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璽斌,梁成程,張闖
(大連海事大學 航海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6)
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為一種線性和非線性建模的回歸算法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方法忽略了可能導致系統(tǒng)整體誤差增長的誤差派生濾波器。SVM能夠基于較少的訓練數(shù)據(jù)定義模型,具有實時性。對過度擬合問題的魯棒性表現(xiàn)出優(yōu)越性,并且不需要噪聲模型的先驗知識?;诖?,考慮建立一種混合模型,利用SVM對線性誤差的KF輸出進行建模,并且應用FOS作為自回歸(autoregressive,AR)建模算法對非線性誤差進行建模。利用SVM對多個候選集進行檢驗,得到在GPS失效條件下可以替代KF的最優(yōu)訓練模型。此外,基于AR思想,將計算出的非線性方位誤差傳遞給FOS[1-3]。當GPS失效[4-5]時,算法開始預測階段運行這兩個模型。SVM開始估計線性方位誤差取代KF[6-8],而FOS自回歸估計方位角的非線性誤差。
船舶的縱傾角(β)和橫搖角(γ)表示為
(1)
式中:av為船舶的實際加速度;fx和fy分別為橫向加速度量測量和前向加速度量測量;ωz為垂直陀螺儀量測量;g為重力加速度。
為了給出方位角(Az),需要對垂直傾角和地球角速率(ωe)的影響進行補償,以計算船舶相對于北向的方位角。
(2)
式中:ve為東向速度分量;φ和h分別為緯度和高度,RN為地球橢球曲率半徑。速度分別沿東向、北向(vn)和垂向(vu)的分量為
(3)
其中:vv為船舶速度。根據(jù)式(4)計算位置的緯度、經(jīng)度和高度。
(4)
式中:RM為地球橢球曲率的子午線半徑。
3D-RISS使用2個加速度計代替陀螺儀來獲得縱傾角和橫搖角。加速度計產(chǎn)生的誤差比陀螺儀小,累積位置誤差隨時間變化與慣性誤差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如下。
(5)
式中:δp(t)為時間t位置誤差漂移;δp(t0),δv(t0)為初始速度誤差;ba(t0)和δSFa(t0)分別為初始加速度計偏移偏差和換算系數(shù)誤差,δbg(t0)和δSFg(t0)分別為初始陀螺儀偏移和換算系數(shù)誤差;δθr,p(t0)和δθA(t0)分別為縱傾/橫搖和方位角誤差引起的初始非正交誤差;v為平均速度。
KF同GPS組合提供減少慣性誤差所需的差值,但在GPS失效時,誤差仍然存在。非線性誤差的估計可以用來限制GPS失效期間誤差的快速積累。
由于使用速度傳感器讀數(shù)代替加速度計,計算的速度對RISS有一定的改進?;诩铀俣扔嫷乃俣扔嬎阋肓伺ct成比例的速度誤差和與t2成比例的位置誤差。另一方面,基于速度傳感器的速度計算只需一次積分,最終提高位置誤差。同樣的關系也適用于GPS失效期間。因此,方位角誤差是三維RISS中陀螺垂直對準誤差的主要來源。誤差非線性估計是限制GPS失效期間誤差快速積累的方法之一。同時,失效期間KF輔助提供的解提高了KF的估計性能。
KF實現(xiàn)需要對系統(tǒng)誤差模型進行辨識。由位置誤差(δφ,δλ,δh)、速度誤差(δve,δvn,δvu)、方位誤差(δAz)和傳感器誤差(δav,δωz)組成的RISS誤差狀態(tài)矢量。利用RISS方程的Taylor級數(shù)近似,將這些誤差表示為微分方程。誤差模型可以表示為
(6)
(7)
(8)
式中:Δ(·)為相應的高階誤差。
由于所提出的系統(tǒng)具有GPS,因此,其測量可以用于初始化過程。如果船舶在初始化過程中是靜止的,則速度矢量初始化為零。另外,在動態(tài)條件下,GPS測速量測量用于初始化速度矢量。
姿態(tài)對準分為2步。平臺通過縱傾角和橫搖角的初始化來調平,陀螺羅經(jīng)用于初始化航向或方位角。當船舶靜止時,加速度計通過縱傾和橫搖來測量由于水平面傾斜而產(chǎn)生的重力分量。整個IMU的加速計量測量表示為
(9)
由于RISS中僅使用2個加速計,因此,定義縱傾和橫搖為
(10)
縱傾和橫搖需分開計算,定義方位角為
(11)
