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迪
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論語》對后世影響深遠。它引導著中國歷史文化進程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道德修養(yǎng)的傳承。北宋的著名政治家趙普曾指出,“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說明《論語》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身為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論語》蘊含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很多都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內容。結合當今社會的倫理環(huán)境,《論語》所蘊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和方法對當今高職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著重大的啟發(fā)和影響。
孔子創(chuàng)建的儒家思想,對當今中國社會文化生活以及思想道德的發(fā)展有著深刻警醒作用,不僅如此,它對世界文化及其思想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鬃诱麄€思想體系中的核心內容——“仁”,被視為中國儒家學派的道德標準。那么,“仁”的內涵是什么呢?孔子在《論語》里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仁”即愛人??鬃佑纸o它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也不要勉強別人去做。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則體現(xiàn)為對父母盡孝,對兄弟友愛,對朋友講信用,對國家盡忠誠,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有愛心。孔子指出,人的最高境界是“仁”,然而“仁”不是指簡單的小恩小惠,而是關乎著國計民生,體現(xiàn)的是大愛無疆。那么怎樣做能達到“仁”呢?孔子也給出了答案,“克己復禮,仁在其中”,即約束自己,使自身的言行符合于禮。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這無論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還是在當今的現(xiàn)代化社會都意義重大,它體現(xiàn)出孔子對國計民生的重視,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懷。而這些內容恰恰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亟需的精神理念。
在當今現(xiàn)代化的社會里,如何實現(xiàn)“仁”呢?這就要引出孔子的道德教育觀了。他認為,完善的道德是能夠成為人才的先決條件??鬃铀枷塍w系的核心內容——“仁”,被看成是對人的道德教育目標的高度概括??鬃痈嬲]弟子,如果你們見到了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們努力學習,爭取自己能夠達到如同他們一樣的境界;如果你們見到了道德品質低下的人,也要去反省自身,檢討自己是否犯有同樣的錯誤,“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也是當今我國素質教育領域里關于道德的要求。
我們可以借鑒 《論語》 中的德育思想,設立以下德育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懂得感恩,懂得關愛社會與他人。孔子在《論語》里對“孝”進行了精彩的闡述,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鬃又赋?,孝乃人倫之根本,有了孝,才能生出愛人的情感。然后將擁有血緣關系的親人手足之愛作為一個升華,將小愛轉化為大愛,將小我轉化為大我,從有血緣關系的愛引申到對社會上人的關愛,就是孔子所說的“泛愛眾而親仁”。從而實現(xiàn)了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互愛的和諧局面。
2.培養(yǎng)學生具有言行一致的誠信品德?!靶拧笔堑赖赂呱腥烁竦氖滓疤???鬃咏逃茏幼鋈说谋貍淦返戮褪恰把远行拧薄?鬃釉凇墩撜Z》里指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兢,小車無帆,其何以行之哉?”我們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導學生明了,人如果沒有信用,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更為重要的是還要將這種意識轉化為行動,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3.培養(yǎng)學生肩負起國家和社會責任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承擔起促進國家繁榮富強的重大任務,將愛國愛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孔子的教育理念與我國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某些方面及特性極為相似。孔子眼中的教育著眼于“人的全面發(fā)展”。他指出良好的道德品質是人才必備的前提,凡事以德為先。先提高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其次注重智力、藝術等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孔子還提出,知識與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正確的學習呢?孔子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求學生除了學習之外還要多思考,如果只學習不思考,就會產(chǎn)生許多迷惘和困惑。他告誡弟子要 “溫故而知新”,對待學過的知識要多復習思考,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培養(yǎng)人才的精神理念,與我們當代國內實施的素質教育是一脈相承的。
結合孔子的素質教育理念,我們可設立以下目標:
1.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要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與學生接觸中,教師要耐心細致地開發(fā)學生的天賦。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特點,身為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細心觀察,“聽其言觀其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尤其高職院校的學生,成績可能不太好,但天賦秉性各異,我們更要關注其個性發(fā)展,充分發(fā)掘其身上存在的各種潛力。
2.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應當以自身的優(yōu)秀表現(xiàn)為學生做好表率。孔子提出,“其身正,不全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里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良莠不齊,性格各異,身上存在問題較多。教師若想教導好學生,就必須給學生做好為人師表的示范工作,用人格魅力去引導他們,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不要對學生搞歧視,要求一視同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精神訴求,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
讀完整部《論語》,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孔子終其一生都極為重視人的道德教育?!墩撜Z》中儒家道德思想的精髓是 “仁”,那么道德教育的目標則是“君子人格”。儒家思想注重向內自省自省自察,一步一步地完善自我,從而達到生命中的理想境界?!墩撜Z》中強調的“君子人格,其實是高標準的道德修養(yǎng)要求以及遠大的人生理想抱負;在為人處事過程中講原則、講信用,將誠信作為人生處事原則?!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氣質上溫文爾雅,行為上端正有禮貌,內外兼修。
因此《論語》中的“君子人格”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格塑造具有推動作用:
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懂得做人的道理。想成為“君子”就要按照“君子”標準來要求自己,因此要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將學習與興趣愛好相結合,從而轉換學習思路,化被動為主動。在不斷的學習與探索中,總結出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將學習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慣性堅持下去。
“吾嘗一日三省吾身”,孔子教導弟子,一天之內要多次反省自身,檢查自己的得失,堅持下去才會日復一日的進步。在當今我國社會,在多元化經(jīng)濟文化思潮的影響之下,有許多高校學生在價值觀方面出現(xiàn)了偏差,追求精致利己主義,或者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長此以往,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令人堪憂,因此我們要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