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 劉世哲, 韓靜敏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 血液內(nèi)科, 河南 鄭州 450003)
在血液系統(tǒng)疾病中, 造血干細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措施[1]。 為了保證移植的治療效果, 治療期間對相關并發(fā)癥的預防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 HSCT 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為移植后繼發(fā)性感染, 由于肛周的解剖特點與生理功能較為特殊, 故該部位發(fā)生感染的幾率較大, 若肛周感染程度嚴重, 還可引發(fā)敗血癥、 膿腫等[2]。因此, 在對患者進行HSCT 治療時, 予以其必要的護理干預意義重大。 鑒于以上情況, 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HSCT 患者152 例, 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預防HSCT 患者肛周感染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52 例HSCT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 (n = 75) 和觀察組 (n = 77)。 對照組男 40 例, 女 35例; 年齡 18 ~ 60 歲, 平均年齡 (42.69 ± 5.61) 歲; 病程 1 ~ 4年, 平均病程 (2.26 ± 0.58) 年。 觀察組男 39 例, 女 38 例;年齡 20 ~ 60 歲, 平均年齡 (41.92 ± 5.03) 歲; 病程 1 ~ 4 年,平均病程 (2.35 ± 0.47)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于我院進行 HSCT 治療; ②年齡≥18 歲; ③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者。 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器官功能疾病; ②生命體征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 ③依從性差。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預。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與患者交流溝通, 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綜合護理干預對肛周感染的重要性, 使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及護理內(nèi)容, 以促進患者依從性的提升, 消除其顧慮; 對于體質(zhì)較弱及老年、 焦慮情緒嚴重的患者需予以其更多的心理護理及幫助, 針對已發(fā)生移植并發(fā)癥的患者需向其詳細介紹以往通過治療病情好轉的成功案例, 以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的悲觀及緊張情緒。 ②便秘及腹瀉預防干預。 常規(guī)給予無菌飲食, 避免因食物不潔導致的感染; 患者使用的便盆需每日進行消毒, 每日更換消毒后的衣物。 予以患者針對性的飲食指導,鼓勵便秘患者多食用潤腸通便的食品如粗纖維食物, 或遵醫(yī)囑口服乳果糖等; 對于腹瀉患者, 根據(jù)腹瀉的嚴重程度予以其低纖維、 低酸、 低脂等易于消化的食物, 并告知患者少食多餐,必要時遵醫(yī)囑禁食水, 同時加強腹部保暖。 對于便秘患者, 指導其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 每日3 次, 每次10 min, 以幫助腸道蠕動。 ③肛周護理。 在患者每日晨起、 便后、 睡前均使用柔軟的消毒紙輕擦肛周, 而后使用1 ∶2 000 的洗必泰水進行坐浴, 坐浴水溫保持在 39 ℃ ~ 41 ℃間, 每次 20 ~ 30 min。 若患者肛周發(fā)生紅腫熱痛, 予以其碘伏紗布濕敷, 每次15 ~20 min,每日3 次, 同時使用短波紫外線治療儀小體表照射治療6 s,每日一次, 療程 5 天, 每天照射時間增加 1 ~2 s, 將治療儀探頭放置在距患處3 cm 處照射。 若患者肛周疼痛程度較重, 增加濕敷次數(shù), 病情更嚴重者可予以添加利多卡因液紗布濕敷。針對有痔瘡的患者, 給予馬應龍痔瘡膏涂抹患處, 每日2 次。
1.4 觀察指標①肛周感染情況。 通過對患者肛周情況的評估判斷是否發(fā)生感染, 根據(jù)肛周皮膚及大便情況將感染程度分為4 度。 0 度為肛周皮膚黏膜無異常表現(xiàn), 大便過程無疼痛感,無出血發(fā)生; 1 度為肛周皮膚黏膜發(fā)生紅腫, 大便疼痛但未出血; 2 度為肛周皮膚黏膜紅腫嚴重, 肛管皮膚見縱裂開, 大便疼痛伴出血; 3 度為肛周皮膚黏膜紅腫嚴重, 肛周附近存在高熱、 瘺管或有波動感。 感染率 = (1 度例數(shù) + 2 度例數(shù) + 3 度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 100%。 ②護理滿意度。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使用我院編制的調(diào)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 問卷內(nèi)容涉及護理態(tài)度、 護理技巧、 溝通技巧及健康宣教等內(nèi)容。 滿意度分為三個等級, 分別為不滿意、 滿意和非常滿意, 護理滿意度 =(非常滿意例數(shù) + 滿意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 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 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肛周感染率觀察組的肛周感染率為 2.60%,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 12.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肛周感染率比較 [n (%)]
2.2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8.7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89.3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
造血干細胞移植 (HSCT) 是臨床治療腫瘤、 家族遺傳疾病及難治性血液疾病的有效措施, 該方式主要通過大量放化療預處理清除患者體內(nèi)惡性受損細胞, 而后通過移植配對者或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細胞, 使患者重新獲得免疫能力及造血能力[3]。但HSCT 治療后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 其中感染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4]。 肛門部位的解剖特點為褶皺較多, 加上該部位作為人體排泄物的出口, 具有較高的感染發(fā)生率[5-7]。 若未積極預防肛周感染, 可能導致HSCT 的治療效果不佳, 加大患者的痛苦。 因此, 積極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對降低肛周感染率及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在預防HSCT 患者發(fā)生肛周感染方面, 常規(guī)護理干預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作用, 但護理內(nèi)容缺乏針對性, 故整體護理效果欠佳。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肛周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分析原因在于: 觀察組所采取的綜合護理干預, 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便秘及腹瀉的預防干預、 肛周護理, 有效控制并預防感染的危險因素, 從而降低了肛周感染率。 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消除患者的恐懼、 焦慮情緒, 從而提升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 治療期間, 患者可能由于運動量降低、 飲食不規(guī)律、 預處理毒性、 藥物毒副作用、 移植物抗宿主、 繼發(fā)腸道感染等因素, 導致排便規(guī)律發(fā)生變化, 因此, 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予以便秘或腹瀉預防干預, 予以不同的飲食指導, 以保證患者可通過食物作用促進排便或改善腹瀉, 同時針對便秘患者指導其進行腹部按摩, 針對腹瀉患者加強腹部保暖工作, 最大程度避免因排便問題導致的肛周感染; 此外, 對患者進行肛周局部護理, 通過擦拭及坐浴以預防感染發(fā)生; 若患者肛周已發(fā)生紅腫, 則采取碘伏紗布濕敷或使用短波紫外線治療儀積極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表明綜合護理干預通過有效預防HSCT 患者發(fā)生肛周感染,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 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 可有效降低肛周感染率, 提高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