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薇
摘 要:水務企業(yè)通過高效績效考核,科學地衡量各組織部門的運行狀況,建立適應企業(yè)人員結構、員工崗位及專業(yè)組成的評價體系,做出戰(zhàn)略或政策調整。著重生產關鍵指標考核,通過生產過程各階段的指標分解,嚴格實現(xiàn)過程水質達標,把控制水過程的每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并運用高效的績效考核工具促進各項生產指標的優(yōu)化,同時將生產原材料用量、電耗、能耗能成本控制元素融入評價模型中,有效控制企業(yè)成本。
關鍵詞:績效;評價;生產優(yōu)化;成本控制
健全完善適應企業(yè)生產運行及管理標準的員工管理機制,面向基層、面向實踐,加強員工的梯隊建設,完善員工信息庫,科學發(fā)揮各年齡段員工的適應度,逐步改善及優(yōu)化員工隊伍結構。加強分級分層的教育培訓,推進員工隊伍專業(yè)化建設,提升員工專業(yè)素養(yǎng)和工作能力。
一、員工評估體系有效運用
1、夯實制度建設,發(fā)揮標準示范
依據全口徑管理標準設計,人力資源作為重要支撐設計了一系列企業(yè)管理標準支撐項目,涵蓋《定員定編》、《員工績效管理辦法》、《員工晉升管理辦法》三大版塊,通過不同版塊細分,具體描述了人力資源管理全流程的管理標準,特別在過程評價及目標導向方面提升了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建立員工職業(yè)發(fā)展的通道,明確自我職業(yè)發(fā)展方向,據此明確工作實踐中的行為與自身職業(yè)發(fā)展及薪酬獲得的相關性。
2、全生產鏈條輪崗,資源效率最大化
為使人才培養(yǎng)更多元化,根據員工在各單位生產實際中的表現(xiàn),安排35歲(含)以下一般管理人員進三班工作,輪崗形式包括本單位同部門(科室)不同崗位輪崗、外單位同崗位輪崗以及外單位不同崗位輪崗,加強橫向溝通與交流,盤活人才流動,深入生產第一線,了解生產全鏈條中各項要素的作用,幫助員工系統(tǒng)性的掌握各項指標在生產實際中的作用,有利于生產管理及生產成本策略的制定及糾錯。
3、量才施策,引入源頭活水
公司現(xiàn)有三班工人年齡老化,身體素質下降,學習能力亦有限,技能等級較低,嚴重制約了公司的發(fā)展需要;同時,勞務工因其長期工作在生產現(xiàn)場第一線,對緩解公司用工緊張、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針對這一人力分配現(xiàn)狀,公司依據定員定編成果對公司一線崗位進行梳理,選用合適的勞務工補充到緊缺崗位,在競爭激勵的刺激下,也能更好地提高勞務工的工作效率。
二、建立高效考核指標評價體系
1、體系模型設置
1)體系指標設計原則
績效評價的定位以定量為主定性相輔,激勵指標和約束指標并重。
2)考核指標類別
定量指標分為:業(yè)績指標(公司各部門、各基層單位根據自身實際生產工作情況,形成可由第三方客觀評價的數據指標)、考勤指標、年度獲獎得分指標、年度加分指標。
定性指標分為:業(yè)績指標(工作完成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工作態(tài)度指標、月度加分指標。
2、體系內容
業(yè)績指標占權重為70%、工作態(tài)度指標占權重為30%。
1)業(yè)績指標:指崗位承擔的職責和任務,一般根據部門組織績效指標分解或崗位承擔的職責及任務制定。業(yè)績指標的選取遵循以下原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己四繕酥祽C合考慮個人能力、歷史業(yè)績、未來發(fā)展預測等。
業(yè)績指標:崗位工作具有定量指標衡量的,業(yè)績指標從定量(80分)、及時性(10分)、有效性(10分)三方面進行評估,滿分100分。崗位工作暫時無定量指標衡量的,僅從及時性(10分)、有效性(10分)兩方面評估,滿分20分,折算后即為該崗位業(yè)績指標得分。
2)工作態(tài)度指標:指員工工作過程中的整體態(tài)度表現(xiàn),包括服務意識、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等四個方面。根據工作態(tài)度評價細則。
