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霞 管娟 孟晶晶 袁青 鄒艷美 孫倩 張桂蘭
摘要:目的 探討循經刮痧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生活質量效果。方法 將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8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各42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循經刮痧配合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結果 經過治療后2組患者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時乙酰膽堿累積激發(fā)劑量(PD)均降低,與治療前2組患者對比,治療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生活質量評分(ACT)均高于治療前,與治療前2組患者對比,治療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應用循經刮痧的治療的方案可以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循經刮痧;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生活質量;護理
中圖分類號:R562.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0)10-0085-04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簡稱哮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具有持續(xù)性的慢性氣道炎癥、氣道高反應性、氣道黏液高分泌以及氣道重塑的主要特點,通常表現(xiàn)為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1]。常見咳嗽、氣短、氣喘、胸悶等常見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循經刮痧配合治療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干預,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本科就醫(yī)診斷為哮證緩解期并于本院進行診治且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84例,根據前期預實驗結果,采用PASS 11.0樣本量多組計算,計算最大脫落比例20%得出總樣本量為84例。84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①分組:采用SPSS21.0軟件對84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中男17例,女25例;年齡 18~74 歲,平均年齡(43.5±6.6)歲;病程3個月-16 a,平均病程(7.2±3.2)a。對照組中男19例,女23例;年齡19~75歲,平均年齡(43.1±6.5)歲;病程2個月~15 a,平均病程為(7.3±3.1)a。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肺功能以及臨床療效、癥狀/生活質量、風險/病情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診斷標準:《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修訂,2016年[2]。反復喘息、呼吸短促、胸悶或咳嗽與暴露于過敏原、冷空氣、物理和化學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主要以呼氣相哮鳴音,呼氣延長。以上癥狀可通過治療或自行緩解,不包括喘息、氣短、胸悶和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征),應至少具備以下1項試驗陽性: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或運動激發(fā)試驗陽性;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絕對值≥200 mL;呼氣流量峰值(PEF)日內(或2周)變異率≥20%。符合1~4 條或4、5條者,可以診斷為支氣管哮喘;③納入標準 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的診斷標準,且發(fā)作期基礎肺功能正常,支氣管激發(fā)試驗出現(xiàn)陽性反應,僅需要使用孟魯斯特和布地耐德福摩特羅干預的輕中度患者;④排除標準:排除標準,患者存在以下任何情況之一時不符合診斷標準或納入標準者皮膚過敏者或局部皮膚有破損或感染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疾病;合并有糖尿病、嚴重精神疾患等妊娠或哺乳期的婦女;納入后任何原因導致中途退出者;⑤病例剔除和脫落標準:符合納入標準,但未按照臨床觀察方案完成的病例被排除在外;受試者要求退出;受試者有某些并發(fā)癥、并發(fā)癥或特殊生理變化,不適合繼續(xù)測試,并包括不良反應。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84例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為基礎,根據需要聯(lián)合使用長效支氣管擴張藥(LABA)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LTRA),1~2周。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
1.2.2 對照組給與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1月,治療組循經刮痧加哮喘規(guī)范治療干預,治療周期1月,入院刮痧1次,每周刮痧1次。4次為1療程,共計1個療程。
1.2.3 循經刮痧 督脈(風府-腰陽關)、足太陽膀胱經(雙側大杼-腎俞)手太陰肺經(雙側中府-少商)足陽明胃經(雙側足三里-豐?。┤蚊}(天突、膻中)。穴位功效:補肺益腎、化痰平喘,調理氣血,扶正固本。患者舒適的位置,刮痧板浸漬刮痧油后,放置右手掌,拇指和食指,中指夾住刮板,無名指和小指緊貼刮板。刮痧時,用手指力和手腕力調整刮板的角度,使刮板與皮膚的夾角在45°左右,刮拭選定的經絡。所在部位采取采用平補平瀉手法(刮痧板按壓力度和移動速度適中,30 次/min)進行刮拭。
1.2.4 注意事項 嚴格培訓操作人員掌握《刮痧操作流程》,刮痧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的處理參照《刮痧操作規(guī)范》),刮痧副作用的處理和預防應參照《刮痧操作規(guī)程》。刮痧時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應根據癥狀加以處理。在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按同一方向刮拭,不要來回刮拭,用力要適當均勻。為了避免過重發(fā)生暈厥,在刮拭過程中詢問患者的感覺,觀察皮膚的顏色,如潮紅、紫紅色,或出現(xiàn)粟丘疹、丘疹樣斑或斑片狀、帶狀樣斑等,觀察面色,對初診患者由輕到重,以患者的耐受性為度。刮拭完畢,用紙巾擦拭皮膚油漬,協(xié)助患者穿好衣服,喝熱水,休息,注意避免吹風。
