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雪 鄒陽 方馬榮
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臨床上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之一,可引起腦內膠質細胞免疫應答和急劇的炎癥反應。小膠質細胞是卒中后炎癥反應最主要的細胞來源。NLRP3 是NOD 樣炎癥小體,在腦內參與調控小膠質細胞集落因子1 受體(CSF1R)介導的下游炎癥反應,并催化促炎因子釋放,加重神經(jīng)損傷[1]。因此尋找抑制NLRP3 的抗炎藥物對緩解腦缺血患者體內炎癥和神經(jīng)損傷具有重要作用。吡西達替尼(Pexidartinib)是一種新型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CSF1R 具有較強的選擇抑制性。被報道作為臨床抗癌前期實驗藥物用于腱鞘巨細胞腫瘤的Ⅰ期、Ⅲ期治療等[2]。本研究主要從NLRP3 信號通路探究吡西達替尼對腦缺血小鼠抗炎機制的影響。
1.1 動物 雄性C57/B6J 小鼠50 只,體質量25~30g,清潔級,8 周齡。所有小鼠購自中科院上海實驗動物中心/上海斯萊克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小鼠的飼養(yǎng)與實驗操作均于浙江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完成。
1.2 藥物 實驗用藥品吡西達替尼Pexidartinib,又稱PLX-3397,購自MCE 公司,目錄號為HY-16749,并溶解于DMSO 溶液中至10mg/ml 備用。
1.3 試劑和儀器 抗Iba1 抗體購自Abcam 公司(兔抗,批號ab178847);抗NLRP3 抗體購自Abcam 公司(兔抗,批號ab214185);抗Caspase1 抗體購自Abcam公司(兔抗,批號ab179515);抗NF-κB 抗體購自Abcam 公司(兔抗,批號ab16502);超敏酶標羊抗兔抗體來自于北京中杉生物公司(批號107257D9);熒光羊抗兔抗體來自武漢博士德公司(批號BA1142);RNA 提取試劑盒購自TaKaRa 公司(批號AK1401);SYBR PremixEx TaqTMII 購 自TaKaRa 公 司( 批 號AKA1201);PrimeScriptTMRT Master Mix 購 自TaKaRa公司(批號AK5101)。冰凍切片機來自德國LAIKA 公司;Olympus BX53 手動正置熒光顯微鏡來自Olympus公司;Bio-Rad 化學發(fā)光成像儀來自杭州寶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吸入麻醉機來自深圳瑞沃德公司。
1.4 實驗方法 (1)動物分組。實驗動物分組,將大鼠隨機分為5 組,每組各10 只:①正常組;②假手術組;③DMSO 組;④腦缺血組;⑤吡西達替尼組。(2)造模。小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參照Coll 等[3]的方法建立。具體操作過程如下:小鼠稱重,腹腔注射5%戊巴比妥鈉(5ml/kg)麻醉。仰臥固定后,頸部正中縱切口,分離并暴露右側頸總動脈(CCA),頸外動脈(ECA)和頸內動脈(ICA)。結扎CCA 近心端和ECA 基底部,CCA 處剪口,用直徑為0.3mm 的線栓插入右CCA 管腔,并緩慢前進至ICA 遠端直至不能推進為止,約7mm。缺血90min 后緩慢將線栓拉出并結扎CCA 遠端,形成再灌注損傷??p合切口,術畢。放回籠內,單籠飼養(yǎng)。小鼠蘇醒后左上肢屈曲、行走時左側旋轉或左側肢體癱瘓的小鼠為堵塞成功。假手術組大鼠只分離、暴露血管,不結扎CCA 及ECA,不插入線栓。吡西達替尼組,術后連續(xù)給予吡西達替尼腹腔注射(1mg/kg)7d。DMSO 組小鼠腹腔注射與吡西達替尼組等體積的DMSO 溶劑。
1.5 神經(jīng)癥狀評分 參照Longa 的方法進行評分。評分標準:0 分為無明顯神經(jīng)功能缺損癥狀;1 分為不能完全伸展左側前爪;2 分為向左側旋轉;3 分為行走時向左側傾倒;4 分為不能自行行走,意識障礙。采用雙盲方式對小鼠術后行為進行評估。
