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雯 王 霞 柏歡歡 張文琦 謝戩芳
大動脈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種罕見的慢性系統(tǒng)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動脈及其一級分支。大動脈管壁的炎癥發(fā)生是TA的病理基礎,血管壁全層被炎性細胞浸潤是主要病理表現(xiàn),多種炎性細胞和炎性因子參與了TA的發(fā)生、發(fā)展[1]。當機體受到感染、異常代謝產(chǎn)物等致病因素時,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s)被激活分化為不同的輔助性T細胞(T helper cells,Ths)參與TA發(fā)病[2]。Th17細胞是促炎細胞,Treg細胞是抑炎細胞,正常情況下Th17/Treg處于動態(tài)平衡。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Th17/Treg比例失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發(fā)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5]。本研究通過檢測大動脈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細胞及相關(guān)細胞因子的表達,探討其與疾病活動的關(guān)系。
1.研究對象:收集2016年3月~2019年5月于筆者醫(yī)院就診TA患者46例,患者年齡14~64歲,平均年齡35.45±11.02歲,男女性別之比為1∶4.8,病程0.08~35.83年,平均病程6.15±9.14年。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0年TA診斷標準[6]。同時收集43例來筆者醫(yī)院健康體檢者為健康對照組,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43.30±10.77歲,男女性別之比為1∶7.6。病例組和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研究方法:記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收集發(fā)病癥狀、各項實驗室檢查資料,包括血小板(PLT)、補體(C)、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等,采用流式細胞儀技術(shù)(FCM)檢測正常人和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Treg細胞表達水平;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術(shù)(CBA)患者外周血IL-6、IL-10、IL-17及TNF-α的濃度。檢測依據(jù)美國衛(wèi)生研究所NIH的標準判斷TA活動性[7];根據(jù)NIS評分,≥2分定義為疾病活動組,<2分定義為非活動組。
3.主要設備及試劑:采用美國BD公司提供的FACS Calibur 流式細胞儀。Th17細胞和Treg細胞檢測使用試劑離子霉素、胎牛血清、1640液、高爾基阻斷劑、刺激素PMA購自美國Sigma公司。單克隆抗體IL-17-PE、CD4-FITC、CD25-APC、FOXP3-PE購自美國BD公司。IL-6、IL-10、IL-17及TNF-α檢測使用試劑人Th1/Th2/Th17亞群試劑盒購自江西賽基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4.Th17、Treg細胞檢測:抽取入選受試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外周血Th17細胞和Treg細胞。(1)Th17細胞培養(yǎng)與標記:取80μl抗凝血分別加入刺激劑10μl PMA工作液、10μl Ionomycin工作液和1μl GolgiStop,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5h。將其置于流式專用試管中,加入抗人CD4-FITC,室溫避光孵育30min后,加入新鮮配置的Fixation/Permeabilization液1ml渦旋混勻,4℃避光孵育30min后,加入抗人IL-17-PE,室溫避光孵育30min后,PBS洗滌,上機檢測。(2)Treg細胞標記:取80μl抗凝血加入CD4-FITC和CD25-APC,室溫避光孵育30min后,各管分別加入新鮮配置的Fixation/Permeabilization液1ml渦旋混勻,4℃避光孵育30min后,加入抗人FOXP3抗體,室溫避光孵育30min后,PBS洗滌后,上機檢測。(3)流式細胞儀測定:24h內(nèi)上流式細胞儀(Calibur, 美國BD公司)測定分析結(jié)果。根據(jù)前向角散射光(FSC)對側(cè)向角散色光(SSC)的散點圖對淋巴細胞設門區(qū)分淋巴細胞,以CD4對SSC設門區(qū)分Th細胞(CD4+),取門內(nèi)10000個細胞,以CellQuest軟件獲取、分析相對百分數(shù)。(4)計算各促炎淋巴細胞之比。利用促炎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之比算出Th17/Treg的比值。
