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柳俊 王詠梅 鄒海英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310006 浙江 杭州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系統疾病[1]。近些年,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2]。疼痛心理彈性指個體在經歷疼痛時能夠恢復和維持理想生活的能力,包涵復原和持續(xù)兩層含義,對應不同的彈性結局[3]。冠心病患者最主要的癥狀是心絞痛,疼痛的癥狀與患者的負性情緒相互影響,不利于患者的康復。疼痛心理彈性能夠有效反映冠心病患者自我應對疼痛水平[4]。臨床上,藥物及介入性治療能改善心肌缺血的癥狀,但無法延緩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5]。有研究顯示,心臟康復運動可以增加機體攝氧率,提高血管收縮能力,有效減緩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降低患者冠心病的復發(fā)率與再狹窄的發(fā)生[6]。
然而,目前冠心病患者康復運動實施率僅為19%~30%,主要受到患者的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7]。本研究擬通過對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及康復運動知信行現狀的調查,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為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冠心病患者康復水平,降低冠狀動脈再狹窄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依據多元線性回歸樣本量需為自變量條目數的5~10倍[8],本研究調查對象一般資料條目數為9,疼痛心理彈性量表條目數為14,自變量條目數共23,因此樣本量應為115~230。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12月到我院就診的心內科冠心病住院患者22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按照國際冠心病診斷標準[9]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②病情穩(wěn)定且心功能分級≤Ⅲ級者;③能夠與人正常溝通;④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性疾病或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②近1個月內發(fā)生急性心?;蚰X出血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1.2.1調查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收入情況、醫(yī)療付費方式、合并其他慢性病、病程、是否介入治療。
(2)疼痛心理彈性量表。由Slepian[10]等編制,董文菁[11]等翻譯并修訂。量表由“行為毅力”(5個條目)、“積極認知”(5個條目)和“正性情緒”(4個條目)3個維度,共14個條目組成。量表的 Cronbachα為0.821。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從“從不這樣”到“總是這樣”賦分為0~4分,量表的總分范圍為0~56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疼痛心理彈性水平越高。本研究的 Cronbachα為0.837,可以用于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的調查。
(3)冠心病患者康復運動知信行調查問卷。由趙孟利[12]編制,用于調查冠心病患者康復運動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情況。量表由“運動知識”(12個條目)、“運動態(tài)度”(5個條目)和“運動行為”(6個條目)3個維度,共23個條目組成。量表的Cronbachα為0.833?!斑\動知識”每條目得分范圍0~2分,“運動態(tài)度”和“運動行為”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從“完全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賦分為1~5分,總分范圍為11~79分,得分越高,說明冠心病患者對康復運動知信行水平越高。本研究的Cronbachα為0.845,可以用于冠心病患者康復運動知信行的調查。
1.2.2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面對面調查方法。調查員由4名護師及以上職稱護理人員組成,在調查前均接受統一培訓。調查過程中,對患者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向患者介紹調查目的及問卷內容。所有問卷當場填寫并回收,現場檢查問卷的完整性與有效性。共發(fā)放問卷240份,回收有效問卷228份,有效回收率為95.00%。
接受調查的228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齡(61.63±10.91)歲,最大86歲,最小40歲。男性39名,占60.96%;女性89名,占39.04%?;颊叩膶W歷,初中及以下93名,占40.79%;高中或中專81名,占35.53%;大學及以上54名,占23.68%?;颊叩幕橐鰻顩r,已婚171名,占75.00%;單身57名,占25.00%?;颊叩募彝ト司率杖?,<3 000元47名,占20.61%;3 000~元126名,占55.26%;>5 000元55名,占24.12%。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自費79名,占34.65%;醫(yī)療保險149名,占65.35%。83名有鍛煉習慣,占36.40%; 145名無鍛煉習慣,占63.60%。病程<5年130名,占57.02%;≥5年98名,占42.98%。病變血管單支79名,占34.65%;多支149名,占65.35%。
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量表總平均分(31.42±4.56),得分率56.11%。3個維度中行為毅力維度得分最高(11.59±1.76)分,得分率57.95%??祻瓦\動知信行量表總平均分(52.19±6.68)分,得分率66.06%。3個維度中運動行為維度得分最高(20.85±3.04)分,運動態(tài)度維度得分率最高,為78.96%。見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與康復運動知信行得分情況
不同性別、學歷、家庭人均月收入、鍛煉習慣、病程、病變血管支數的冠心病患者,其康復運動知信行評分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康復運動知信行評分的單因素分析
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均與康復運動知信行評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與康復運動知信行的相關性分析(n=228)
以冠心病患者康復運動知信行評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一般資料(性別、學歷、家庭人均月收入、鍛煉習慣、病程、病變血管支數)及疼痛心理彈性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的鍛煉習慣、疼痛心理彈性和學歷是康復運動知信行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自變量賦值見表4,回歸分析結果見表5。
表4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
表5 冠心病患者康復運動知信行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n=228)
本文分析顯示,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總分低于董文菁[11]的調查結果,略高于He等人[13]對顳下頜功能紊亂患者的調查結果。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疼痛心理彈性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各維度中“行為毅力”得分率最高,表明冠心病患者能夠保持較高的活力,坦然面對疼痛的感覺,對于身體的恢復有較高的期待。“積極認知”維度得分率最低,表明冠心病患者對于冠心病疼痛的認知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運動知信行總分與趙孟利等人[14]的調查結果相近。各維度中“運動態(tài)度”得分率最高,反映冠心病患者能夠認識到康復運動的重要性,并且主觀上表現出較強的積極性?!斑\動知識”得分率最低,反映冠心病患者對于康復運動的認知水平較低??赡苁鞘艿焦谛牟』颊吣挲g結構普遍偏大,對于康復運動相關知識的接受能力較低,缺少獲得康復運動知識的來源等影響。
相關分析顯示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總分及各維度評分,與康復運動知信行評分均呈正相關(P<0.05)。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疼痛心理彈性是康復運動知信行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冠心病患者頻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創(chuàng)傷應激等負擔引起的負性情緒,會使其降低或喪失康復信念,疼痛心理彈性作為一種保護機制,對疼痛調控的影響較大[15-16],較高的疼痛心理彈性水平能夠增強患者對于疼痛的耐受力和適應性,減小疼痛帶來的負性情緒[17],使患者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重塑健康行為模式。
回歸分析結果也顯示,冠心病患者的鍛煉習慣是康復運動知信行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有鍛煉習慣的患者康復運動知信行水平更高。學歷是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運動知信行的另一主要影響因素(P<0.05),學歷越高的冠心病患者心臟康復運動知信行越好。原因在于學歷較高的患者在疾病知識、自我保健和遵醫(yī)行為方面要優(yōu)于低學歷者[18]。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疼痛心理彈性及康復運動知信行呈正相關。臨床工作中,應有針對性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疼痛心理彈性及康復運動知信行,從而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另外,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僅調查1所三級甲等醫(yī)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樣本代表性欠佳,未來有待擴大研究范圍,進一步探索冠心病患者的疼痛心理彈性和心臟康復運動知信行水平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