工作態(tài)度采用綜合測評法??傮w分為四個等級:優(yōu)秀(9-10分)、良好(7.5-8.5)、合格(6-7)、不合格(0-5.5),最小分值單位0.5分。可參照如下標準,從完成及時性和有效性兩個維度進行評價。3)考勤指標:指員工的出勤記錄。
3) 考勤系數:各部門、基層單位按員工日常實際出勤情況折算。
三、建立員工績效與生產過程的有效聯(lián)動模式
1、根據階段水質考核指標,制定與產品質量相適應的考核指標
例如:自來水廠過程水的生產指標,包括沉淀池出口濁度、砂濾池炭濾池出口濁度、出廠水濁度及余氯等指標,按不同的水質指標分為一等水、二等水、三等水三個等級。
在滿足上述考核資格的情況下,每月獎勵方法如下:
設當月一等水達標值為A只,二等水為B只,三等水為C只(含水庫水位數據)。
一等水單價是二等水單價的5倍。
設當月一等水達標值為A只,二等水達標值為B只。
個人獎金Q = ∑(單價×達標值)×權重×一等水占比系數
=[一等水單價×A+二等水單價×B]×權重×一等水占比系數
= 一等水單價×(A+0.2B)×權重×一等水占比系數
班組長獎金 = 班組獎金平均值 = 班組獎金總額÷班組人數
獎勵方法:統(tǒng)計一等水、二等水個數,根據單價計算出獎金數。同時引入一等水占比系數,統(tǒng)計當月一等水達標占比,做為考核獎金占比系數。將單價計算出的獎金數與崗位權重、一等水占比系數相乘,得出當月獎金額。通過獎勵方法的調整,以提高職工對水質數據的關注度和敏感度,提高職工多做一等水的積極性。
2、考核統(tǒng)計方法
1)利用統(tǒng)計軟件每月對考核數據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軟件每小時采集在線儀表數據進入數據庫。
2)值班長為該運行班組生產運行負責人,運行調度工為生產運行過程第一監(jiān)控人。如當班過程中認為考核點儀表數據異常,可通知凈水運行工(小化驗)進行人工比對,將實際比對結果寫入報表備注欄內,并提交上級管理審核通過后,統(tǒng)計考核數據時該時段即以人工比對數據為準,如未對異常儀表數據提出異議且進行人工比對,則依舊以軟件采集數據作為考核依據。一旦儀表出現(xiàn)故障或檢修期間,該段時間考核數據將采集小化驗人工測定數據,并以上級管理審核通過為準。
3)各類工程實施期間,如水庫停復役期間,為配合施工進行的各類生產運行的調整導致水質波動的,由生產科確定施工影響時間段,該階段數據不計入考核。
4)由于制水過程各工藝階段停留時間,各班數據采集需要有順延,同時兼顧數據整點采集,將該班組下班后一小時的沉淀水、砂濾池出水,兩小時的炭濾池出水,四小時的出廠水數據計入本班考核數據(不計入接班的班組考核數據中)。
3、 除此以外,建立一系列員工績效與生產成果及過程控制的關聯(lián)模型:
1)增加班組長考核:增加了班組長考核機制,考核方式旨在考核班組長對整個班組的管理是否均衡,每班人員的技術水平是否平均。如每班技術水平越平均,班組長得到的獎金額越多。
2)增加水庫水位考核指標:在考核系統(tǒng)中增加水庫水位指標,確保水庫有足夠的調蓄能力,及峰谷用水水位、分時電價成本與水位控制模型的銜接,通過電耗的合理控制激勵方案提高當班人員對調度過程的控制。
3)原材料:原材料使用成本(元/千立方米)=液氧單耗×液氧單價+礬單耗×礬單價+氯單耗×氯單價+氨單耗×氨單價+PAM單耗×PAM單價,將原材料單耗的考核也放入績效考核中,旨在考核當班人員在做好一等水的前提下,更優(yōu)化控制好原材料的用量,進一步降本增效。
通過高效績效評價體系的設立,有意識地安排優(yōu)秀員工到關鍵崗位,充分發(fā)掘個人能力,在個人績效提升的過程中完善生產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各項成本。
參考文獻:
[1]段曉. 淺析企業(yè)成本管理的新進展對績效評估的影響[J]. 人才資源開發(fā), 2014, 000(021):79-80.
[2]伍中信, 張榮武. 成本管理理論新進展及其對企業(yè)績效評價的影響[J]. 系統(tǒng)工程, 2006(0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