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月
(信宜市人民醫(yī)院,廣東茂名 525300)
小兒大腦性癱瘓又稱小兒腦癱,指在出生1個月內(nèi)腦發(fā)育未成熟,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我國腦癱患兒的發(fā)病率為0.19%~0.41%,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需加強對腦癱患兒的康復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1]。本文就康復綜合治療措施應用在小兒腦癱患兒中的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信宜市人民醫(yī)院治療的72例腦癱患兒,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男性患兒19例,女性患兒17 例,年齡0.6~8 歲,平均年齡(4.13±1.27)歲;對照組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15例,年齡0.8~9歲,平均年齡(4.35±1.31) 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信宜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0.6~12歲;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資料不全者;小兒麻痹癥;重癥肌無力;對本研究治療方法有禁忌者。
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給予靜脈滴注腦苷肌肽(吉林四環(huán)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5046,規(guī)格:2 mL),1~2 mL/次,1次/d,持續(xù)治療2周;靜脈滴注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河北醫(yī)科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中心,國藥準字H20003627,規(guī)格:5 mL),5~10 mL/次,1次/d,10 d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再進行下一個療程,持續(xù)治療4~6個療程,對有癲癇癥狀的患兒進行抗癲癇治療,中藥給予口服健腦益智口服液[江西醫(yī)學院醫(yī)藥科技開發(fā)中心,國藥準字號:衛(wèi)食健字(2000)第0624號,規(guī)格:10 mL×10支]口服,1支/次,2次/d等。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康復綜合治療措施,具體內(nèi)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康復心理訓練,護理人員主動和患兒進行交流,穩(wěn)定患兒情緒;②康復認知訓練,引導患兒認知周圍環(huán)境,用語言指導行動。③知覺訓練,用不同的物體對患兒進行刺激,同時用酸、甜、苦、辣等味道讓患兒辨別。④肢體功能鍛煉:分為主動和被動訓練,被動訓練指以肌肉的攣縮向相反的方向來緩解肢體痙攣,從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指關節(jié)-下肢髖關節(jié)-西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運動幅度要循序漸進,保證患兒在無痛的范圍內(nèi)進行,同時對患兒肢體進行按摩,可誘發(fā)其主動運動。⑤語言功能訓練,對患兒進行發(fā)音訓練、咀嚼吞咽功能訓練等,幫助患兒協(xié)調唇舌運動,促進患兒肌肉和舌的協(xié)調,讓患兒練習用嘴巴張嘴吸氣、呼氣、反復卷舌等動作。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和治療4個月后的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功能評分、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語言功能評分;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根據(jù)Ashworth量表評價兩組患兒的肌張力,共4級;0級:肌張力無增加;1級:肌張力有輕度增加,受累部分屈伸時,關節(jié)活動存在一定阻力;2級:肌張力明顯增加,受累部分可以移動;3級:肌張力嚴重增高,被動活動困難;4級:受累部分被動屈曲時呈現(xiàn)僵直狀態(tài)。療效評價標準:顯效:異常姿勢明顯改善,患兒肌張力減2級或2級以上;有效:異常姿勢有所改善,智力有所提高、肌張力輕度異常;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無改變,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對2組患兒治療前以及治療后的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以及運功功能指數(shù),≥80分為正常、70~79分為可疑,<70分為異常,分數(shù)越高,患兒的運動功能越好[3]。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和語言功能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和語言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和語言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運動發(fā)育指數(shù) 語言功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57.41±6.87 82.39±7.61 65.42±5.83 83.26±4.52對照組 36 57.56±6.73 73.54±6.92 65.73±5.49 71.47±3.58 t 0.094 5.162 0.232 12.268 P>0.05 <0.05 >0.05 <0.05
治療前,兩組粗大運動功能評分和精細運動功能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功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粗大運動功能評分 精細運動功能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61.52±7.46 88.40±6.53 59.31±4.76 82.15±4.49對照組 36 61.63±7.42 80.65±6.41 59.63±4.94 72.58±4.19 t 0.094 5.162 0.232 12.268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以及康復治療枯燥乏味,不容易引起患兒興趣,患兒不愿意配合,導致治療效果不佳,而康復綜合治療措施,可激發(fā)患兒的最大潛能。通過肢體運動訓練、語言功能訓練、康復心理訓練等,使患兒更好地參與康復治療中,逐步融入到正常人的生活[4-5]。在對患兒進行冷熱刺激,讓患兒感受不同味道,可刺激患兒腦神經(jīng),重構新的神經(jīng)細胞體系,增強患兒腦細胞的代謝功能,使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減弱和加強來調節(jié)肌張力,從而協(xié)調患兒運動的協(xié)調性,保證治療效果[6-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運功功能評分、語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康復綜合治療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兒的運功功能和促進語言功能的改善。
綜上所述,康復綜合治療措施應用在腦癱患兒的治療中,可促進患兒各方面機能的恢復,糾正異常姿勢、語言以及行為,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