5.細胞因子檢測:抽取入選患者外周血,采用CBA術(shù)檢測IL-6、IL-10、IL-17及TNF-α的濃度。(1)采血后分離血清于-70℃保存?zhèn)溆?。標準曲線制備:用反應稀釋液將待測細胞因子標準品按照梯度法稀釋為5000、2500、1250、625、312、156、80、40、20、10、5和0pg/ml共12個質(zhì)量濃度。(2)混合微球制備:按每個測試每種微球1μl的量吸取捕獲微球混勻,成為混合捕獲微球,加0.5ml洗液以200g×5min離心,去上清,用血清捕獲微球稀釋重懸微球,并使終體積達50μl。按每個測試每種微球1μl的量混合PE標記的抗體,稀釋至終體積達50μl。取待測血清和標準品50μl置于上樣管,加入50μl混合捕獲微球,室溫避光孵育2h,離心,去上清,重懸,上機檢測。(3)以Bio-Plex 200閱讀器獲取細胞因子數(shù)據(jù),以BioPlex Manager軟件測量熒光強度(MFI)和濃度(pg/ml)。
1.TA患者人口學信息、臨床癥狀及輔助檢查比較:TA活動組補體C3、補體C4、CRP、ESR、NIS評分均高于非活動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A活動組和非活動組的人口學信息、臨床癥狀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TA患者人口學信息、臨床癥狀及輔助檢查
2.TA活動組、TA非活動組及健康對照組外周血Th17細胞、Treg細胞及Th17/Treg表達水平的比較:TA活動組、TA非活動組Th17細胞絕對計數(shù)與相對計數(shù)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A活動組Th17細胞絕對計數(shù)與相對計數(shù)高于非活動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A活動組、TA非活動組Treg細胞絕對計數(shù)與相對計數(shù)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A活動組Treg細胞絕對計數(shù)與相對計數(shù)低于非活動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A活動組、TA非活動組Th17/Treg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A活動組Th17/Treg高于非活動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3組外周血Th17、Treg細胞及Th17/Treg表達比較
3.TA活動組與非活動組患者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比較:TA活動組IL-6、IL-17及TNF-α表達較非活動組明顯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A活動組IL-10表達較非活動組顯著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1)。
圖1 TA患者血清細胞因子表達水平
4.細胞因子預測TA活動ROC曲線結(jié)果:以NIS評分為金標準,IL-6預測TA活動的AUC為0.806,最佳截斷點為10.125pg/ml,其敏感度為81.48%,特異性為68.75%;IL-10預測TA活動的AUC為0.694,最佳截斷點為8.490pg/ml,其敏感度為85.19%,特異性為56.25%;IL-17預測TA活動的AUC為0.704,最佳截斷點為7.565pg/ml,其敏感度為66.67%,特異性為75.00%;TNF-α預測TA活動的AUC為0.767,最佳截斷點為2.170pg/ml,其敏感度為81.5%,特異性為68.7%,詳見圖2。
圖2 細胞因子的ROC分析結(jié)果
大動脈炎是指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可引起的不同部位動脈狹窄或閉塞,少數(shù)也可引起動脈擴張或動脈瘤,出現(xiàn)相應部位缺血表現(xiàn)[8,9]。其發(fā)病機制與遺傳因素、內(nèi)分泌異常、感染后機體發(fā)生免疫功能紊亂以及細胞因子的炎性反應有關(guān)[10]。
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細胞)是T細胞中的一類重要亞群,能夠使機體保持免疫耐受功能從而抑制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生。機體炎癥發(fā)生后,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等抗原提呈細胞被活化誘導Treg細胞到達炎癥部位,通過分泌IL-10、TNF-α等抑制性細胞因子,下調(diào)自身反應性T細胞及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發(fā)揮免疫耐受從而維持機體自身免疫平衡。Th17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主要發(fā)揮其致炎作用。Th17細胞及其相關(guān)細胞因子的過表達可趨向炎性細胞聚集于血管壁上,同時刺激成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誘導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生成,造成炎癥反復發(fā)生及內(nèi)皮損傷從而導致動脈管壁增厚、血栓形成,嚴重者可發(fā)生狹窄及閉塞性病變[11]。
