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文丹 劉可菲 王圣飛
摘 要:探討了在線學習期間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特點及表現(xiàn),為高校學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方法是采用國內段建華修訂的總體幸福感量表(GWB)和姜乾金編制的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隨機對貴州各所高校的432名大學生進行測評。結果表明:不同性別在特質應對方式的積極應對方面和主觀幸福感水平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上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女同學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方面得分顯著高于男同學。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上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在特質應對方式的積極應對方面較為顯著的低于其標準值;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方面顯著高于其標準值。
關鍵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特質應對方式
今年上半年受COVID-19的影響,全國人民出行困難,對人們的身心都造成一定的傷害。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該時期他們的社會經驗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長時間居家學習給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不便,導致幸福感方面的影響。幸福感是一種主觀的體驗和感受,心理學上又稱為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Diener把主觀幸福感定義為個人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估,是衡量生活質量的心理指標[1]。然而每個人對于同一事件的主觀看法不同,采取的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為此,我們以貴州各所高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網(wǎng)絡問卷調查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的大學生特質應對方式和主觀幸福感,從而了解大學生在家上網(wǎng)課的心理狀況,為高校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
一、研究方法
(一)被試
隨機選取貴州各高校在校大學生(大一至大三)為施測對象進行網(wǎng)絡問卷調查。通過網(wǎng)絡問卷調查,回收432份問卷,剔除空白、漏答、有規(guī)律作答等無效問卷9份,最終共獲得423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7.91%,其中男生109人(25.30%),女生322人(74.70%)。
(二)研究工具
1.特質應對方式的測量
本研究采用的是姜乾金(1999)編制的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該問卷一共包括20個項目,分為積極應對(PC)和消極應對(NC)兩個維度(各含10個條目),采用1~5級計分,1表示肯定不是,5表示肯定是。積極因子分-消極因子分=應對傾向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被試應對方式越積極[2]。已有研究證明,該特質應對方式問卷有合適的信、效度支持,是目前國內較為經典的應對方式量表[3]。
2.總體幸福感的測量
本研究采用國內段建華(1996)修訂的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簡稱GWB),即采用GWB的前18項對被試進行施測,測定GWB分值是前18項總和滿分120分,平均得分在男性為75分,在女性為71分(標準差分別是15和18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以Fazio研究的美國女大學生的平均分71分作為參考值[4]。
(三)統(tǒng)計方法
將用問卷星收回的問卷,通過選項序號的方式下載下來,采用Excel 2010軟件和 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特質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在人口統(tǒng)計學的差異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大學生特質應對方式與總體幸福感的得分在性別上存在顯著的差異。而在其他變量,如年級上均不存在顯著的差異。不同性別在特質應對方式的積極應對方面和主觀幸福感水平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并且女同學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方面得分顯著高于男同學,詳見表1。
(二)大學生特質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個體差異
單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明,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與全國常模之間差異非常顯著,在特質應對方式的積極應對方面,與其標準值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方面與其標準值之間也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詳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上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在特質應對方式的積極應對方面較為顯著的低于其標準值;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方面顯著高于其標準值。
三、討論
本研究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在特質應對方式的積極應對方面和主觀幸福感水平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上,不同性別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女同學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方面得分顯著高于男同學。這個結果與普遍觀念比較一致,相對于男生而言,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傾向于運用消極的方式處理所面對的事件,該研究的結果與前人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中的結果一致[5]。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根據(jù)自己設定的主觀標準來對其生活品質進行整體評估的一種方法,主觀幸福感水平的高低表現(xiàn)在個體對其生活的主觀評價,甚至是心理健康的狀況。通過對貴州各所高校的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個體的主觀幸福感水平上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出現(xiàn)該研究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該研究在疫情已經控制的情況下,雖然還未開學,但是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線上學習,所以基本上已經適應該學習模式。而且這種學習模式不像學校那樣有秩序,跟隨課程表的時間安排來進行學習,而是除了個別規(guī)定時間的直播課程以外,自己規(guī)定想什么時候學習都可以,只要在每周完成相應的課時任務即可所以主觀幸福感的總體水平自然比在學校的管制下略為高一些。而在特質應對方式的積極應對方面較為顯著的低于其標準值;在特質應對方式的消極應對方面顯著高于其標準值。得到這一結果的主要是原因可能是,雖然他們已經適應了該學習模式,但是誰又能確保其在家線上學習的每一次課程都是認認真真完成的呢?難免會消極對待,敷衍了事,以往突發(fā)事件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有相當多大學生缺乏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經驗,情緒不夠穩(wěn)定,缺乏分析和決策能力,容易受暗示,行為較沖動[6]。所以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比標準值低,而消極的應對方式比標準值顯著較高。
因此,面對當前特殊環(huán)境,政府相關部門與高校應當加強監(jiān)管,及時針對大學生在線學習期間的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的健康教育措施,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7]。
參考文獻
[1] Scheier, M.F. and C.S. Carver, A Model of Behavioral Self-Regulation: Translating Intention into Acti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8. 21: 303-346.
[2] 銀小蘭.朱翠英.劉文俐,大學生樂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特質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5):155-157.
[3] 何安明.劉華山.惠秋平,大學生控制圈與特質應對方式的實證研究.江蘇高教,2012(02):23-26.
[4] 李燕.醫(yī)學與護理學專業(yè)學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與總體幸福感的對比研究.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06):776-777.
[5] 李黎.謝敏芳.高益君,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紹興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1):101-105.
[6] 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20.40(02):171-176.
[7] 裴學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維整合型視域建構原則與策略.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5.036(007):1097-1100.
作者簡介:李燕(1981.06- ),女,布依族,貴州惠水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醫(yī)心理學、心身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