1.6 標本和檢測指標 麻醉所有小鼠,將每組3 只小鼠的大腦進行冰凍切片包埋。對冰凍標本進行Iba1免疫熒光檢測,觀察腦缺血后大腦皮層中Iba1 表達的改變。每組4 只小鼠大腦皮層組織用于實時熒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鏈式反應(QPCR)檢測(TaKaRa 公司RNA 提取試劑說明書,提取組織中的總RNA 進行逆轉錄,并測定mRNA 的表達量),觀察小膠質細胞相關炎癥因子TNF-α、IL-10、Arg1 和iNOS 的表達。引物序列見表1。剩下每組3 只小鼠大腦皮層組織用于Western Blot,觀察NLRP3、NF-κB 和活化的Caspase1 的蛋白表達變化。
表1 TNF-α、IL-10、Arg1、iNOS和β-Actin的引物序列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對于屬于正態(tài)分布的五組數(shù)據(jù)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并進行兩兩比較的q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吡西達替尼緩解腦缺血小鼠神經(jīng)功能損傷 神經(jīng)癥狀評分能夠評估各組小鼠的神經(jīng)行為功能情況。評分越高,神經(jīng)損傷越嚴重。對照組和假手術組神經(jīng)功能評分為0,說明這兩組小鼠無損傷;腦缺血組和DMSO 組小鼠神經(jīng)功能損傷顯著,分別為(3.33±0.51)分和(3.16±0.75)分,與正常組比較,P<0.001;吡西達替尼組神經(jīng)功能損傷明顯減輕為(1.83±0.75)分,與腦缺血組和DMSO 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2.2 吡西達替尼減少腦缺血再灌注小鼠大腦皮層Iba1的表達 免疫熒光檢測小膠質細胞標志蛋白Iba1 在吡西達替尼治療前后的表達變化(見圖1)。統(tǒng)計結果顯示,與假手術組和對照組比較,腦缺血組和DMSO 組的Iba1 表達顯著增加(P<0.001)。相對于腦缺血組,吡西達替尼組的Iba1 表達降低(P<0.01)(見表2)。結果表明,吡西達替尼能夠有效地抑制小膠質細胞標志蛋白Iba1 的表達。
表2 各組小鼠大腦皮層Iba1表達比較(±s)
表2 各組小鼠大腦皮層Iba1表達比較(±s)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01;與腦缺血組比較,#P<0.01
組別 正常組 假手術組 腦缺血組 DMSO 組 吡西達替尼組Iba1 表達 1.01±0.41 1.10±0.30 2.70±0.14* 2.40±0.17 2.10±0.23#
2.3 吡西達替尼治療能夠抑制腦缺血后小膠質細胞相關炎癥因子的表達 通過QRT-PCR 法觀察腦缺血后小鼠大腦皮層小膠質細胞相關炎癥TNF-α、iNOS、IL-10、Arg-1 的表達變化。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 腦 缺 血 組TNF-α、iNOS、IL-10、Arg-1 因 子的mRNA 表達顯 著 增 加(P<0.01、P<0.001)。相 對于腦缺血組,吡西達替尼組TNF-α、iNOS、IL-10、Arg-1 因子的mRNA 表達顯著降低(P<0.05、P<0.01、P<0.001)(見表3)。結果表明,吡西達替尼通過抑制小膠質細胞相關因子TNF-α、iNOS、IL-10、Arg-1的表達而發(fā)揮保護神經(jīng)細胞的作用。
表3 各組小鼠大腦損傷部位TNF-α、iNOS、IL-10和Arg-1mRNA表達比較(±s)
表3 各組小鼠大腦損傷部位TNF-α、iNOS、IL-10和Arg-1mRNA表達比較(±s)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1,#P<0.001;與腦缺血組比較,▲P<0.05,△P<0.01,△△P<0.001。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NOS: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L-10:白介素10;Arg-1:精氨酸酶1
組別 正常組 假手術組 腦缺血組 DMSO 組 吡西達替尼組TNF-α 4.29±1.14 4.83±0.64 9.49±0.45# 10.21±1.14 7.04±0.50 △△iNOS 2.62±0.94 2.50±0.45 6.49±0.45# 6.88±0.41 4.70±0.77 △IL-10 1.23±0.21 1.17±0.16 2.43±0.11* 2.40±0.10 1.91±0.06 ▲Arg-1 1.80±0.17 1.89±0.25 3.43±0.10* 3.40±0.12 2.01±0.02 △△
