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消毒供應室是醫(yī)院重要科室之一,該科室主要是負責回收各個科室使用過的器械,統(tǒng)一進行清洗、消毒、殺菌,促進醫(yī)院資源設備的重復利用率,參與供應室中工作的護理人員需經過嚴格考核評選,醫(yī)院對護理人員的要求非常嚴謹,主要原因其一是消毒供應室服務質量的好壞既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還會對醫(yī)院的整體形象產生不利影響,其二是護理人員每天都與回收的醫(yī)療器械接觸,極大可能會沾染器械上的污染物,使得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危受到高度威脅。因此本文就基于消毒供應室中護理人員的職業(yè)暴露因素來詳細探討其預防護理對策,詳細報道見下文。
1 護理人員的職業(yè)暴露因素
1.1 物理因素
該因素是職業(yè)暴露因素中的主要危險因素,具體包括器械損傷、燙傷、紫外線輻射、觸電損傷及爆炸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器械損傷,護理人員接觸的醫(yī)療器械大多為精細尖銳器械,如:鑷子、手術刀、針頭等,護理人員在將器械消毒后需要手動擺放和整理,很多器械在使用過后,上面沾染患者的血跡、液體以及病原菌,護理人員的手部被刺傷后極容易發(fā)生感染,其危險風險較高,紫外線輻射對人的皮膚、眼睛等均造成傷害,消毒供應室中的機械設備比較復雜,如消毒柜和干燥柜等,機器在運作過程中會發(fā)出噪音,長期以來,會損傷護理人員的聽力。醫(yī)療器械需要經過高溫消毒,一般溫度會達到150℃,在消毒處理后,護理人員在取出器械時燙傷的危險系數較高。
1.2 化學因素
此因素主要是指醫(yī)學中使用的一些毒腐蝕性化學消毒劑和強酸強堿化學物品。消毒供應室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消毒劑,護理人員在開展工作中,會使用到各種消毒劑(含氯消毒劑,戊二醛及甲醛),這些消毒劑中含有各種化學藥劑,化學藥劑最大的特點是易揮發(fā),揮發(fā)后氣體無色,彌漫在空氣中,導致護理人員誤吸,從而能產生各種不良反應,情況較輕者,會出現(xiàn)惡心、頭暈等癥狀,嚴重者會傷及支氣管黏膜以及呼吸系統(tǒng),另外化學藥劑對人體的皮膚有輕微反應,護理人員的皮膚接觸后會有明顯的紅腫、灼燒、刺痛感,情況嚴重者會造成皮膚大面積燒傷。
1.3 生物因素
也就是所謂的病毒感染,醫(yī)療器械中遺留的血跡中存有大量病毒細菌,操作人員接觸后會引發(fā)乙肝、丙肝等惡性傳染病發(fā)生。
2 預防對策
2.1 提高防范意識,加強培訓指導
首先要讓護理人員意識到職業(yè)暴露因素對自身的危害,提高人員的安全保護意識,組織消毒供應室中工作的人員展開相關工作培訓,加強清洗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性,熟練認識各個醫(yī)療器械的類別,合理劃分銳器類、導管類及其他類器械,對于負責精細器械,要求護理人員對其大小、作用以及結構進行細致劃分,加強知識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病毒危害的認識,嚴格遵守供應室的規(guī)章制度,叮囑護理人員對于回收的醫(yī)療器械不可直接接觸,嚴格按照醫(yī)院操作流程完成器械消毒工作。
2.2 物理因素的預防措施
不規(guī)范的消毒操作流程是造成物理因素產生的重要原因,故要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意識,加強自我防護措施,多學習操作流程,及時糾正自身不良習慣,展開操作前要統(tǒng)一著裝工作服,佩戴手套,必要情況下需佩戴眼鏡和口罩等,所有器械要輕拿輕放,對于精細尖銳器械應使用鉗子夾取,防止手被刺傷,如有意外出現(xiàn)傷口,應及時清洗用酒精消毒,并使用紗布包扎,對于已損壞的器械,應單獨挑出來放入防水且不易被刺破的容器中,避免重復利用。在進行高溫消毒時應等待溫度降低后再將物品取出。對于消毒室中的設備應定期做好維修檢查工作,預防漏電及觸電危險,在實施紫外線消毒時要求護理人員身穿防輻射衣物,做好自我保護措施。
2.3 化學因素的預防措施
要求每一位護理人員熟悉消毒劑的相關作用及成分,在使用消毒劑時按照標準的配比劑量使用,以防化學藥劑傷及自身,對于氣味較弄的消毒劑應該佩戴口罩,防止氣味吸入后傷害自身呼吸道。
2.4 生物因素的預防措施
將各科室收回的醫(yī)療器械進行分類,分類時不要直接接觸器械,要身穿隔離衣,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對于沾有患者體液、血液及嘔吐分泌物的器械要特別注意,使用輔助工具做基礎處理,清洗過程中若有污染物濺到護理人員皮膚上應及時清理消毒,定期對消毒室內的護理人員展開身體檢查,并加強疫苗注射工作,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3 結束語
醫(yī)院消毒供應室是最容易發(fā)生感染的場地之一,從事此工作的護理人員存在較高的職業(yè)暴露危險因素,為進一步降低工作對相關人員的傷害,應提高護理人員的危險防范意識,完善供應室的規(guī)章制度,針對具體的危險因素展開具體的對策分析,做好各方面的預防措施,既能夠保證工作質量,還能保障護理人員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