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君
莆田市秀嶼區(qū)月塘東潘小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人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小學音樂教學開始采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可以快樂學習??鞓返膶W習氛圍,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老師要真正做到快樂教學,想方設法采用各種愉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既能夠學到有關知識,又能夠獲得快樂。本文就對小學音樂快樂教學的實踐應用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在快樂教學的課堂中,更應該發(fā)揚民主平等的精神,鼓勵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除此以外,教師應在課程開始前用語言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為接下來的授課奠定情緒基礎。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故事和優(yōu)美情境感興趣的特點,在課前以講故事或者描繪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充分想象的方式,調(diào)動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小學二年級下冊的音樂教材中,第一單元的主體是“春來了”,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請學生們來猜謎語:“三人同日見,百花齊爭艷打字”(春);接下來為學生描繪春天的景象,春天有暖洋洋的太陽,小草悄悄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到處都是,小樹抽出了嫩綠的新芽,一場小雨過后花草樹木仿佛都被染上了鮮艷的顏料…讓學生通過以往對春天的感受,嘗試描繪自己眼里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的同時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音樂教學具有情境性,這需要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根據(jù)歌曲中所描繪的場景,豐富和多樣的語言和不同變換的語調(diào)能夠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且開發(fā)學生記憶的效果,并且?guī)敫星?。教師應充分運用語言的多樣性,營造引人入勝、深入人心的情境,來便于讓自己的情緒和情感傳遞給學生。
例如:在講授音樂教材中《中國娃》《童聲里的中國時》時,教師要用較為高漲的情緒簡述祖國近年來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等方面取得的進步,流露出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之情,感染學生培養(yǎng)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語言的吸引和情感引起的共鳴使學生更樂于接受知識。
想要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快樂,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有針對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以下將舉三個筆者認為較為使用的、契合學生興趣點的音樂教學方法進行詳細的闡釋。
學生對音樂課較為期待的就是歌唱的部分。在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課堂中,單調(diào)的、重復的、機械的歌唱訓練并不能提起學生的興趣。而節(jié)奏是音樂中最為吸引人的部分,將節(jié)奏訓練與歌唱訓練相結合,可以既使學生感到快樂,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練習時,先單獨訓練節(jié)奏性,再與旋律進行融合。還可以通過邊打節(jié)奏邊唱歌,一部分學生打節(jié)奏,一部分學生唱歌的雙聲部形式進行訓練,這樣的結合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快樂的心態(tài)下進行學習。
喜歡娛樂和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所以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中引用一些小游戲會使課堂更有樂趣,也更容易被學生主動接受。比如師生、生生之間的接龍唱歌,學生通過拍手聲音的強弱提示同學距離所尋找被藏起來物品的遠近這些活動都能使學生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開展課堂活動。
音樂課樂器是必不可少的。借助各種樂器不僅能夠利用學生對于樂器的好奇心,也能更加形象地將音樂表達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讓制作裝有水的玻璃汽水瓶、易拉罐等“創(chuàng)新性”的樂器,通過敲擊等方式演繹聽到的音樂片段,增強課堂的樂趣。在此需要特別注意課堂的秩序,不要讓學生隨意敲打樂器擾亂教學秩序。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的應用使課堂更加活躍。由于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所以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資源,從視聽等多種感官角度進行全方位展示的優(yōu)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將學生引入更具有活力的音樂世界。
例如:在學習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單純的音樂播放欣賞可能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更愉快的狀態(tài)下學習;相信大家都聽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用視頻播放的形式再現(xiàn)這段愛情故事,播放整個故事的高潮的一場戲,即傳統(tǒng)越劇《樓臺會》,則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好的實施快樂教學法。
以上僅是筆者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做出的建議,僅供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者參考。相信在小學音樂教師的共同探索、共同努力下,快樂教學法會在小學音樂課堂得到廣泛推廣,真正有益于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