假設訓練數(shù)據(jù)集D={(a1,b1),(a2,b2),…,(al,bl)}?Rn×R。其中,ai和bi分別表示輸入矢量和輸出矢量;下標l為訓練集大小。支持向量機回歸的目的是識別一個實數(shù)函數(shù)f(a),用于估計任何輸入向量(a)的輸出(b)。求解算法基于非線性映射Φ的高維空間F中執(zhí)行回歸,以保證輸入向量(a)映射到該空間。
f(a)=WTΦ(a)+c
(12)
式中:Rn→F,W∈F。
(13)
式中:i=1,2,…,l。
用非負Lagrange乘子vi,ηi構造Lagrange函數(shù)(L)作為對偶公式,則式(13)可以寫為
(14)
基于Karush-Kuhn-Tucker(KKT)條件識別式(14)中的參數(shù)v和c,利用核函數(shù)K(ai,aj),得到最終的近似解為
(15)
以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為模型輸入,采用SVM對KF估計的線性方位誤差進行建模。選擇高斯徑向基函數(shù)(RBF)作為核函數(shù),主要是因為其精度滿足要求,而且易于實現(xiàn)。因此,f(a)表示線性方位誤差,ai表示時刻i的模型輸入數(shù)據(jù)集。
(16)
FOS通過迭代搜索N個可用的候選基函數(shù),選擇M個最顯著的函數(shù),降低均方誤差(MSE)。FOS算法利用(gram schmid,GS)正交化原理識別從pm(n)函數(shù)中生成的正交候選qm(n),并利用系數(shù)gm(n)降低量化誤差。GS算法產(chǎn)生一個新的正交集,模型為
(17)
FOS通過GS系數(shù)的隱式確定降低了正交函數(shù)定義所需的時間,GS系數(shù)是使用平均時間而不是逐點計算得到的。通過正交展開權重和GS系數(shù)識別出原始權值km。當模型誤差小于可接受值時,正交函數(shù)辨識的FOS迭代過程停止。由于FOS正交候選非直接計算,因此,模型的建立速度非???。
本文非線性方位誤差建模是FOS算法的任務。如圖1所示,非線性方位角誤差的自相關函數(shù)在整個測試軌跡中顯示出高相關性。因此,對于非線性方位角誤差的建模,采用AR概念使候選解表示先前計算的非線性方位角誤差。這種方法降低了使用KF輸出作為候選的不確定性。訓練瞬間i的非線性方位角誤差用y(n)表示,而pm表示由先前的非線性方位角誤差(m=1,2,…,i-1)構造的模型候選解。
圖1 非線性方位角誤差自相關函數(shù)
基于FOS的強化KF-FOS算法是對非線性方位誤差進行建模,此方法使用KF估計的線性誤差作為模型的候選。在模型訓練過程中,將KF的輸出傳遞給FOS來建立非線性模型。在GPS失效期間,用于估計非線性誤差所需的模型線性誤差在預測期間通過KF傳遞,但缺少GPS更新。此方法產(chǎn)生的模型具有影響定位精度的相關不確定性。
為了減小GPS/RISS組合系統(tǒng)的位置誤差,提出SVM-FOS混合建模算法,分別對KF輸出和方位殘余非線性誤差進行建模。當GPS失效期間,隔離獨立KF輸出對最終導航結果的影響。通過利用SVM對GPS輔助時的KF輸出進行建模,并在GPS失效時替換KF而實現(xiàn)的。同時,在GPS失效時,基于AR概念利用FOS對非線性方位誤差進行建模。考慮到KF輸出為線性誤差,本方法使得模型能夠在GPS失效時不使用KF預測來估計線性和非線性誤差。見圖2。
圖2 SVM-FOS混合方法原理
(18)
(19)
估計方位將速度傳感器量測量傳遞到另一個解算算法中(圖3中的INS解算II)以計算校正的導航數(shù)據(jù)。由于本算法不依賴于GPS失效的KF輸出,因此,KF在沒有任何GPS更新的情況下仍預測。在GPS更新過程中,對于傳感器誤差而言,KF線性化模型取決線性隨機模型,并不影響系統(tǒng)精度。在重新捕獲GPS輔助信號后,KF預測能夠加速收斂。
圖3 GPS失效時SVM-FOS混合方法
結合海試來評估所提出的導航解的性能。實驗在大連港附近進行,天氣晴朗,風力3級,微浪。從計程儀獲取以1 Hz采樣率采集的船速數(shù)據(jù),從Crossbow MEMS級IMU 100陀螺儀(性能參數(shù)見表1)的垂直角速率得到方位量測量。
為了評估系統(tǒng)性能,采用NovAtel提供的G2 Pro-Pack SPAN裝置提供參考導航解。通過與參考解比較,驗證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測試軌跡見圖4a)。在后處理過程中,模擬8個300 s長的GPS數(shù)據(jù)丟失,以實現(xiàn)對系統(tǒng)定位精度的評估。模擬其中2、4、6和8號GPS失效時的軌跡,見圖4b)。