Th17細胞與Treg細胞在分化過程中密切相關(guān),Th17細胞和Treg細胞在特定的細胞因子微環(huán)境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機體在免疫穩(wěn)定時,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IL-10可抑制效應T細胞生成,促進Foxp3+Treg分化,維持自身免疫耐受;當機體存在炎性浸潤,激活的免疫系統(tǒng)會產(chǎn)生IL-6、IL-17、TNF-α促進Th17細胞誘導炎性反應,同時抑制IL-10介導的Treg細胞生成。Th17/Treg平衡是機體自身免疫平衡的關(guān)鍵因素,促炎性Th17細胞和抑制性Treg細胞的比例失衡介導了多種血管炎癥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2~14]。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TA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相對計數(shù)和絕對計數(shù)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Th17/Treg比例高于健康對照組,Treg細胞相對計數(shù)及絕對計數(shù)低于健康對照組,且活動期患者Th17表達高于非活動期患者,Treg表達低于非活動期,其相應細胞因子也對應減少,推測TA發(fā)病與Th17細胞增多、Treg細胞減少所致Th17/Treg失衡相關(guān)。Misra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TA患者的Th17細胞相對計數(shù)較健康對照組有增加,以及Th17細胞所分泌的細胞因子IL-17A表達上調(diào),這與筆者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在TA患者體內(nèi),促炎性Th17細胞增多,抑制炎性Treg細胞減少,Th17/Treg比例失衡,從而導致疾病發(fā)生。
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活動期TA患者外周血IL-6、IL-17、TNF-α水平高于非活動期患者,IL-10水平低于非活動期患者。本研究進一步表明,IL-6、IL-10、IL-17和TNF-α預測TA活動的AUC分別為0.806、0.694、0.704和0.767,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IL-6、IL-17是Th17細胞分泌的促炎因子,其中IL-6是可促進T細胞激活加重炎性反應,是Th17分化過程中重要起始因子,從而調(diào)節(jié)Th17細胞和Treg細胞之間的平衡[16]。Savioli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活動期TA患者IL-6表達高于緩解期,這與筆者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目前IL-6表達拮抗劑治療難治性大動脈炎已取得一定成效[18]。IL-17是強致炎因子,可以激活T細胞和刺激內(nèi)皮細胞、上皮細胞以及成纖維細胞參與TA炎癥,且IL-17與TNF-α具有協(xié)同作用,上調(diào)IL-6的表達,共同調(diào)節(jié)炎性反應[19]?;顒悠赥A患者IL-6、IL-17表達增多,提示Th17分泌的炎性細胞因子參與了TA的發(fā)展過程。IL-10是一種典型的抗炎細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細胞和Treg細胞產(chǎn)生,IL-10具有多種免疫調(diào)節(jié)和炎性作用,可傳遞負反饋信號,抑制激活的免疫系統(tǒng),抑制巨噬細胞的活化從而減少T細胞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IL-10隨著疾病活動表達降低,與Treg細胞表達水平變化一致。提示可通過調(diào)控IL-10水平變化,抑制炎性因子分泌緩解TA病情活動。
綜上所述,Th17細胞表達上調(diào)、Treg 細胞表達下調(diào)、Th17/Treg 失衡參與了 TA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Th17、Treg 相關(guān)細胞因子IL-6、IL-10、IL-17和TNF-α在TA活動期表達異常,有望成為臨床評估病情活動的重要標志物。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為回顧性研究,建議開展大樣本隊列研究進一步探討 Th17/Treg 在活動期 TA發(fā)病過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