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語文應用文寫作教學是中職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但是傳統(tǒng)的寫作課堂往往時間局促,學生寫練不夠;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不高,有畏難情緒,不愿意動筆,課堂互動缺乏深度和廣度;教師只能通過最后提交的作業(yè)檢測教學效果,缺少過程性評價和動態(tài)評價。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以應用文教學中《導介詞》一課為例,提出以信息化工具和平臺為依托,“課前課后、延伸拓展”、“激趣互動、全員參與”、“多元評價、可測可循”的寫作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語文;信息化;應用文教學
一、精準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
中職生思維活躍,喜歡新鮮事物,能熟練使用網(wǎng)絡、智能終端等信息平臺,但信息整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有待提升;能夠較為清晰地就某事表述自己的看法,但條理性不夠,選擇材料、布局謀篇能力較為欠缺,對寫作普遍有畏難情緒。
上海市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寫作能力提出如下要求:
3-3-3能結合生活及相關職場情境,對人、物、事、理等進行較準確的、較生動的描述;
3-5-2??? 能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手法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3-5-3??? 能運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提高文章的寫作效果;
3-6能從寫作需要出發(fā)進行選材與謀篇布局。
學習經(jīng)歷要求從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挖掘主題,搜集、選擇典型材料,練習寫作。強調結合情境及基于實際應用的學習,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獲得豐富體驗,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向職場能力遷移。
根據(jù)上海市中職語文課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結合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導介詞》一課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掌握導介詞的寫作要求;運用恰當生動的語言,清晰準確地表達寫作訴求。
2.??? 根據(jù)具體情境和寫作需要,恰當?shù)剡M行選材,有條理地組織文章結構。
3.??? 提高寫作興趣和意愿,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
二、信息化巧助力,滲透教學全過程
課前使用課堂派教學平臺推送學習任務,擴充課堂容量;課中整合課堂派、電子白板與XMind思維導圖軟件等信息技術資源,打造交互式教學平臺,有效提高課堂互動頻率及效果;課后利用課堂派教學平臺拓展學習時空,檢測教學效果。
(一)課前
教師通過課堂派教學平臺推送課前預習任務單:閱讀資料,比較導介詞與說明書的異同,了解導介詞的基本寫作要求;根據(jù)要求完成一篇導介詞。學生自行選擇學習時間地點,用移動終端登錄課堂派學生端,完成作業(yè)。教師根據(jù)作業(yè)結果在后臺進行數(shù)據(jù)整合分析,把握學生學習情況,為教師做好學情分析提供依據(jù),為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針對性準備,也為課后檢測教學效果提供依據(jù)。從學生提交的導介詞習作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2-3篇作業(yè),作為寫作案例。
(二)課中
1.??? 任務導入
為前來參加“職業(yè)體驗日”的學生介紹活動教室和活動安排。為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機融入專業(yè)元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獲得豐富體驗,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向職場能力遷移。
2.??? 修改案例,實操體驗
①將寫作案例推送至課堂派教學平臺,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對案例進行糾錯,學生通過平臺互動功能提交修改建議。
②在課堂派教學平臺展示學生修改建議,總結歸納導介詞的寫作要求:訴求明確,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宣傳;表述得體,語言既要客觀真實,也要生動富感染力;結構合理,要言之有序、詳略得當。
通過案例分析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互動,完成教學重點。
3.??? 利用思維導圖,理清寫作邏輯
①討論辦事邏輯,以此為基礎,利用XMind思維導圖軟件,從寫作訴求、語言表述、文章結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梳理寫作邏輯。借助思維導圖,向學生直觀展示文章結構的構思過程。
②給學生小組推送任務卡,小組合作討論,借助電子白板完成思維導圖。通過實操,使學生掌握謀篇布局的過程方法,為突破教學難點提供有力支撐。
③教師電腦通過TeamViewer遠程控制軟件控制電子白板,同步顯示結果,對比分析各組結果,給予學生直觀反饋,指導學生優(yōu)化寫作邏輯。階段性評價反饋,使教學雙方實時把握學習狀態(tài),檢驗學習成果,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調整教與學策略。
4.??? 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在課堂派教學平臺上推送由學?!奥殬I(yè)體驗日”項目團隊提供的寫作資料包,指導學生對寫作材料進行篩選、整合,以及語言的潤色修改,合作完成導介詞。小組推選代表就作品進行展示說明。
在完成教學重點之后,通過寫作實踐,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體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做學用一體,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5.??? 評價總結
在課堂派教學平臺上推送評價表,學生對各組作品進行評分,投票選出最佳作品;由學生評價他組作品;最后由教師點評總結。
通過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實現(xiàn)多元評價,有助于師生客觀了解學習情況,并為老師給予個性化指導提供依據(jù);通過總結幫助學生梳理、建構學習認知,鞏固學習成果。
(三)課后
1.??? 教師在課堂派教學平臺上布置作業(yè),學生對課堂上完成的導介詞進行完善優(yōu)化,教師對提交的作業(yè)進行評價打分。課后作業(yè)與課前、課中作業(yè)對比分析,檢測教學效果,同時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技能,從而切實提升語用能力。
2.??? 請“校園體驗日”當天負責接待的學生保留導介視頻,上傳至課堂派,由學生點評,并留存至案例庫。通過校園活動實踐,實現(xiàn)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的遷移和提升。
三、教學時空有效拓展,教學效果明顯提升
運用信息化技術有效拓展課前、課后學習時空,大大擴充了課堂容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寫作課堂局促、寫練時間不夠的問題;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xiàn)以學生實操寫練為主的課堂,轉變了傳統(tǒng)寫作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
通過手機課堂派、電子白板等交互式學習手段,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課堂互動頻率。通過信息化平臺建立多元評價方式,進行過程性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改變了教學結構,使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升了課堂效率,同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質量。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全程記錄保存學生學習成果,使學習成長有跡可循,課堂派保存課前課后作業(yè)和評價結果,直觀反映學生學習成長軌跡,使教學效果直觀可測,并為教師進行個別化指導提供依據(jù)。
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本文提出了結合課堂派、交互式電子白板、X-Mind、TeamViewer等信息化平臺和軟件,有效拓展教學時空、提升教學效果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模式,相信隨著信息化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教學平臺工具的不斷迭代升級,此教學模式具有進一步探索的價值。
作者簡介:
馬紅莉(1981-),女(漢族),河南省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任職于上海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