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琴
摘 要:在小學階段,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要對教材盡心透徹地解讀,將知識貼切地傳達給學生,不僅考驗一個教師的理解能力,還考驗一個教師的執(zhí)行能力。對于一些資格老、經驗豐富的教師來說,這些已經成為“授業(yè)解惑”的基礎,但是對于一些剛剛步入教師行業(yè)的“新手教師”來說,卻存在著諸多困難。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投身教育事業(yè),為祖國未來人才培養(yǎng)添磚加瓦,這雖然是好事,但是年輕教師的能力不足,也為教學發(fā)展帶來了隱患,淺談如何提高新手教師的研讀教材能力,為廣大年輕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師培養(yǎng);教材研讀能力;策略分析
研讀教材,作為教師備課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考驗了一個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教師能夠根據(jù)階段性教學內容,做出與學生適配性較高的課堂計劃,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但是現(xiàn)階段很多年輕教師步入教育行業(yè)后,理論知識過硬,但是實踐操作能力卻差強人意,在備課當中,分不清重點,教學枯燥無味,無法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造成教學有效性下降,給學生的發(fā)展帶來阻礙。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將從明確重點、分割課時、構建知識體系三個方面來聯(lián)系如何提升年輕教師的教材研讀能力。
一、分析教材的編排特點
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為了能夠應對課堂上的各種情況,教師必須在課前對教材進行充分細致的閱讀,分析教材中傳達的內涵,并且掌握其中的教學目標。當教師對教材內容了然于心后,才能夠靈活地處理課堂上的各種情況。小學數(shù)學其難度較低,與生活的聯(lián)系緊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很多知識的講解都會輔以插圖,并且是以卡通人物的形式出現(xiàn),教師要觀察到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做出生活化的知識講解。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還原,把一些生活中應用加減法的場景搬到課堂之上,讓學生在課堂中參與其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符合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活性較強的特征,運用課堂情景活動,也給了學生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在其中自由揮灑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二、明確教學重點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通過與教師進行交流獲取知識,提升教學深度,進而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所謂發(fā)現(xiàn)式閱讀,是教師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制定好一個長期的發(fā)展目標,圍繞這個目標來制定教學計劃,強化教學的條理性,讓學生的能力能夠循序漸進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周長”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在課前對教材進行研讀,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的最終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正方形周長公式以及讓學生熟悉周長的概念。那么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圍繞這兩個教學目標來制定教學計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生活化角度提出問題,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正方形花壇的邊長和為多少?計算出來的邊長和該怎么定義,有沒有規(guī)律性的計算方法?”然后通過多媒體,對多種正方形的邊長和進行歸納總結,進而推導出周長的定義和計算方法,從而完成引導學生認知正方形周長,并學會周長計算方法的教學目標。
三、合理分割課時
在小學教學當中,很多年輕教師對于課時的分配不夠合理,有的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盲目地提升教學速度,導致學生學習不夠扎實,能力不夠完善。而有的教師過于“負責”,講解中面面俱到,沒有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并且課程進度緩慢,最后不但沒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不能夠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課時的合理分割,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內容,合理推進教學進度,根據(jù)學生階段性的學習實情以及能力,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能力。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并且對教材進行精心研讀,尋找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對其進行多角度的講解,降低知識學習的難度,進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合理分配教學精力,重點知識分配的時長要相對寬裕,一些基礎知識,要適當留白,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合理分割課時,讓學生的能力梯次化地完成提升。
四、定期組織教研會
年輕教師的成長,需要有經驗的教師來帶動。很多年輕教師在剛剛步入教育行業(yè)后,不得其法,在編排教學計劃中寸步難行,雖然有著完備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經驗不足,還是導致年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屢屢碰壁。面對這種情況,學校應該做出相應的措施,定期開展一些教學研討會。研討會的內容,就是以教材研讀和教學計劃編排為主,由各科教學組長牽頭,在會議上對教學計劃進行討論和講解,讓年輕教師在此過程中,吸取教學經驗,從而快速成長。在教學完畢后,各科的教學小組,還要組織公開課的試聽活動來檢驗學習成果。也可以在教師內部成立互幫小組,由經驗老的教師帶領年輕教師,形成“一對一”輔導的成長模式,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提升能力,成為可用的教學人才。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當中,新手教師的教材研讀能力提升,要從多個方面進行,這離不開有經驗教師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年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不可急于求成,而是要穩(wěn)步提升自身能力,進而逐漸適應小學數(shù)學教學節(jié)奏,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葉楊.小學數(shù)學教師如何提高研讀教材的能力[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