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
摘 ?要:傳統孝德內涵豐富,呈現出贍養(yǎng)父母,敬愛父母,以色事親,不羞父母的特點,傳承傳統孝德對于初中生孝德教育至關重要?;诖耍覀儜搹纳鐣?、學校、家庭三方面入手,將傳統孝德根植于初中生德育教育之中。
關鍵詞:孝德;傳統孝德;初中生
一、傳統孝德的基本內涵:
傳統孝德服務于封建統治者,其中含有家長專制的親子觀、無后為大的家族觀等封建內容,是傳統孝德中應該批判的糟粕。傳統孝德又源于父母、子女間的血緣親情,反應了父母、子女間的權利與義務,是構成傳統孝德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德精華。
第一、贍養(yǎng)父母。
孟子曾說:“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泵鞔_指出不贍養(yǎng)父母即為不孝。我國的道德經典著作《禮記》對于贍養(yǎng)父母的要求除了供養(yǎng)衣食外,還包括了給父母提供舒適的居住場所。贍養(yǎng)父母是傳統孝德的道德基礎,是我們首先應該傳承的道德精華。
第二、敬愛父母。
孟子指出:“孝子之至,莫大于尊親。”孔子同樣認為不僅要給父母物質上的贍養(yǎng),更要有精神上的敬愛。敬愛父母是內心的真情流露,是傳統孝德中比贍養(yǎng)父母更為深刻的道德內涵。這種道德內涵,體現了我們長幼有序的民族性格,是傳統孝德中具有強烈民主性的道德精華。
第三、以色事親
在孔子看來,最難的是使父母保持精神上的愉悅。因此孔子提出了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即以色事親。要求子女要細心體會父母心意,和顏悅色侍奉父母。以色事親是贍養(yǎng)和敬愛父母的進一步升華,也是對孝更高層次的要求,反映出孝的本質,更是我們需要繼承的道德精華。
第四、不羞父母。
傳統孝德要求人們追念祖先的賢德,慎行其身,更要求后代要繼承前輩的優(yōu)良品德,不給父母帶來惡名。孝德的這一規(guī)定有利于道德自律,促進后代積極上進,建功立業(yè),為父母爭光,從而有利于個人的道德完善,有利于社會的進步,也是我們應該繼承的道德精華。
二、傳統孝德對初中生孝德教育的當代價值意蘊
(一)有助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
在社會群體中,受個性差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多樣性的影響,人們之間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矛盾。特別是初中生群體,人際關系不和諧已成為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孝德作為個體家庭關系的規(guī)范,促進家庭成員間互相尊敬,最終形成和諧的家庭關系。將這種家庭關系推廣到社會,就是和諧的朋友、師生、鄰里等社會關系。只有人人均和諧相處,最終才能推動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二)有助于學校德育目標的實現
孝德教育是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應深入挖掘傳統孝德,將它轉變成一種新的道德觀念,并引導初中生建立孝德觀念。傳統孝德中豐富的內容為德育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教育視野??茖W并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傳統孝德資源,并將這些傳統孝德資源融入初中生德育工作中,可以促進孝德教育目標的實現,從而助力學校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有助于促進家庭成員關系和睦融洽
在生活中,受各種因素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著許多問題。特別是初中生群體,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兩代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觀念差異,開始逐漸與父母關系疏遠。孝德以血緣、親情為基礎,調節(jié)著家庭成員間的情感對接。弘揚孝德,開展孝德教育,可以增強家庭成員間的理解,促進家庭的和睦融洽。
(四)有助于初中生道德提升及健康成長
傳統孝德源于對父母的愛與敬,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個體孝德程度直接影響著整體的道德水平。初中生孝德水平的提高是整體道德素質提升的基礎。作為道德的重要組成,孝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具體可以外現為尊老敬老、勤勞儉樸、團結友愛等多種良好道德品質。而這些美德又是體現個人良好綜合素質的具體表現,是個體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
三、初中生傳承傳統孝德的路徑
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針對目前部分初中生的孝德意識薄弱的具體問題,應將傳統孝德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從而使其更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
(一)在社會上營造弘揚傳統孝德的良好氛圍
社會要對宣傳傳統孝德引起高度重視,為孝德的傳承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圍。首先,要發(fā)揮大眾媒體的作用,給予孝子典型事跡大力宣傳,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對不孝的事例給予批評,讓當事人受到良心上的譴責從而認識到錯誤,向社會源源不斷的注入正能量。其次,政府要大力弘揚孝德,把傳統孝德內容作為學生以及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進行規(guī)定。最后,政府要創(chuàng)造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將傳統孝德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guī),讓孝德的傳承在法律這一保護傘下順利進行。
(二)發(fā)揮學校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促傳統孝德學習
長久以來,人們對德育教育主渠道的認識上存在誤區(qū):一是把加強德育主渠道建設簡單理解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這無疑窄化了德育教育建設觀念。二是學校普遍重視學習而輕學生的品德教育,這使得學校的德育教育主渠道難以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建設,充分發(fā)揮各類課程的協同作用。如重視學習德育課程加強對初中生這一群體的孝德知識傳授;重視活動性德育課程加強初中生的德育實踐體驗;重視隱形德育課程,使初中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孝德知識。只有把德育主渠道與其他多種渠道相融合,才能使孝德教育在德育中發(fā)揮作用。
(三)以良好家風促進初中生對傳統孝德的自覺傳承
千千萬萬個家庭將自己的子女教育得當是形成良好社會風氣的基礎。因此,家庭的輔助對于傳統孝德在初中生德育中的傳承至關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對于初中生孝德傳承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家長以身作則重視傳統孝德的傳承,才能夠給子女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只有重視傳統孝德的家庭,才能培養(yǎng)出品德高尚的孩子。因此,家庭要重視家風建設,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傳承孝德,在家風家訓中將傳統孝德加以傳承和發(fā)展。我們耳熟能詳的家風與當前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良好家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每個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周亞軍.傳統孝文化對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7).
[2] ?張一澍.試論傳統孝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繼承與弘揚[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6).
[3] ?安云鳳.弘揚傳統孝道文化,關注農村養(yǎng)老問題[J].齊魯學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