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麗
摘 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隨之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接受最新的知識內容?,F(xiàn)在知識內容的跟新速度是非??斓?,所以教師也需要不斷保持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因此,本文就初中地理課堂中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策略進行討論與總結,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研究策略;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注重地理課后作業(yè)的安排與指導
初中生對于情緒的把控能力還不是特別好,主要是因為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開始學習之后,就進入了一個人生的重要階段——青春期。所以,學生心中的想法就會變得比較多,也開始越來越在意一些別人的看法。因此,教師就需要在課下的時間中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一些在學習中所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排解情緒地方式方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可以更好的消化負面情緒,學習這件事情雖然會有教師的引導,但更多的還是需要學生自己一個人去進行知識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中,需要具備一些良好的品質,這樣才可以在學習的道路中越走越遠。學生也需要主動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越怕什么就越需要去嘗試,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將自己害怕的東西進行克服。
一、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初中生對于壓力的承受能力可能并沒有教師所想象的那么強大,即使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或者是在課下的時間中都表現(xiàn)出一副非常樂觀開朗的樣子,也有可能只是在裝裝樣子。所以,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以及身體情況也可以有一個準確的了解,教師也可以更好地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板塊的運動”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地球內部的結構圖,從里到外分別是地核。內地核、外地核、地幔、地殼,因為全球的火山大多是分布于巖石板塊的交界處,教師可以地圖的展示為學生具體的指出是哪些地方,這樣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印象。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六大陸地的輪廓,來讓學生思考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因為德國的氣象學家魏格納偶然發(fā)現(xiàn)大西洋兩岸的輪廓是極為相似的。所以這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所以,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內容的時候,細心觀察不同圖示之間的知識內容。
二、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
雖然說初中生的學習能力相較于小學階段是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是,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還是有待加強的。所以,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通過以圖導學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有效應用,來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地理這一門學科的知識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圖示是離不開的,所以,學生必須要提高自己的讀圖能力。這樣才可以優(yōu)化在課堂中的學習質量,在做題的過程中也才可以有高效的做題效率。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氣溫的分布”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的時間對于等溫線圖進行預習。因為等溫線密集就是表示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則表示氣溫差別小,等溫線與東西方向是平行的,說明是在南北方向存在氣溫差異的,大多是受緯度的影響。而且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是由南向北遞減的,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由北向南遞減。氣溫大致是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畫出具體的示意圖,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圖示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對于圖示知識內容的學習,來強化自己的讀圖能力。
三、注重地理課后作業(yè)的安排與指導
初中生不僅在課堂中的學習壓力非常大,在課下的時間做作業(yè)的時候,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因為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yè)難度也是層層遞增的,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課下做練習題的時候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注重對于學生在課后作業(yè)的安排與指導,才可以有效的節(jié)省學生做題時間。
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具體的介紹一些有關于雨水形成的知識內容。因為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降水,在大氣中都是需要含有一定的水汽的,而大氣中的水汽是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陽照射下,蒸發(fā)或蒸騰的水汽,從而進入到大氣中的。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了解降水的原因,而全年的多雨區(qū)是分布在赤道兩側的。學生通過觀看圖示內容,就可以對知識內容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總而言之,教師在私下的時間中。也需要對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的進行提升,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為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解。教師只有提高了自己在課堂中的教學質量,才可以將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內容讓學生以一種簡單的方式進行學習。雖然學生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完全依靠教師,但教師在課堂中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還是非常關鍵的。教師需要通過以圖導學教學模式與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融合,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圖示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李學龍.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的運用[J].赤子(上中旬),2017(03)
[2]林小紅.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