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超
摘要:赫勒的激進哲學通過構架激進哲學本體,擴展激進哲學的倫理維度和政治意義豐富了其社會批判的維度。赫勒《激進哲學》一書系統(tǒng)的介紹了她架構的激進哲學,跳躍的思維、隨性的文筆掩蓋不住其內容之間的邏輯架構。簡單的章節(jié),將激進與需要、激進與道德、激進與政治及三者之間的關系闡述清楚。
關鍵詞:赫勒;激進哲學;道德困境
中圖分類號:B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68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104-01
赫勒的激進哲學是非正統(tǒng)的、反權威的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的倫理著作,《激進哲學》是布達佩斯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的著作。在《激進哲學》一書中赫勒完整敘述了她設想的激進哲學。從需要出發(fā)構建激進哲學的哲學本體,又將激進哲學與道德、交往、政治相聯(lián)系,構建了完整的激進哲學體系和適用維度。
一、激進哲學與需要
赫勒為激進哲學構建了完整的體系,從哲學的表達到哲學的占有。赫勒認為哲學即是去神話化,因此哲學的體系建立在實然與應然的張力上。實然與應然之間的張力便是驚奇,驚奇包含了去拜物教的因素,而哲學應作為合理性的烏托邦存在。哲學的表達是在驚奇的指導下,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去神話化過程。哲學不是應然,哲學不是烏托邦,哲學應作為合理的烏托邦存在。赫勒所提出的哲學的占有指的是哲學的對象化剖析。哲學的占有者便是哲學的接受者,而哲學的接受者有區(qū)別,對哲學的接受程度亦有所區(qū)別。接受的前提是哲學自身的揭示,而激進的說每一個解釋都是誤釋,因為真正的接受是哲學的接受。即哲學的接受要從驚奇開始,接受者也應該將接受哲學的過程變?yōu)閼慌c實然之間辯證的關系。
哲學的表達起于驚訝,這揭示了“哲學家”不是哲學的傳遞者而是創(chuàng)造者,驚訝源于什么?驚訝源于需要,因為有需要才能發(fā)現(xiàn)應然與實然之間的區(qū)別,才能提出驚訝推動哲學的發(fā)展。哲學的接受也科學在于驚訝,這揭示了要接受哲學的每一個人也應看清哲學的本質,哲學本身不是應然,哲學是根據(jù)需要不斷變換為實然的去神話化過程。因此,需要是哲學表達和哲學占有的必要因素,也正因為有需要才能讓哲學的接受者不斷地發(fā)展哲學,不斷地發(fā)展自己。激進哲學與需要是赫勒與當時實證主義抗衡的有力理論,也是她為社會批判理論構建的哲學體系。當然,赫勒也拓展了她激進哲學的維度。
二、激進哲學與道德
在《激進哲學》一書的第二章哲學與日常經(jīng)驗中,赫勒發(fā)展了一種基于實體論價值或“價值理想”的倫理學,即“我們”所共有的習慣性的倫理價值。包含著道德的價值理想是“自由、個性、平等、幸福、人性和人類生命”,這也是赫勒將其激進哲學拓展到了倫理維度。
從價值合理性和目的合理性出發(fā),赫勒分析了社會價值和個人行為之間的道德困境。社會道德價值具有普遍有效性,但個人的道德行為不能判定為普遍有效。社會普遍有效的道德價值稱為價值理想,一方面,應當思考的是我們所信奉的價值理想是否是關于“真的理想”。赫勒認為我們所有的價值都是被解釋的價值,并在這個基礎上做出判斷和得出結論,這不是真實的價值。“真正的價值”,盡管它們可能是不同的,但它們并不是“從概念上并不排斥能夠同樣沒有矛盾地與相同的價值理想相關聯(lián)的其他價值對有效性的斷言”。另一方面,如果普適的價值理想是“真的理想”,那是否將其上升到哲學的討論,將平等關系普遍化。赫勒認為道德困境的悖論之一便是在以依附與統(tǒng)領關系為基礎的社會中,哲學的價值討論是無法普遍化的。因為哲學的價值討論的前提是雙方價值都保證真實性,但能公平的討論價值等級。
綜上所述,赫勒認識到了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哲學的倫理維度,在需要的作用下對社會現(xiàn)存的價值理想提出了質疑。但是在過程中赫勒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存社會難以逾越的道德困境,一方面是難以發(fā)現(xiàn)需要,另一方面是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難以給價值討論一個公平的機會。因此,赫勒的激進哲學不得不擴展到政治領域以解決這一遺留問題。
三、激進哲學與政治
赫勒在《激進哲學》一書的最后一章討論了需要在政治中的作用,致力于廢除專制的立場。赫勒在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的論述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通過對道德困境的討論,分析出的道德困境難以逾越的悖論,延伸到激進的需要。激進需要即在以依附和統(tǒng)領關系為基礎的社會中出現(xiàn)的,但在這樣的社會中不能被滿足的需要表征為激進的需要。而赫勒更出結論,一個以依附和統(tǒng)領關系為基礎的社會激進需要不計其數(shù),而這樣的社會又無法滿足這些激進的需要,因此只有社會被超越這些需要才能被滿足。
由此,赫勒從激進哲學的本體構建出發(fā),將激進哲學的范疇擴展到倫理維度,又通過道德困境將激進哲學與政治相連接。
因此,赫勒將其激進哲學的任務歸納為以下四點:第一,激進哲學必須承擔起其哲學的任務,即構建合理的烏托邦;第二,激進哲學必須滿足“考慮你應該如何思考”的陳述中所表達的需要,即要讓接受者哲學的接受激進哲學;第三,激進哲學推薦一種生活方式,即給出價值理想同時更給出價值哲學討論的機會;第四,在“人們應該如何行動”的問題上,激進哲學必須是自己哲學的部分接受者,即激進哲學的責任是最廣義的整治行動制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