2.4 吡西達替尼抑制腦缺血組NLRP3 信號通路 Western Blot 結果顯示,在假手術組和對照組小鼠中,NLRP3、NF-κB 和Caspase1 低表達。腦缺血組和DMSO 組NLRP3、NF-κB 和活化的Caspase1 蛋白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1)。與腦缺血組和DMSO組比較,吡西達替尼組NLRP3、NF-κB 和活化的Caspase1 蛋白表達顯著降低(P<0.01、P<0.001)(見圖2、表4)。
圖2 各組NLRP3,NF-κB和活化的Caspase1蛋白表達圖
表4 各組小鼠大腦皮層NLRP3、NF-κB和活化的Caspase1蛋白表達比較(±s)
表4 各組小鼠大腦皮層NLRP3、NF-κB和活化的Caspase1蛋白表達比較(±s)
注:與正常組比較,*P<0.001;與腦缺血組比較,#P<0.01,▲P<0.001。NLRP3:NOD樣受體蛋白3;NF-κB:核因子κB蛋白;Active-Capase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
組別 正常組 假手術組 腦缺血組 DMSO 組 吡西達替尼組NLRP3 0.51±0.05 0.60±0.10 1.30±0.10* 1.47±0.03 0.87±0.07 ▲NF-κB 0.71±0.05 0.65±0.05 1.13±0.07* 1.13±0.03 0.74±0.09#Active-Capase1 0.38±0.06 0.40±0.04 0.52±0.08* 0.59±0.05 0.36±0.06 ▲
吡西達替尼是集落刺激因子1 受體(CSF1R)的特異性抑制劑,通過抑制CSF1R 的磷酸化,對小膠質細胞的活性有重要作用。2014 年,吡西達替尼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授予用于治療色素沉著的絨毛結節(jié)性滑膜炎(PVNS)和腱鞘巨細胞腫瘤的臨床研究[4]。本次研究首次在基礎研究中證實吡西達替尼能顯著抑制NLRP3 炎癥通路,在腦缺血再灌注小鼠中實現(xiàn)神經(jīng)保護作用。
膠質細胞免疫治療是治療腦卒中的新趨勢。腦卒中發(fā)生后,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會被激活進而通過免疫細胞如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等的調節(jié)作用抵御損傷部位氧糖缺失[5]。同時炎癥反應促使機體釋放大量的TNF-α 和iNOS[6]。TNF-α 的過度表達會加重腦損傷。iNOS 表達的上調,使一氧化氮(NO)合成分泌增加,促進小膠質細胞向損傷部位聚集,進一步加重腦的損傷[7]。CSF1R 表達聚集,促進小膠質細胞形態(tài)轉變,釋放IL-10 和Arg1 因子,不利于患者預后。在本研究中,小鼠局灶性腦缺血損傷誘導TNF-α 和iNOS 的mRNA 表達顯著增加,小膠質細胞聚集,催化Iba1 表達增加和IL-10 和Arg1 釋放。而吡西達替尼能夠有效降低小膠質細胞Iba1 表達,并抑制TNF-α 和iNOS 的mRNA 表達以及IL-10 和Arg1 釋放,抑制局部炎癥。
小膠質細胞依賴的CSF1R 炎癥激活在神經(jīng)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NLRP3 炎性小體介導炎癥反應[3]。NLRP3 是NOD 樣受體3,能被機體各種內外源性危險信號激活后,通過活化半胱天冬酶-1(Caspase-1)進而促進 IL-1β、IL-18 的成熟和釋放,引起機體的炎癥反應[8]。既往的多項研究均發(fā)現(xiàn),NLRP3 的激活能夠增加促炎基因,包括NF-κB、iNOS、IL-10、TNF-α 和Arg-1 的 表 達[9]。本 研 究結果顯示,吡西達替尼能夠顯著減少iNOS、IL-10、TNF-α 和Arg-1 在腦缺血組織的mRNA 表達,同時抑制NLRP3 炎癥信號相關蛋白NF-κB、活化的Caspase1蛋白的表達,具有較強的抗炎和神經(jīng)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吡西達替尼顯著降低小膠質細胞相關炎癥因子的mRNA 表達,抑制NLRP3 炎癥信號通路的激活,進而減少局灶性腦缺血后的小膠質細胞Iba1的表達,降低神經(jīng)功能評分,促進腦缺血小鼠神經(jīng)功能恢復,進而實現(xiàn)神經(jīng)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