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晶晶, 林鳳瓊, 宋莉, 周志勇
(惠州市博羅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婦產科, 廣東 惠州516100)
細菌性陰道病 (BV) 是因陰道菌群失調, 造成乳酸桿菌減少, 使加德納菌、 厭氧菌等大量繁殖而引起, 該病實際上是以加德納菌為主的一種混合感染, 多發(fā)生于15 ~44 歲婦女, 部分患者在發(fā)病時無任何癥狀, 有癥狀者多表現(xiàn)為白帶增多、 有異味, 可伴有輕度的外陰瘙癢或燒灼感[1]。 妊娠期女性發(fā)生該病主要是由于體內雌激素分泌增加及陰道上皮細胞中糖原積聚,造成陰道微生態(tài)失調, 細菌大量繁殖, 妊娠晚期BV 可導致宮內感染, 影響妊娠結局, 對產婦及胎兒健康安全造成影響[2]。臨床治療妊娠晚期BV 以積極糾正陰道菌群紊亂、 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為基本原則, 且不同藥物使用存在療效差異[3]。 因此,本研究觀察妊娠晚期BV 患者使用乳酸菌陰道膠囊對陰道菌群及妊娠結局的影響,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150 例妊娠晚期BV 患者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 75 例。 對照組年齡 21 ~ 34 歲, 平均 (28.34 ± 5.57)歲; 體重 62 ~ 80 kg, 平均 (71.33 ± 8.42) kg; 孕周 28 ~ 38周, 平均 (33.56 ± 4.25) 周; 初產婦 41 例, 經產婦 34 例。 觀察組年齡 21 ~ 35 歲, 平均 (28.41 ± 5.23) 歲; 體重 61 ~ 81 kg, 平均 (71.68 ± 8.53) kg; 孕周 28 ~ 39 周, 平均 (33.67 ±4.36) 周; 初產婦 42 例, 經產婦 33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診斷標準: 《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 中關于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斷標準[4]。 納入標準: ①單胎妊娠; ②首次發(fā)?。?③入院治療前未使用藥物干預; ④患者及家屬知情研究目的并自愿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②合并其他陰道疾病者; ③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 (山西仟源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國藥準字 H14020743, 規(guī)格 0.5 g) 治療,睡前將其置入陰道深處, 每晚一次, 1 粒 /次, 治療 1 周。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乳酸菌陰道膠囊 (西安正浩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 國藥準字 H10980293, 規(guī)格 0.25 g/粒) 治療, 睡前將乳酸菌陰道膠囊置入陰道深處, 每晚一次, 2 粒/次, 治療 1 周。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4]: 治愈: 白帶明顯減少, 線索細胞量減少, 3BV 實驗轉陰; 有效:白帶減少, 線索細胞量減少, 3BV 實驗陽性; 無效: 癥狀體征無改善, 3BV 實驗陽性。 ②比較兩組治療1 周后的乳酸菌計數(shù): 無菌條件下采集患者陰道側壁白帶, 革蘭染色后油鏡下觀察乳酸菌數(shù)量。 未發(fā)現(xiàn)乳酸菌用 “-” 表示, 有乳酸菌但每個視野<1 個用 “+” 表示, 每個視野 1 ~ 5 個用 “++” 表示, 每個視野 6 ~ 30 個用 “+++” 表示, 每個視野>30 個用 “++++”表示, 乳酸菌計數(shù)正常率 = (“+++” 例數(shù) + “++++” 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 100%。 ③比較兩組的妊娠結局, 包括胎膜早破、 早產、 新生兒黃疸、 產褥感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 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67%, 高于對照組的 89.3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乳酸菌計數(shù)觀察組的乳酸菌計數(shù)正常率為88.00%, 高于對照組的 62.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的乳酸菌計數(shù)正常率比較 [n (%)]
2.3 妊娠結局觀察組的胎膜早破、 早產、 新生兒黃疸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兩組的產褥感染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比較 [n (%)]
妊娠晚期BV 是臨床中常見的因陰道內菌群失調而導致的混合感染, 健康女性陰道有自潔與防御能力, 即乳酸桿菌占優(yōu)勢, 不易受病原體侵犯, 但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結構, 孕婦陰道微循環(huán)受體內雌激素增加的影響出現(xiàn)失調, 病原體大量增殖可引發(fā)宮內感染, 繼而影響妊娠結局[5]。 因此, 及時糾正陰道微循環(huán)失調, 改善不良妊娠結局至關重要。
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使用的甲硝唑是臨床應用廣泛的一種抗菌、 消炎藥物, 是硝基咪唑衍生物, 可抑制阿米巴原蟲氧化還原反應, 使原蟲氮鏈發(fā)生斷裂, 有效殺滅于缺氧情況下生成的細胞與厭氧微生物。 該藥的作用機制是通過阻礙細菌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抑制細菌滋生并干擾其生長, 誘導細菌加速凋亡[6]。 甲硝唑雖能抑制 BV 相關性致病菌的增殖, 但無法補充因菌群失調而減少的乳酸菌, 故單一用藥存在局限性。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在甲硝唑基礎上使用乳酸菌陰道膠囊, 該藥是由活腸鏈球菌制成的微生態(tài)制劑, 適用于因菌群紊亂而引起的陰道病, 可分解糖類產生乳酸, 提高陰道酸度, 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引入外源性陰道內正常菌群, 有效分解陰道內黏膜分泌的糖原, 促進乳酸生成, 保持陰道內酸性環(huán)境, 達到抑制或殺死病原菌的目的。 另外, 該藥可使原有乳酸菌數(shù)量及其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使陰道黏膜的細胞免疫功能因其代謝產物刺激而實現(xiàn)免疫力提高, 有效抑制其他細菌生存, 維護陰道微環(huán)境平衡, 達到治療目的[7-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 乳酸菌計數(shù)正常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胎膜早破、 早產、新生兒黃疸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可見聯(lián)合使用乳酸菌陰道膠囊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可有效提高乳酸菌計數(shù), 進而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 究其原因在于, 甲硝唑可有效作用于厭氧菌, 干擾細菌生長繁殖, 最終致其死亡; 在其基礎上聯(lián)合乳酸菌陰道膠囊能促進乳酸菌在陰道內定植, 維持陰道酸性環(huán)境, 起到糾正失調菌群、 改善妊娠結局的作用。
綜上所述, 乳酸菌陰道膠囊聯(lián)合甲硝唑可提高妊娠晚期BV 患者的治療效果, 恢復乳酸菌計數(shù), 減少不良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