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甘肅省華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華亭 744100)
35歲以上的初產產婦被稱為高齡孕婦。通常情況下會對高齡產婦進行常規(guī)護理,雖然能夠對高齡產婦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是臨床效果不明顯,且耗時較長[1]。目前,醫(yī)學上常采用風險管理來護理高齡產婦。但是,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和研究得較少[2],因此本研究以高齡產婦為對象,探討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來華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生產的高齡產婦10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在35~47歲,平均年齡(37.17±1.68)歲;初產婦22例,經產婦28例。妊娠糖尿病16例,妊娠高血壓14例,前置胎盤20例。觀察組年齡在36~46歲,平均年齡(36.24±2.47)歲。初產婦21例,經產婦29例。妊娠糖尿病14例,妊娠高血壓15例,前置胎盤21例。兩組產婦在年齡、病癥表現等臨床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符合高齡產婦的確診標準;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患有惡性腫瘤者;重要臟器嚴重病變者;中途退出護理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在高齡產婦住院后,主動收集其個人資料,掌握高齡產婦的精神狀態(tài)、心理狀態(tài)以及臨床癥狀等。護理人員需對產婦實施心理疏導,增強產婦順利分娩的信心[3]。在護理過程中及時總結、評價遇到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前甄別護理管理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事件,并衡量風險的大小。護理人員定期進行風險知識學習,掌握護理風險發(fā)生后的應對措施,同時分析每位高齡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緩解高齡產婦的精神壓力,穩(wěn)定她們的情緒,提高高齡產婦的配合度[4]。控制高齡產婦的日常飲食,飲食宜清淡,禁止暴飲暴食,并及時補充水果和蛋白質等。告知家屬陪同高齡產婦進行適當的運動,關注高齡產婦的身體變化情況。
(1)比較護理后兩組高齡產婦的產科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包括護理差錯、護理不規(guī)范、并發(fā)癥和投訴率。(2)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包括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采用百分制打分。很滿意:大于90分;滿意:80~90分;一般:60~79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度=(很滿意+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觀察組的護理差錯、護理不規(guī)范、并發(fā)癥以及投訴的數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fā)生產科護理風險事件及投訴率比較 例(%)Tab.1 Comparison of maternity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complaint rate of two groups case(%)
觀察組高齡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Tab.2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case(%)
高齡產婦生產過程通常會比正常孕齡女性危險性高。隨著妊娠年齡的增加,女性的機體功能會處在逐漸衰退的狀態(tài),會對她們的妊娠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延長產婦的生產時間,增加分娩的危險[5]。通過對高齡產婦實施風險管理,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其能夠預防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分娩風險,顯著提高護理管理效果以及減少高齡產婦承受的精神壓力。通過對高齡產婦進行心理輔導,能夠緩解高齡產婦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高了產婦對分娩相關知識的了解,增強高齡產婦順利分娩的信心。高齡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常會伴隨其他一些并發(fā)癥,因此在分娩過程中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風險。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的護理差錯、護理不規(guī)范、并發(fā)癥以及投訴的數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聯合使用風險管理可以減少高齡產婦的產后并發(fā)癥以及投訴數量,有助于預防和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觀察組高齡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聯合使用風險管理可以提高高齡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由于高齡產婦的年紀較大,存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要告知產婦存在的相關風險,并及時與產婦溝通,提高高齡產婦的自我防護能力以及掌握常用的分娩常識。
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聯合使用風險管理可以減少高齡產婦的產后并發(fā)癥以及投訴的數量,提高高齡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有助于預防和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提高護理管理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