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軍 梁曉
摘 要:小學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給學生灌輸更多的積極思想,這樣才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社會,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因此,根據(jù)目前情況看來,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關系顯得格外重要。本文從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入手,分析了加強對小學生管理的必要性,總結了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就班主任怎樣在管理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小學生;管理;和諧關系
小學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給學生灌輸更多的積極思想,這樣才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社會,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因此,根據(jù)目前情況看來,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構建和諧關系顯得格外重要。小學生由于處在生長發(fā)育及思想性格構建的關鍵期,其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要求對于小學生的管理一定要更加細致、耐心、全面,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首先就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
一、加強對小學生管理的必要性
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期,但是因為年齡小,性格及思想發(fā)展還不全面,一些思想意識還未充分構建,他們的注意力還不穩(wěn)定,也不能持久,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而且自制力也較差,所以需要外部的力量來幫助他們安靜下來關注或者完成一件事情。他們做事情比較沖動,所以更需要時刻有人關注、引導,促進他們的理性發(fā)展。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記憶還是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以及機械識記為主,這樣的記憶特點注定了必須有人進行引導和管理,來幫助他們完成學習、記憶活動,幫助他們形成新的記憶模式。除此之外,在情感方面,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都要有一位優(yōu)秀的班主任來進行引導、管理,幫助小學生構建情感思維。
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時期,學生們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發(fā)展,自我評價能力也不斷提升,這一時段尤其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完善、健康的自我認知能力。
除了思想意識及心理方面的發(fā)展完善中的特點,要特別注意孩子的行、走、坐、立及讀書、寫字的正確姿勢的培養(yǎng)和訓練。這些都需要經驗及專業(yè)知識豐富的班主任來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正確的認知
小學班主任尤其是一些較為落后地區(qū)的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的認知方面不健全,不能關注到學生性格、心理、記憶、情感以及身體發(fā)育的各個方面,在管理過程中不能做到全面管理。
(二)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老師、班主任以及家長都會比較容易忽視學生的想法,不會主動聽取學生的意見,一般都缺乏深層次地溝通,不能及時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這樣會讓學生覺得他們被忽視了,不利于和諧關系的建立。
(三)過分關注成績而忽視其他
這也是社會環(huán)境造成的普遍問題,過分關注成績,容易忽視孩子的全面及健康發(fā)展。而且過分關注成績還會形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班主任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了成績差的學生;再比如單純的以成績論學生的好壞,成績好就是好孩子,成績差就是壞孩子等。
三、班級管理中與學生產生的矛盾沖突
(一)班級管理流程不規(guī)范
許多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日常管理時往往處于主宰地位。欠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許多學生有恐懼心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雖然小學老師在班級管理工作時,事無巨細,事必躬親,起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沒有完全讓學生達到自我管理效果,使學生養(yǎng)成依賴心理,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是老師安排,只能被動接受,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力。
(二)班主任自身觀點過于偏頗
班主任只注重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忽視了對成績較差學生的關心,不去挖掘他們的其他閃光點,導致了小學階段學生發(fā)展的不平衡。毫無疑問勢必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教師缺乏理性的評價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慢慢地會對班主任產生反感和矛盾情緒,影響構建和諧的小學師生關系。
(三)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
因為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完善,他們不知道怎樣向老師提出問題,而且很多問題都與學習無關。許多教師缺乏責任感,對于學生的提問往往出現(xiàn)不耐煩的回答,沒有熱情。當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xiàn)錯解,老師沒有給出詳盡耐心的指導,而是擺出一副嚴厲批評的態(tài)度,毫無疑問,這讓孩子們,產生恐懼畏怕的心理,長此以往,小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嫌隙,有效溝通將變得更加稀缺,這可能是對今后管理工作的展開造成一定的障礙。
四、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班主任管理觀念,做到關心與嚴厲相結合
一說起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學生可能就談師色變。這是因為大部分教師給學生的印象都是比較嚴肅的,居高臨下的感覺。這些教師讓學生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就連平時在路上遇到班主任都想繞道。相反地,有一些教師在這方面就做得十分不錯,學生很喜歡與他們交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問題。因此,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班主任管理理念,做到該嚴厲的時候就要嚴厲,該關心學生的時候要關心學生。只有班主任的管理張弛有度,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班主任,改變對班主任的看法,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塑造良好的班主任形象,奠定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
小學生年齡小,各方面的好奇心十分強烈,同時還善于模仿身邊的人和學習身邊的人的語言和行為。從這一特點來看,班主任更應該塑造良好的形象,在平時的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班主任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學生面前做出不雅的行為或者是說臟話等,都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還可能讓學生形成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深入、全面了解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理想的一種教學效果就是師生共同配合。教師與學生二者都是課堂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都應該對學生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與學生“和諧”相處。通過多種途徑全面地了解學生,對待每一位學生都有比較合適的方法,有利于班主任與學生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馬海強.淺談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科技資訊,2020,18(08):95-96.
[2]李珍.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華夏教師,2019(09):89.
[3]盧海虹.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