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認為,《邊城》是沈從文表達自己人生理想做好的作品。在邊城里,讀者感動于爺孫倆的親情、天保和儺送的兄弟情、翠翠的懵懂的愛情等等,這些真摯而純粹的感情是人最美好的東西。人性美是沈從文的關(guān)注重點,而邊城處處透露著人性,連山里的樹,河里的水以及身邊的大黃狗似乎都有靈氣,皆因這里的人都有著一顆善良而純粹的心。在筆者看來,邊城的人和事是沈從文所熟悉的,他愿意用自己的筆將這個美麗的地方公之于眾。本文意在通過對邊城人性美的分析,喚起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現(xiàn)代負重前行的人們保留一處純凈之地。
關(guān)鍵詞:邊城;人性美]
《邊城》是發(fā)表于1934年的一部中篇小說,是沈從文的出名作。講述的是在一個叫茶峒的地方,撐渡船的爺爺和自己孫女翠翠在河邊相依為命的故事。故事中除了爺孫倆,還有住在茶峒的各色人物,順順,天保,儺送等等。沈從文用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出了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山青水秀的湘西小城,通過描寫邊城的民俗風(fēng)情、人際交往為讀者塑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對人世的態(tài)度,贊美了邊城的淳樸的人性及人性美。于是乎,邊城就成了人人心之向往的夢幻圣地。
一、至善的親情
(一)老人和翠翠的爺孫情
白塔下住著的這對爺孫倆,他們相依為命,在公家的渡頭以撐船為生,卻也不怨天尤人,仍相互扶持。“若說是爺爺?shù)拇葠劢o了翠翠安全感,那么必是翠翠的乖巧、明慧和天真給了風(fēng)燭殘年的爺爺以人生的意義和活下去的勇氣?!崩先艘驗閷ε畠旱睦⒕?,更是對孫女疼愛有加,將對女兒的愛也一并給了翠翠。尤其是在翠翠的婚事上,老人完全將選擇權(quán)交給孫女,希望孫女可以找到一個真心相愛的人為伴。翠翠自由地在山水間長大,吸收了天地間的靈氣,可以說翠翠就是人性美的化身。爺爺疼愛孫女,孫女自然也是敬愛爺爺?shù)摹I晕㈤L大一些的翠翠,懂得幫爺爺撐渡船;不愿獨自玩耍,而是希望跟爺爺一起出門;爺爺是她至親的人,便依賴爺爺給她帶來的安全感。爺爺?shù)那趧谏屏己痛浯涞奶煺婵蓯垡约盃攲O倆之間濃濃的情都是邊城人性美的體現(xiàn)。
(二)天保和儺送的兄弟情
天保和儺送是船總順順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兩兄弟在邊城算是富家少爺了,但兩個人都是和善、沒有架子的人,對待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是和和氣氣的,不會仗勢凌人,甚至還會時常幫助邊城里的人。除了二人本身自帶的品質(zhì)外,倆人之間的兄弟情也是令人感動。當(dāng)兩兄弟同時喜歡上翠翠時,二人都心照不宣的決定公平競爭。公平競爭使得天保內(nèi)心非常煩悶,他就借自己的歌聲不如儺送出船到辰州,不想因此破壞了兄弟情。然而天保在茨灘出了事,儺送沿河尋找哥哥的尸首無果。儺送認為哥哥的遇難也有自己的責(zé)任,最后懷著愧疚出走,“也許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天保和儺送之間是血濃于水的,不需要任何的修飾,這讓人為之動容,體現(xiàn)出邊城那至真至純的人性美。
(三)順順和兒子的父子情
順順是邊城的掌水碼頭,在邊城有一定的家產(chǎn),但是順順從來不溺愛自己的兒子。而是讓自己的兒子跟隨船只各處去旅行,干最重的活,跟伙計同吃同住,只為鍛煉他們的各項能力,“使兩個孩子學(xué)得做人得勇氣和義氣”,這都是做父親的用心良苦和濃濃的愛意。在兒子的婚事上也從不干涉,對碾坊的財產(chǎn)絲毫不動心,只由著兒子的心意。當(dāng)大兒子天保遇難后,那個平時豪爽正直的中年人一下沉下去了,“似乎為不幸打倒努力想掙扎爬起的神氣”。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順順心里的痛苦可想而知。得知儺送和翠翠是真心相愛的,便盡力照顧粗翠翠和老人,還想把翠翠接到自己家住,這些都是順順作為父親對兒子的愛的轉(zhuǎn)移,一種愛屋及烏的心態(tài)??梢钥闯?,順順是一個慈祥的父親,對兒子的默默無名的、深沉的愛體現(xiàn)出濃濃的人性美。