表1 IMU的性能參數(shù)
圖4 測試軌跡
將提出的SVM-FOS混合方法的估計導航解與文獻[16]提出的FOS方法進行比較,還包括每種方法相對于參考解的位置RMSE的比較,結果表明,增強KF-FOS方法提高了方位精度,獲得了比僅使用KF更好的性能。
為了在SVM訓練過程中得到一個更精確的KF模型,在系統(tǒng)實現(xiàn)中對不同的候選解進行對比。由于SVM是建立在統(tǒng)計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因此,加入更多的候選對象目的是開發(fā)出更穩(wěn)定的模型,特別是當這些候選對象描述了更多關于擬合參數(shù)的信息。整個訓練期間,模擬失效以得出所需的結果。如圖5所示,將不同的模型輸出與KF輸出作為模型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較好的訓練結果來自第三模型SVM3。顯然,SVM3模型跟蹤了模型數(shù)據(jù)的變化,得到的模型與實際數(shù)據(jù)的誤差最小。因此,SVM3所提供的最佳結果可用于描述線性方位誤差的信息量更優(yōu)的候選集。選擇SVM3中的所有候選(ve,vn,wz)是因為其與線性方位角誤差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在對SVM3選項進行信任后,選擇該選項以供提出的解使用。
圖5 SVM模型訓練輸出與實際KF輸出的比較
將非線性方位誤差的2種FOS模型與實際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利用基于AR思想的SVM-FOS方法構造非線性誤差模型同以KF估計線性誤差作為模型候選的KF-FOS增廣方法進行比較。如圖6所示,SVM-FOS比KF-FOS具有更好的訓練性能,KF-FOS未能選擇候選對象識別模型,而SVM-FOS方法成功地定義了模型。比較結果表明,在失效時,所提出的方法能夠識別模型候選者,不僅有助于抑制方位誤差,而且可以提高定位精度。
圖6 FOS不同方法的培訓輸出
如圖7所示,本文提出方法的總體性能與其他基于位置RMSE的方法進行比較。結果表明,SVM-FOS算法在定位精度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提高了導航解性能。提出的算法RMSE可以與增廣KF-FOS方法相媲美,對結果進行深入分析表明,該方法較好地抑制了一些峰值誤差。
圖7 FOS不同方法的培訓輸出
系統(tǒng)的總體性能表明了方位誤差的重要性及其對位置誤差的影響,并且在MEMS應用中,表明了非線性殘余誤差對位置誤差的影響。利用MEMS慣性傳感器處理常用的KF組合方法導致系統(tǒng)產(chǎn)生漂移。提出的混合SVM-FOS誤差模型成功地替代了GPS失效時的KF模型,實現(xiàn)了基于SVM模型的線性誤差估計。同時,基于AR思想的FOS給出了非線性方位誤差的穩(wěn)定模型。
混合模型在GPS失效期間獲得的平均位置RMSE為6.2 m。將算法與強化KF-FOS進行比較,其平均位置RMSE降低了2.7 m。
GPS失效期間的船舶航行速度見圖8。在第1次失效期間,混合建模方法在RMSE上比KF方法降低了約77%。而第6次失效期間,船舶轉向,速度發(fā)生了變化,使用混合模型方法比KF算法的位置RMSE降低了約94%。此外,增強KF-FOS方法在第2、5、7和8GPS失效時不能有效選擇模型的候選解。在GPS失效期間,本文算法能夠識別非線性模型候選解,并且位置RMSE比增強KF-FOS方法降低約11%。
圖8 北向和東向速度
混合誤差模型利用SVM和FOS兩種方法來估計并消除GPS故障時MEMS陀螺儀的誤差,而無需使用KF輸出。成功地將GPS失效期間的位置RMSE最小化。此外,將AR方法和FOS方法結合,在候選的解選擇和模型準確性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測試結果與理論預期相符,并證明了該算法在GPS失效期間的良好性能,其位置RMSE降低率約75%。此外,該算法通過獲得更好的精度,顯示出優(yōu)于增強KF-FOS融合技術,并且位置RMSE降低了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