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萱 王銘勛
摘要:作為高校聲樂課程教學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诖?,本研究主要針對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分析;并從強化視唱練耳標準把控、適時開展組合訓練、靈活搭配課堂演唱訓練形式等方面,細化研究了混聲合唱對聲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支持作用,以期為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關鍵詞:混聲合唱;聲樂教學模式;組合訓練;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223-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153
一、高校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
結合當前現(xiàn)狀來看,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為:第一,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在高校聲樂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的選擇與設置,直接影響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1]。根據當前現(xiàn)狀,目前各高校聲樂課堂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缺乏創(chuàng)新性問題,教師多采用固定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掌握相關聲樂技巧。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學生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學生的聲樂知識、技巧掌握相對欠佳。第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聲樂課程涉及的專業(yè)知識、演唱技巧種類較多。在課堂教學中,如學生的興趣水平不足,其難以跟隨高校聲樂教師的教學進度,從而難以達成掌握相關聲樂知識、技巧的目標。
二、混聲合唱推動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路徑
在新時期背景下,加強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高校聲樂教學面臨的必然選擇?;炻暫铣蔀槁晿方虒W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良好支持。借助混聲合唱實現(xiàn)高校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的可行路徑包含:
(一)視唱練耳標準把控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混聲合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聲樂知識、技巧掌握基礎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促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目的的實現(xiàn),高校聲樂教師可將視唱練耳作為聲樂課程教學的重點,通過對上述標準的合理把控,提升聲樂課程教學的質量。
具體方法為:第一,設置適宜視唱練耳訓練情境?;炻暫铣婕奥晿纷髌贩治觥⑶揭约皬驼{等多項內容。為提升學生的混聲合唱質量,聲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于課堂教學中設置不同的視唱練耳訓練情境。例如,某聲樂教師為鍛煉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分別針對同一作品,為學生播放女聲獨唱、男聲獨唱以及男女合唱三種不同形式的演繹。要求學生通過對不同版本作品的對比、分析,確定三個版本在合唱、曲式等方面的差異。在這一訓練情境中,學生聆聽不同版本作品并對其進行分析的過程,可有效促進其視唱練耳水平的發(fā)展。第二,加強多聲部訓練。多聲部無疑是聲樂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所在。為提升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使其能夠高質量完成混聲合唱練習,聲樂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實施引入多聲部訓練。引導學生按照識別單聲部線性旋律、鑒別和聲、區(qū)別線性旋律與和聲、對位的流程,逐步提高的視唱練耳能力。
(二)合理開展組合訓練
混聲合唱具有明顯綜合性特征。該模式對學生的要求為:其不僅需要注重自身演唱技巧、節(jié)奏的把控,還需與他人形成良好的配合[2]。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一對一、單獨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達到混聲合唱的標準。因此,聲樂教師可借助組合訓練這一媒介,實現(xiàn)聲樂課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可行方法:由聲樂教師為參與組合訓練的學生提供相同聲樂作品,根據每位學生的演唱任務分配,為其提供相應的音色、音調等技巧指導。待學生準備完成后,由聲樂教師指導所有參與訓練者,共同開展組合訓練。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他人的表現(xiàn)、感受現(xiàn)場合唱效果等途徑,自主進行適當調整,從音色、和聲等方面,與其他訓練者達成良好配合。
(三)靈活搭配演唱訓練形式
混聲合唱模式可為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良好支持。為實現(xiàn)混聲合唱模式的良好普及,聲樂教師可將多種演唱訓練形式的搭配作為重點,設置靈活搭配形式,進而促進學生對相應演唱技巧及聲樂知識的掌握。
具體而言,在實踐聲樂課程教學中,高校教師可參照學生的聲樂知識掌握基礎,合理搭配不同演唱訓練形式。例如,在練習同一首作品時,可指導女聲獨唱者、男生獨唱者同時進行訓練。要求其他學生分析該組合形式下作品演唱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促進學生對音調、音色等技巧的深入掌握。此外,為了進一步深化聲樂課程的創(chuàng)新,推動混聲合唱模式的普及,教師還可參照學生對演唱訓練形式的意見,設計多樣化的訓練體系。對于學生而言,各類演唱訓練形式的靈活組合,不僅可促進其各項聲樂技巧的全面發(fā)展,還有助于增強其對聲樂課程學習的興趣。
三、結論
綜上所述,運用混聲合唱模式推動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充分促進混聲合唱方法優(yōu)勢的發(fā)揮,高校聲樂教師可結合當前聲樂課程教學現(xiàn)狀,經適宜路徑,促進混聲合唱模式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普及。此外,為進一步提高聲樂課程教學質量,聲樂教師還可參照學生的反饋及學習成效,持續(xù)調整混聲合唱模式的應用形式,以促進優(yōu)質聲樂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徐秀成.試論混聲合唱《滿江紅》的藝術特點[J].北方音樂,2020(06):77-78.
[2]?? 王維琴.語氣乃歌唱之本——聲樂教學中對影響歌唱語氣的幾點認識[J].當代音樂,2019(06):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