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潔
“二元三人”的人物關系處理,是丁西林獨有的人物關系處理手段。錢理群在《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第一次將丁西林的人物關系歸納為“二元三人”模式?!岸恕蹦J绞侵笇≈腥宋飰嚎s到最大程度,通常由三人構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對立的格局,第三者則起著結構性作用,或引發(fā)矛盾,或提供解決矛盾的某種契機。這個“第三者”被夾在二元之間起結構作用,與其他的戲劇人物之間不存在著對立關系,而其余兩個戲劇人物則分別立于對立的兩面。
《壓迫》就是“二元三人”模式的代表作品,從喜劇內容上可以看出對立的“二元”是“不出租給男客的房東”和“已經交了定金的男客”之間。在矛盾不斷被激化的時候,“第三者”也就是女客出場,她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選擇由自己充當男客的妻子來化解矛盾,成為了解決矛盾的契機,起到了“結構性的作用”。
縱觀丁西林的其他幾部獨幕喜劇同樣有如此模式的人物關系,出場人物不一定為三人,但是“二元三人”的關系模式會出現在特定的三個人身上,《壓迫》中的女房客和《酒后》中的客人都充當了化解矛盾的契機,而《親愛的丈夫》中的“第三者”則充當了引發(fā)矛盾的因子。本來任先生和任太太夫婦恩愛幸福,任先生從沒想過自己的妻子不是真正的女人,來做客的原先生對任先生說他的妻子有些像唱戲的名角兒黃鳳卿,并且不管不顧任先生的生氣,不斷地對任太太是黃鳳卿的身份進行確認,原先生作為起結構性作用的第三者,成為激化任先生和任太太矛盾的主使,才引發(fā)后續(xù)故事的發(fā)展。“二元三人”的人物關系模式是丁西林獨有的人物關系塑造,在人物極度壓縮的情況下,使人物豐滿形象,并不因為人物的稀少,而使情節(jié)單調,內容枯燥。這種模式可以說是丁西林對人物關系最出色的處理,也更符合人們對喜劇的審美。“第三者”的出現本來就足夠引發(fā)讀者或觀眾的興趣,而這些“第三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劇情的發(fā)展,將喜劇推向一個個高潮,或引人深思,或引人嬉笑。可以說這種人物關系也普遍存在于現實生活之中,處在對立面的兩人會因為第三個人的出現而有了解決對立的契機或激化矛盾的契機。丁西林將這種關系以喜劇的方式進行呈現,本來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不但使情節(jié)緊湊,人物飽滿,還能在嬉笑之余通悟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諦。
“五四”時期的作品都脫離不了反封建,反禮教,支持民主自由這樣的主題?!兑恢获R蜂》是丁西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經發(fā)表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內容主旨是反對包辦婚姻和追求自由戀愛,但主人公吉先生與吉老太太卻一直處于緊張的關系中。吉先生代表著自由,而吉老太太代表著保守,一心想包辦兒子的婚事,并且想把兒子的意中人介紹給自己的表侄。吉先生看似不以為然卻心急如焚,害怕母親給余小姐說媒又無法正面向母親說出自己對余小姐的感情,形成與母親間的緊張關系。而這在“五四”時期更是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寫照,一方面無法沖破父母的束縛,一方面又積極追求著自由戀愛。但是丁西林的幽默又恰恰體現在這里,吉先生的不以為然顯得特別刻意,不停的吃糖,不停的詢問母親余小姐對說媒這件事的態(tài)度,大家會覺得他對余小姐的愛意馬上要脫口而出了,卻一直也沒能說出口,但是卻在行為和語言中表達地淋漓盡致。正是因為與母親的緊張關系才讓吉先生出現了這些讓人發(fā)笑的舉動,這種直接的因果關系同樣體現在吉先生與余小姐之間,因為母親的做媒,吉先生與余小姐的關系也處在緊張之中,明明相愛卻無法互表忠心,吉先生竟然讓余小姐陪他不結婚,這種說辭放在相愛的人之間本來就很荒謬。最后吉先生擁抱了余小姐,吉老太太問怎么回事,余小姐說一只馬蜂,讓人啼笑皆非。這種緊張的人物關系將喜劇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戲劇需要緊張和矛盾,喜劇相比于其他戲劇對這種緊張和矛盾有著更高的要求,在緊張之余要讓人發(fā)笑,可以說在這一方面丁西林是成功的。他的其他幾部獨幕喜劇同樣具有相同的特征,《親愛的丈夫》中任先生和任太太間的緊張關系,任先生卻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妻子也是男人,將喜劇推向高潮,這種關系的出現,也代表著舊時代的病態(tài)與對人的毒害,性別的扭曲與感情的真摯形成強烈的反差,讓人嬉笑之余審視時代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