1.3 療效評價
1.3.1 肺功能評價 入組未治療時行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治療后1周和30 d時各復查1次。乙酰膽堿(PD)累積劑量來評估哮喘氣道高反應時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的客觀指標。
1.3.2 長期療效評價 以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表(ACT)及一年內發(fā)作次數為標準進行評價[2]。見表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輸入計算機并進行核對,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脫落及失訪情況 在試驗過程中84例患者,其中78例完成整個試驗過程。脫落4例,剔除2例(對照組脫落2例,剔除處1例;治療組脫落1例,剔除處2例。臨床觀察的有效病例數為78例,符合最小樣本率68例。
2.2 患者肺功能評價 2組患者治療前行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治療后1周和30 d時各復查1次。2組患者支氣管激發(fā)試驗陽性時乙酰膽堿累積激發(fā)劑量(PD),治療前與治療后比較(PD)均升高,(P<0.05),對2組患者上述兩項指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治療組整體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2組生活質量(ACT)評分比較。治療前各組ACT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CT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中醫(yī)藥治療哮喘有幾千年的歷史,可追述到《內經·素問陰陽別論》:“陰爭于內,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即是對哮喘的描述。朱丹溪首創(chuàng)哮喘名,認為“哮喘必用薄滋味,專主于痰”。《景岳全書·喘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發(fā),或遇勞即發(fā)者,亦名哮喘?!鼻謇钣么狻蹲C治匯補哮病》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發(fā)者,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拒氣道,博擊有聲發(fā)為哮病”[1]。哮喘的主要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在肺,肺的根在腎,痰多,多由外部致病因素、飲食不當、情緒刺激、體弱力衰和疲勞等誘發(fā),勞倦等誘因引發(fā),導致肺失宣肅、痰阻氣道、氣虛。在病程中期,用于補肺補腎,強身健體,滋養(yǎng)身體,祛邪,后期補肺補腎。在這種治療原則下,中醫(yī)有多種治療哮喘的方法。刮痧療法根據中醫(yī)的整體觀和經絡理論,在中醫(yī)經絡理論指導下,用相應的手法刮拭體表,使皮膚發(fā)紅,或紅色粟粒或紫紅色,或暗紅色血斑、血泡等出痧變化,促進血液循環(huán),祛瘀,祛邪解毒,防治疾病[2]。有在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顯著的優(yōu)勢,提高生活質量。
3.1 循經刮痧
3.1.1 刮痧療法 在中醫(yī)經絡穴位理論的指導下,借助特殊器械,在體表進行刮痧治療,使皮膚潮紅、紅粟粒、紫紅色或暗紅色血斑,刮痧等氣泡變化,促進活血化瘀,祛邪祛邪,防治疾病[3]。刮痧療法的中醫(yī)理論基礎是中醫(yī)的整體觀和經絡學說:①整體觀:人體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等部位是內外部的交流,相互對應,相互協(xié)調。當身體某部分發(fā)生變化,以刺激的將導致相應的全身性反應;②經絡學說:《靈樞·海論》指出:“人體五臟、四肢、五官、九孔、皮、肉、筋、骨等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通過經絡系統(tǒng)的接觸和溝通來實現(xiàn)的。經絡是貫穿全身、連接內臟、溝通身體內外環(huán)境的通路。皮膚與經絡緊密相連,刮拭皮膚可通過經絡至相應的臟腑,在臟腑功能中起到雙向調節(jié)作用[4]。
3.1.2 循經刮痧 督脈(風府-腰陽關)、足太陽膀胱經(雙側大杼-腎俞)手太陰肺經(雙側中府-少商)足陽明胃經(雙側足三里-豐?。┤蚊}(天突、膻中)。穴位功效:補肺益腎、化痰平喘,調理氣血,扶正固本。根據中醫(yī)肺主皮毛理論,皮膚經過反復刮拭可以起到直接宣通肺氣,驅除外邪作用。本研究循經辨證論治所選經絡主要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5]。足太陽膀胱經位于第一側線的背俞穴,與臟腑有直接的聯(lián)系,督脈為“陽脈之海”。因此,通過對背部的兩個經絡進行刮拭,可以疏風散寒,調節(jié)肺、脾、腎機能的作用。肺俞可宣肺通竅。相應的穴位還包括心俞、玉枕、通天、眉沖、曲差 屬足太陽膀胱經而位近肺臟和鼻部有宣肺祛風、通利鼻竅之效。列缺、孔最、尺澤屬手太陰肺經穴位,足三里-豐隆穴屬足陽明胃經,治療上相互為用。沿著以上經絡刮拭經,可宣肺解表,使肺氣通暢,恢復肺功能,諸穴合用,陽氣旺盛,御風御寒,增強機體免疫力,達到治療哮喘作用。
綜上所述,通過對哮喘患者的循經刮痧治療,可以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臨床癥狀。且循經刮痧安全簡便,適宜操作,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本研究對中醫(yī)外治法的作用機理未進行深入研究,今后應延長觀察期,深入探討其療效及機制。在以后的研究中對加入免疫學相關因子,探討其作用機制,以便更好地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祝丁,應頌敏,沈華浩.多角度談支氣管哮喘研究與診治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36(11):925-927.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6,39(9):675-697.
[3]劉立公顧杰.哮喘的古代針灸治療特點分析[J].上海針灸雜志,2000,19(5):42-43.
[4]劉榮花,馬亞妮,熊正英.經絡刮痧對耐力訓練大鼠肝組織抗氧化能力及運動能力的影響[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0,38(5):105-108.
[5]陳鵬凱,閻曉萍.循經辨證理論臨床運用進展[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9(3):32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