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付
許某,女,59歲,3年前視力下降,經(jīng)檢查后被診斷患有視神經(jīng)萎縮,經(jīng)朋友介紹到筆者所在處就診。
刻診:患者視力減退,口渴欲飲,惡心,噯氣,倦怠乏力,大便干結(jié),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沉弱。
辨證:郁熱傷津夾氣虛證。
治療:清瀉郁熱,益氣生津。
方藥:竹葉石膏湯與百合地黃湯合方加味。竹葉20克,石膏48克,生半夏12克,麥門冬24克,紅參6克,粳米12克,百合15克,生地黃50克,枸杞子15克,菊花15克,炙甘草6克。共6劑。上藥用水800毫升~1000毫升,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后,小火煎煮40分鐘,每次服用150毫升;第2次煎煮15分鐘;第3次煎煮時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鐘,每天1劑,分3次服用。
二診:患者口渴減輕,視力未恢復,以前方加青葙子15克。共6劑。
三診:患者口渴基本消除,視力未恢復,以前方變紅參為10克,枸杞子、菊花各為24克。共6劑。
四診:患者大便略溏瀉,倦怠乏力好轉(zhuǎn),以前方變生地黃為30克。共6劑。
五診:患者大便基本正常,視力減退略有好轉(zhuǎn),倦怠乏力基本消除。以前方不變繼續(xù)服用6劑。
六診:患者視力減退較前又有好轉(zhuǎn)。以前方不變繼續(xù)服用6劑。
七診:患者視力較前又有所好轉(zhuǎn),以前方繼續(xù)服藥120余劑后,視力有了明顯好轉(zhuǎn)。為了鞏固療效,以前方湯劑變?yōu)樯?,每次服?6克,每天分早、中、晚分服。1年后隨訪,患者病情穩(wěn)定,視力好轉(zhuǎn)。
用方體會:根據(jù)患者視力減退、口渴,辨為郁熱傷津;根據(jù)大便干結(jié),辨為郁熱內(nèi)結(jié);因噯氣、惡心,辨為胃氣上逆;因倦怠乏力,辨為氣虛,以此辨為郁熱傷津夾氣虛證。方以竹葉石膏湯清熱生津,益氣降逆;以百合地黃湯清熱益陰生津,加枸杞子滋陰明目,加菊花清熱明目,方藥相互為用,以奏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