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長鵬 邵丹 薛永三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高校不能正常開展常規(guī)教學,為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網絡在線教學成為教學的主要方式,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了互聯網的優(yōu)勢,保證了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目標。本文研究如何應用“職教云和騰訊課堂”開展實施高職在線教學,構建“職教云+騰訊課堂”高職在線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冠肺炎;在線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25-0132-02
1引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高校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間利用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是新學期全國高校教育教學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和問題。
2020年2月1日,黑龍江省教育廳“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開展網絡授課,并鼓勵網絡自主學習、混合式教學、直播課程等多種教學方式。在線教學非常依賴互聯網技術與應用平臺,在當前網絡教學平臺功能良莠不齊的情況,選用“職教云和騰訊課堂”在線教學模式,兩大平臺有機融合、優(yōu)勢互補,能夠解決單一教學平臺無法滿足高職教學要求的問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升教學效果,為高職教學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提供借鑒與啟示。
2職教云和騰訊課堂
2.1智慧職教云課堂
1)智慧職教云平臺簡介
智慧職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面向社會資源共享的在線教學服務平臺,它是國家“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資源庫”項目成果面向全社會共享的指定平臺。職教云課堂平臺為廣大職業(yè)教育教師、學生提供優(yōu)質數字資源和在線應用服務,促進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提高教與學的效率與效益。教師可以直接將平臺中的資源庫資源(課件、視頻、題庫等)全部或部分導入自己的課程進行授課,也可上傳自有資源進行建課,學生通過安裝App進行課程的學習。
2)職教云優(yōu)勢
職教云課堂實現了一人建課團隊共享、一次建課多學期使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任課教師可以對班級進行個性化、多樣化的管理。職教云平臺對于教師用戶有兩種不同的身份,一種是主持教師,另一種為授課教師。主持教師負責課程建設,上傳課程資源、新增作業(yè)和考試,增加教學班級并設置授課教師;授課教師直接使用課程和作業(yè),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通過手機App進行課件、視頻學習,完成簽到、談論、頭腦風暴、測驗、投票、和小組PK等各項活動,參與老師進行的問卷調查,按時提交作業(yè)和參加考試。任課教師引導監(jiān)控整個教學過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感受學習過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達到翻轉課堂的效果。
3)職教云缺點
職教云平臺作為實體課堂的輔助工具,可以實現手機投屏功能,開展線下混合教學,對任課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意義重大,但在疫情期間的網絡在線教學中缺少了直播互動功能,不能夠讓學生緊跟教學節(jié)奏,實現與教師的互動,為此我們引入了騰訊課堂,來解決這個問題。
2. 2騰訊課堂
1)騰訊課堂平臺簡介
騰訊課堂是由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模擬真實課堂的專業(yè)在線教育開放平臺,該平臺將互聯網教學和線下教室授課有機融合,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網絡直播和錄播功能,以滿足直播授課和網上自學者的不同需求。
2)騰訊課堂優(yōu)勢
騰訊課堂與QQ、QQ群在產品底層有深度整合,在網站課程頁面報名成功后,可以在QQ客戶端找到已報名的課程,通過QQ客戶端直接進入課堂,也可以在電腦端進行網頁觀看或者下載騰訊課堂App進行學習。QQ號是師生教與學的載體,既滿足了教師的教學和課堂管理,又能滿足學生的在線學習。
騰訊課堂在提供課程直播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選擇生成回放功能,將授課過程進行網上存儲,既方便錯過直播的學生進行自學又能滿足非直播課堂學生的自學。
3“職教云+騰訊課堂”高職在線教學模式
3.1教學模式構建
在線教學模式以“職教云和騰訊課堂”兩個平臺組成,職教云平臺進行課程構建、教學實施和作業(yè)批改,騰訊課堂完成課堂直播,兩個平臺相輔相成,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課前建課教師根據教學計劃、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等任務,完成章節(jié)教案、PPT課件、微視頻、圖片和習題資料的上傳,以強化課前基礎的學習,任課教師設置作業(yè)的啟用和截止時間并添加討論、提問和頭腦風暴等活動;課中授課老師進行簽到考勤,并以PPT知識點的講解和實操案例為核心,輔以討論、提問、頭腦風暴和小組PK等互動活動以強化鞏固授課過程;課后學生通過進行完成問卷調查、提交視頻或作業(yè)截圖等進行自我檢測與總結,授課教師完成對問卷分析整理和提交作品的批閱,以查漏補缺補充完善教學知識點。三個學習階段,實現了過程化、多樣式和開放式的綜合考核方式。
3.2教學內容實施
1)課前自我預習
課前學生通過職教云App平臺進行視頻學習,并結合PPT課件和項目任務書等資源完成新課預習任務,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查閱教材或網絡資料進行解決,不能理解或解決的形成筆記,在教師組織的答疑環(huán)節(jié)或頭腦風暴環(huán)節(jié)進行解決。任課教師通過職教云隨時可以查看資源的學習人數和學習進度,掌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進行學情分析。
2)課中教學實施
