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明
【摘 要】目的:探討對心腦血管內科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心內科收治患者計21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n=108)與采用優(yōu)質護理服務實驗組(n=108),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心血管內科患者采用優(yōu)質護理方案能夠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且可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值得推廣。
【關鍵詞】優(yōu)質護理;心血管內科;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等,該類疾病對患者健康均存在嚴重的威脅,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且病程長,很容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故患者的治療與護理依從度不高。為改善患者的狀態(tài),進一步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考慮可從護理干預的角度入手[1]。為此,本次研究制定了優(yōu)質護理模式,以我院收治內科心血管患者216例為研究對象,評估了常規(guī)護理與并行優(yōu)質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內科收治心血管患者計21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n=108)與采用優(yōu)質護理服務實驗組(n=108)。對照組中男64例,女44例,年齡41~83歲,均數(62.84±8.71)歲,病程2~37年,均數(18.52±4.61)年,實驗組中男62例,女46例,年齡42~82歲,均數(62.51±8.46)歲,病程1~38年,均數(18.82±4.77)年,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患者均為心內科收治,已經簽署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精神疾病以及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方案,遵醫(yī)囑進行護理操作即可。實驗組則采用優(yōu)質護理方案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在長期用藥的情況下,患者多伴隨一定的負性情緒,對此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同時做好患者所患疾病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案、預后情況等的講解,避免患者由于未知而恐懼,同時強調遵醫(yī)囑進行用藥以及生活的必要性,改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2]。(2)飲食指導,叮囑患者多食用雜糧、水果、蔬菜,并強調合理飲食對控制血脂、血糖、血壓以及改善病情的作用。要求患者每日清晨在空腹狀態(tài)下飲用溫水300~500ml,以促進胃腸蠕動。(3)對癥護理,對部分臥床患者,可能出現便秘等并發(fā)癥,為此需要每日進行腹部按摩,以促進胃腸蠕動??砂凑战Y腸的走向環(huán)形進行按摩,每日3次,每次15min。如患者大便干結,可遵醫(yī)囑使用促胃腸動力藥物。對存在腰背疼痛的患者,可通過按摩緩解[3]。(4)環(huán)境護理,對病房環(huán)境需要確保舒適度,每日開窗通風,維持空氣凈化機24h開機,并做好病房消毒工作。同時應該做好對患者病情的監(jiān)護,也可在床旁設置簾子,保護患者的隱私。(5)運動指導,結合患者的病情,為患者的hi請合理運動方案,推薦步行、慢跑、打太極等方式,并注意控制好時間以及運動的強度,不可超負荷運動,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促進患者的康復。
1.3觀察指標
評價患者癥狀改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2)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評價,分為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等級。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1.0處理,設定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效果
實驗組癥狀改善時間為(4.51±1.28)d,短于對照組(6.87±1.44)d,P<0.05(t=12.7298,P=0.0000)。實驗組住院時間為(7.88±1.68)d,短于對照組(10.51±2.10)d,P<0.05(t=10.1631,P=0.0000)。
2.2滿意度
實驗組滿意58例,基本滿意48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8.15%(106/108),對照組滿意49例,基本滿意46例,不滿意15例,滿意度為87.96%(95/108),P<0.05(x2=8.034,P=0.005)。
3 討論
隨著國內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社會對護理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為此在護理的過程中,應該貫徹落實優(yōu)質護理服務,堅持以患者為本的服務歷練,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以促進患者的康復,并改善護患關系。從本次所制定優(yōu)質護理措施來看,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遵醫(yī)行為,加強飲食護理,則可實現對患者血液指標的進一步改善,配合對癥護理,則可減輕患者的不適,通過病房優(yōu)化,則能夠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最后再進行運動指導,則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系統(tǒng),對促進患者的康復有顯著價值。從本次研究結果上看,實驗組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代表該護理方案效果理想。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服務能加快心內科患者的康復進程,可改善護患關系,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謝呈惠, 米波, 于珠珠. 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 15(15):272-273.
[2] 嚴長勇. 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20):108-109.
[3] 李濤. 深入探析優(yōu)質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6(7):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