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蓉清
摘 要:詞匯是英語專業(yè)泛讀課程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在充分了解詞匯教學理論和泛讀詞匯教學實踐的前提下,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革,改善詞匯教學效果,促進泛讀課程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guān)鍵詞:英語專業(yè)教學;泛讀;詞匯;教學改革
詞匯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核心必修課程泛讀課程的教學重點。詞匯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泛讀課程本身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關(guān)系到學生能否在基礎階段建立起扎實的語言功底和學習習慣,從而取得理想的長期學習效果。
1 詞匯教學理論研究現(xiàn)狀
國內(nèi)外詞匯知識和詞匯教學的研究源起較早且成果豐富。早在1942年,克隆巴赫便提出了詞匯知識的五大范疇——概括性知識、應用性知識、廣度知識、準確性知識和靈活性知識,指出完整的詞匯知識既包括對詞義的不同層次認識,也包括詞匯的使用能力。內(nèi)申則進一步把詞匯知識從接受性知識和產(chǎn)出性知識兩個層面劃分為了詞形、語義和語言使用三個部分,并總結(jié)了無法識別詞義、在部分語境中識別詞形詞義、自動識別詞形詞義的三個詞匯學習階段,強調(diào)語言學習者必須掌握至少5000個常用詞匯及主題詞匯才能夠進行有效的閱讀。韋舍和帕里巴克特則認為,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詞匯學習不僅要滿足量的要求,還要具備一定的深度和熟練度,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語言水平。
詞匯知識研究的逐漸深入對詞匯教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英語詞匯教學從語法翻譯教學法下的死記硬背,發(fā)展到直接教學法下的演示和聯(lián)想教學,再到交際教學法下的自然習得,并在20世紀90年代取得了明顯的突破,詞匯組塊教學和詞匯附帶學習成為詞匯教學法的主流,加強了對詞匯應用準確性和地道性的強調(diào),區(qū)分了高頻詞匯和低頻詞匯的不同學習方法,同時開始將心理學等其他領(lǐng)域的研究和詞匯教學法結(jié)合起來,提出了更加多樣化的詞匯教學方法。
2 英語泛讀詞匯教學現(xiàn)狀
與成果豐碩的詞匯知識和詞匯教學研究形成鮮明反差,英語專業(yè)泛讀課程中的詞匯教學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詞匯教學并不是泛讀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重點。盡管主流泛讀教材對詞匯學習均有涉及,但大多比重極小且缺乏充足的閱讀語境支撐。實際授課過程中,泛讀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分配給了閱讀語篇的綜合分析和閱讀技能的講解操練,涉及詞匯知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般占時較少,且詞匯教學內(nèi)容因語篇而異、缺乏系統(tǒng)性。
另一方面,泛讀課程中的詞匯教學實施難度較大。首先,現(xiàn)實條件決定了泛讀課程中用于詞匯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與綜合英語等核心必修課不同,泛讀課程所占課時極其有限,僅為前者課時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泛讀教學內(nèi)容所要求覆蓋的篇章多且長,單位課時內(nèi)教學任務重,因此用于講授次要重點——詞匯的時間嚴重不足。其次,前沿泛讀詞匯教學法與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之間存在差距。目前研究比較充分的詞匯組塊教學和詞匯附帶學習與剛剛結(jié)束高中學習進入大學基礎階段的學生的較為傳統(tǒng)保守的學習習慣差異較大,很多學生短時間內(nèi)難以適應,仍然習慣按照死記硬背、刷題鞏固的方法學習詞匯,學習效率受到嚴重制約。
總之,在英語泛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詞匯教學面臨著不可忽視的實際困難,這些都阻礙了詞匯教學手段的及時革新和詞匯教學效果的明顯提升。
3 英語泛讀詞匯教學改革措施
提升英語專業(yè)泛讀教程中的詞匯教學效果,擴大學生的閱讀詞匯量,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學習積極性,詞匯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結(jié)合國內(nèi)外詞匯教學研究成果以及泛讀詞匯教學實踐,英語專業(yè)泛讀教程中的詞匯教學可在以下方面作出改革嘗試:
第一,合理選擇教材,利用教材內(nèi)容科學組織教學活動。教材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一本好的教材能為教學指明正確方向、提供有益素材,因此英語泛讀詞匯教學改革應該首先從選擇充分考慮了詞匯教學的優(yōu)秀泛讀教材著手。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泛讀教程》系列為例,每冊每單元均包含系統(tǒng)的詞匯學習板塊:每篇主讀文章前均設置了6到10題不等的選同近義詞練習,基本涵蓋主讀文章中的陌生詞匯;主讀文章后的閱讀練習中設計了基于原文語境的根據(jù)詞義找詞練習,能促使學生戒掉逢詞必查的不良閱讀習慣、接受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詞義的閱讀策略;課后設計詞根詞綴講解和多義詞詞義辨析等不同著重點的詞匯訓練,既能幫學生做到量的拓展,也能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詞匯的意識。泛讀教師在講授文章和閱讀技巧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材設計合理穿插詞匯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并在課后布置相應的詞匯任務,從而強化學生對泛讀詞匯重要性的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第二,充分利用課下時間,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將耗時長、內(nèi)容多的詞匯教學從課上為主變?yōu)檎n下為主的教學模式,能有效解決泛讀課程課時不足、詞匯教學無暇兼顧的問題。同時,結(jié)合目前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手機等移動學習端,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等在線學習平臺,QQ群、微信群等在線交流社區(qū)等,布置泛讀課程及詞匯學習任務,如每日詞匯背誦打卡、每日習語分享、每日詞綴詞根舉例、原著經(jīng)典句子翻譯等多種互動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從分享中獲得成就感和學習興趣,并逐漸建立起每天堅持學習詞匯的好習慣。課下學習將會成為課上學習的有益和重要補充,促進泛讀詞匯教學效果的明顯提升。
第三,改革考核方式,如實反映學生的詞匯學習成果。一方面降低終結(jié)性考試評估的比重,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重,促使學生對日常和課下的泛讀詞匯學習給予足夠重視;另一方面在形成性考核中設置專門反映學生詞匯學習情況的模塊,給學生提供貫穿整個學期的、及時、詳細、有針對性的詞匯學習評價和建議,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詞匯教學中的得與失,也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形成清晰的認識,督促學生調(diào)整學習態(tài)度、改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總之,詞匯教學是英語專業(yè)泛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泛讀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國內(nèi)外詞匯教學理論和本校泛讀詞匯教學現(xiàn)狀的前提下,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各個方面不斷尋求變革,改善詞匯教學效果,從而促進泛讀課程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Cronbach, L. J. An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diagnostic vocabulary test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42, 36: 206-217.
[2]Nation, I. S. P. 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3]Pigada, M. & N. Schmitt. Vocabulary acquisition from extensive reading: a case study [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2006, 18(1):1-28.
[4]Wesche, M. & T. Paribakht. Assessing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depth versus breadth [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6, 53(1):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