教師在電腦端通過騰訊課堂進行桌面共享,利用職教云平臺進行課程講解。學生利用騰訊課堂獲取教師共享桌面,并在職教云平臺進行在線課堂互動學習。
任課教師通過知識點回顧、重難點介紹導入課程,通過PPT課件講解、視頻播放和案例分析完成授課。課件講解過程中,啟動設置好的討論、提問、頭腦風暴等活動,通過活動查看學生的參與情況,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便調整授課節(jié)奏和授課進度。
學生參與互動活動,通過電腦或手機提交自己的答案或作品,并就學習中的問題與同學和老師進行討論,已達到對新知識的學習。因學生身處環(huán)境不同,網絡信號參差不齊,無法刷新參與活動中的個別學生可以在騰訊課堂討論區(qū)進行作答或者留言,與老師進行互動。對于無網絡不能實時在線學習的同學,也可以通過騰訊課堂的回放功能進行學習。
3)課后總結歸納
在線直播結束后,同學們需要在職教云平臺對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和總結,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作業(yè),作業(yè)形式為在線作答、提交圖片、視頻等文件。
任課教師需要在職教云平臺批改作業(yè),并對每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打分,查看學生評價與總結,導出學生課堂表現詳情分析表,分析評價課堂教學效果。
4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和對策
疫情期間“職教云和騰訊課堂”在線教學模式,滿足了大部分師生的教學需求,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來一些具體問題,現總結如下:
4.1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下降
通過學生課堂表現詳情分析表可以發(fā)現,部分學生僅完成了簽到活動,在線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然后就隱身沒有了蹤跡這些學生對在線授課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大。原因可歸納為對在線教學模式不適應,自控力差,課堂沒有了老師的面對面監(jiān)督,導致學生利用電腦或者手機上網玩游戲。對這類同學可以通過適當增加互動環(huán)節(jié)來吸引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存在,找到他切入課堂的興趣點。
4.2“蜜月期”后的管理
部分同學在前幾周的學習中,對在線教學模式比較感興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蜜月期”的新鮮感和神秘感光環(huán)逐漸褪去,加之缺少老師、輔導員面對面的監(jiān)督和約束,部分學生逐漸對在線學習放松了要求,遲到、溜號、早退現象頻出。對這類同學任課教師可通過課程思政方式進行引導,輔導員老師可以定期召開班會,強調目前在線教學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在線學習同課堂教學一樣的重要。
4.3網絡環(huán)境差
疫情期間大家都在家進行學習,部分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受寬度網速和手機信號影響較大,上課期間無法正常參與直播或者無法刷新互動活動。盡管各地政府部門已經開展了為偏遠山區(qū)孩子打通了“停課不停學”的最后一公里,但依然有部分學生無法收益,針對這類學生,學校要積極聯系,主動為他們提供教材、參考書等學習資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他們進行補課。
4.4學生自控力低
在線教學期間大部分學生家長外出上班,對于習慣了被監(jiān)督下學習的部分學生,表現出了不適用,學習過程中出現溜號、看電視、玩游戲等現象,如何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自控力是在線教學的成敗的關鍵。首先任課教師要時時關注在線人數、活動參與人數,并通過提問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其次輔導員老師要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現階段在線教學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
5總結
“職教云+騰訊課堂”在線教學模式體現了互聯網的優(yōu)勢,保證了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目標,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可以實現多種互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職教云平臺全面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各種活動的開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后臺數據為老師分析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偶爾出現網絡延遲、雜音卡頓等問題,雖不很嚴重,但也影響了學生學習體驗,隨著我國5G技術的普及,線上教學必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職教云+騰訊課堂”在線教學模式的應用,解決了疫情期間的高職在線教學難題,為“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教學不斷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伴著“互聯網+”技術逐漸成熟,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 必將加速線下教育與在線教育的融合。
參考文獻:
[1]李云松.基于職教云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yè)技術,2020(4).
[2] 趙杰,楊春梅,徐志丹,等.云班課與高校教學深度融合策略的探索[J].科技視界,2019(30):76-77.
[3] 于德瀧.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研究[J].遼寧經濟,2019(1):86-87.
[4] 王朋嬌.網絡課程設計中激發(fā)與維持學習動機的有效策略[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2):21-23.
[5] 吳麗.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初探[J].無線互聯科技,2016(22):86-87.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