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曉靜
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多種新型教育理念的涌現(xiàn),為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可能。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包涵大量文學知識, 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本文將從讀寫結合著手,簡要分析讀寫結合模式的優(yōu)勢,并重點從多個方面討論了新形勢下打造讀寫結合課堂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優(yōu)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C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9-0-01
一、讀寫結合模式的優(yōu)勢
從本質上分析,“讀寫不分家”,可以說是語文此門課程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主要體現(xiàn)為在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難以分割、相互作用。新課改背景下,讀寫結合貫徹落實于語文教學課堂,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相符,且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可全面保障語文教學質量。若是在實際教學課堂上,教師仍舊習慣性地集中于閱讀教學,直接忽略讀寫結合,必然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且難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合理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優(yōu)勢主要有:第一,可進一步鞏固學生知識積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第二,可進一步促使學生充分理解閱讀文本,同時掌握一定的閱讀以及寫作技巧;第三,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增強學生寫作意識;第四,可進一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拓展學生個性思維。
二、新形勢下打造讀寫結合課堂的有效策略
1.品讀文章,以讀悟寫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課程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兩者相互作用、緊密銜接。但通過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部分教師往往只重視閱讀教學,將閱讀與寫作分割開來,以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為主,并未同步提升學生的讀寫水平。新形勢下,教師必須及時更新理念,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加強重視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品讀文章,挖掘其內涵,以讀悟寫,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絕大多數(shù)文章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側重于為學生傳授閱讀方式以及寫作方法,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進而達到全面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以《匆匆》教學為例,該文章開篇就運用了排比的寫作手法,以這一手法突出“時間”。課堂上,教師著重帶領學生細致品讀排比句式,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思維,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閱讀文章,充分了解作者寫作特點以及內心情感。之后,針對性地展開課堂訓練,要求學生結合文章中的寫作手法,描寫自己重視的一件“事物”,同時了解這種寫作方式好在哪里,為什么好,逐漸形成一定的語言風格,進而為之后的閱讀與寫作奠定堅實基礎。
2.立足教材,以讀悟寫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具有一定的色彩,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對閱讀以及寫作產生一定的興趣。新形勢下,教師應立足于教材根本,帶領學生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加強學生的親身體驗,將這些內容轉化為寫作素材,促使學生在閱讀分析的過程中將個人情感加入,并獲得一定的寫作靈感。小學階段學生運用的都是最為基本的寫作手法,如比喻、排比等等,這些手法存在于閱讀文本當中。課堂上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品讀、分析文章,將其中優(yōu)美的語句、段落劃出來,認知相應的寫作技巧。以《找春天》教學為例,文中“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這一小段,給予學生針對性地引導,激發(fā)想象,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可盡情地改寫、仿寫、續(xù)寫。除此以外,語文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若是僅僅依賴于單一的教材,必然不利于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充分把握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延伸,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這樣一方面,可最大限度豐富寫作內容;另一方面,可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3.邊讀邊寫,學用結合
小學生好奇心較強,且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要想進一步打造讀寫結合高效教堂,教師就應當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其中最為典型的語句、段落等,采取有效措施,展開課堂片段練習,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第一,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根據(jù)課堂閱讀教學要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模仿寫作。如《秋天的圖畫》閱讀教學后,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行選擇寫作內容,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教材文本格式來模仿寫作。第二,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小學古詩文教學相對來說較為復雜,在帶領學生熟悉古詩大意以及蘊含的情感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古詩。以語文園地中《梅花》為例,可為學生提供熟悉的事物,如荷花、菊花、小草等等,學生根據(jù)個人喜好進行選擇,創(chuàng)作出一篇屬于自己的古詩。第三,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拓展思維,進行續(xù)寫。以《將相和》教學為例,本篇文章包含三個小故事,學生可結合歷史背景以及人物特點,利用空白之處,產生積極聯(lián)想,續(xù)寫“負荊請罪之后”等等。
4.以讀促寫,提高能力
“以讀促寫”主要是指在通過閱讀來促進寫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分析文章,從中挖掘可用于寫作的元素,進行練筆,提高能力。因不同文章結構存在一定差異,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也不相同,故新形勢下教師可側重于帶領學生剖析文章結構,基于此完善并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布局。以《桂林山水》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依托輔助教學設備,播放提前收集的圖片、視頻,為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接下來,確定本篇文章核心要點即第二、第三段,以小組合作為主,規(guī)劃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各小組認真分析句式結構以及修辭手法,適當?shù)卦O置課堂仿寫訓練,如花壇的花真美呀……之后,再將學生的分析結果進行整合,形成“總-分-總”這一結構形式,開篇先抒發(fā)贊美之情,中間描寫景物特點,結尾總結觀賞美景后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強化學生主動意識,而且可使學生提升學生對結構的理解,學會套用結構展開優(yōu)質寫作。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打造讀寫結合高效課堂,已然成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新時期語文教師,應當充分把握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并從多個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為適宜的自主學習空間,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于曉.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78+80.
[2]李慰萱.雙劍合璧讓教學更高效——漫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