)展,拓寬了其技法的表現(xiàn)手段和作者情感的傳達。在多元化的趨勢下,既要繼承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此同時面對西畫的精華我們也要兼收并蓄?!靶鹿すP”人物畫在融合現(xiàn)代因素的同時,需要思考如何與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的精神內涵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杭春曉.灰色的影調——“新工筆”收藏價值淺說[J].東方藝術,2006(21):62-67.
[2]張見.新工筆文獻叢書(張見卷)[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0.
[3]高行翠.探究當代工筆人物畫發(fā)展[J].美術教育研究,2019(13):10-11.
[4]楊晴.當代工筆人物畫的構圖特征探析[J].美與時代(中),2019(05):48-49.
[5]王志飛.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隱喻性”[J].藝術評鑒,2018(06):47-48+81.
[6]王萌.淺析當代工筆人物畫中的構成特點[J].藝術評鑒,2019(08):59-60.
[7]萬國龍.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形式語言特征[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8(0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