二、懵懂的愛情
翠翠是邊城的天選之女,“在風(fēng)日里長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生活在自然中,與自然混為一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翠翠越發(fā)出落得亭亭玉立。因為端午與儺送的一次碰面,便心有所屬了。少女的心事一望便知,翠翠開始關(guān)注新嫁娘,夢里會出現(xiàn)儺送的歌聲,也會去采虎耳草(花語是真切的愛情)。儺送喜歡上了單純可愛的翠翠,派人送翠翠回家,看賽龍舟給翠翠留最好的位置,為翠翠的唱情歌。兩人害羞的不敢說話,也沒有光明正大的談戀愛。與現(xiàn)代都市變態(tài)肉欲相比,翠翠和儺送的愛情顯得尤為美好純潔。
三、和睦的鄰里情
生活在邊城里的每個人似乎都閃耀著人性美的光輝。拿順順來說,船總順順大方灑脫,樂于助人,沒有看不起老人和翠翠的貧窮的家境,愿意和老人家結(jié)親。這些都體現(xiàn)出順順的人格魅力。老人會為了不要過渡人的錢就和過渡人發(fā)生爭執(zhí),若是遇見了硬要把錢留下的,便買了茶葉和草煙給需要的過路人,只為了圖個心安理得。老人待人和善,去城里買東西,商戶也愿意多給或是拿最好的部分給老人,總是邀請老人去喝酒。當(dāng)老人去世后,大家都在盡力的義務(wù)的幫忙。還有楊馬兵,主動承擔(dān)起照顧翠翠的責(zé)任,使翠翠多了一個伯父。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邊城里的人淳樸善良,愿意不計利益的幫助別人,這也是邊城人性美的一種體現(xiàn)。
四、人性的缺陷
在這看似美好如初的人性背后,還隱藏著一些缺陷。怎么也想不到,《邊城》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居然會是悲傷的結(jié)局——“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其實,在介紹翠翠媽媽的悲慘命運時,似乎就已經(jīng)暗示了翠翠的結(jié)局。筆者認為,看邊城不應(yīng)該只看那些美好的東西,也要正確看待這些人的缺陷。人本來就是一個復(fù)雜的生命體,有好有壞才是一個真正的人。我們也要從這些缺陷中反思自己,從中獲取更多經(jīng)驗來完善自己。
五、結(jié)語
《邊城》作為沈從文的代表作,承載著沈從文一生的理想。當(dāng)沈從文生活在大都市面對現(xiàn)代都市文明的沖擊時,沈從文想到了自己家鄉(xiāng)那些勤勤懇懇、善良淳樸的人。于是他在小說中“注重對湘西人古樸純真、真誠勇敢、勤勞樸實的刻畫,依托文學(xué)創(chuàng)作,揭示出湘西人民最原始、最美好的人性美。”沈從文對湘西人、景、情的描寫讓讀者對湘西這個神秘的小城有了更多的認識,讓湘西進入大眾視野,成了人性美的代言地。
參考文獻
[1]陳國恩.沈從文的湘西小說與道家藝術(shù)精神[J].學(xué)習(xí)與探索,2002(04):110-115.
[2]王志強.沈從文《邊城2》中的人性美解讀[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xué)院學(xué)報,2019,32(24):184-186.
[3]沈從文.邊城[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張涵添(2003—),女,漢,江蘇武進人,高中,常州市第一中學(xué),寫作方向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