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懌航 黃俊航 黃志龍 吳京 章亞文
2016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和中國銀監(jiān)會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指出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臺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芍@貸已經成為了社會現象級的問題,嚴重侵犯了學生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
十四屆三中全會指出,當代是構建社會主義的重要時期,青年一代是發(fā)展的主力軍。大學生是發(fā)展的先鋒,而各地高校時有大學生受不良校園貸誘惑陷身囹圄,學生因價值觀和經濟觀尚未完善受不良校園貸欺騙,遭受嚴重經濟負擔,學生身心健康嚴重受損甚至釀成慘劇。
有調查顯示,高中生消費30%為基本食品類,30%為日常用品類,而日常用品的消費主要是奢侈品。高中學生日常開支為父母支持,大多沒有固定的金錢限制。而到了大學,家長給予學生固定的生活費,如果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消費觀念,時常會做出許多超出個人消費能力的沖動消費,出現經濟缺失。許多不良校園貸平臺利用學生“信息”以“低門檻、無息、來錢快”的特點來誘導學生進行校園貸,以至于造成嚴重后果。校園貸本質上是民間借貸的一種表現形式,從目前校園貸衍生的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為高利貸和裸貸衍發(fā)的一系列法律問題,所以,對校園貸問題進行規(guī)制成了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校園貸的法律風險
校園貸現象在一個短時間內突然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并因其缺少相關的監(jiān)管而迅速發(fā)展壯大。一方面,校園貸相關平臺缺乏有力且對應的市場監(jiān)管,從而使得大量非法的網貸平臺涌入校園市場;另一方面,不少大學生涉世未深,辨別能力尚有缺憾,對于相關網絡貸款平臺運作機制未作了解,被校園貸平臺的所謂“承諾”與“擔?!彼垓_,掉落進了網貸平臺運營的層層“圈套”,并深陷其中。
某些非法的校園貸在宣傳上便存在很大隱患:第一,非法的網貸平臺往往在推廣初期打著所謂“低利息、零首付、無門檻”的旗號,但最終實際的貸款年利率卻大大超過了法定限額。第二,實際借貸金額和合同約定金額不一致。很多校園貸款機構都喜歡在簽訂借貸合同的時候在借款本金中先扣除一部分所謂“服務費”,造成借款人到手的借款金額和約定借款數額不一樣。事實上,這部分所謂服務費早已被算進最初借款時的利率中,并讓借款人支付平臺所預期的本金及利息。第三,你在使用校園貸時候的各種隱性成本。進行校園貸的機構經常列出各種臨時編造的令人眼花繚亂名目的費用。另一方面,國家目前對于校園借貸這一方面專門法律的不完全,使審查環(huán)節(jié)相對變得寬松,不能真正盡到信息審查的義務,導致一人向多個平臺借貸的現象比比皆是。重復借貸、多方借貸或者過度借貸導致校園貸的法律風險日益增大。
二、校園貸的法律責任
(一)校園貸涉及的民事責任
1.合同違約責任
校園貸現象究其本質其實也是一種民事合同。在校園貸的雙方關系中,其實是大學生群體按照約定支付手續(xù)費或者利息給貸款方,平臺方提供款項給大學生,給予其提前消費的資金。所以網貸平臺往往在這里下功夫,鉆漏洞:根據《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違約責任: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第一百零八條 拒絕履行: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但現在事實上,在簽訂借款合同時,并非學生需要多少資金就借多少,而是要簽訂一個高出實際數額近一倍的借款合同,這些多出的費用用于支付保證金、家訪費、中介費、違約金等名目眾多的費用。如此一來,毫無償還能力的大學生便會被貸款平臺以各種所謂合同名目向學生追討違約責任。
2.民事侵權責任
校園貸令人談之色變的一大原因在于他們?yōu)榱酥\求利益而往往忽視后續(xù)的風險控制問題,反而喜歡在“催款討債”方面下功夫。石家莊市某高校的一名郭姓學生,在2017年7月的一天,通過中間人找到校園貸負責人楊某準備貸款1萬元時。據該生描述:在楊某辦公室,一名男子讓他填寫了借款人申請表,內容包括個人信息、父母的姓名電話、同學的姓名電話及銀行卡信息。他填完表,對方將其身份證與銀行卡復印,要求他在復印件上簽名按手印;通過他提供的學號,在學信網上打印出其學籍驗證報告;取走其手機,打開手機通訊錄,抄錄了他父母、親戚、朋友、老師、同學的電話,總共35條。并威脅其如果無法按時按期還款,就泄露這些信息并通知所有其親朋好友。這一系列行為在未達到犯罪的程度下是屬于民事上的侵權行為的,后果十分嚴重,依據《民法總則》中人格權的相關規(guī)定,這些造成對大學生精神的損害和對大學生的隱私侵權,對大學生隱私權的侵犯,符合隱私侵權的構成條件,至此網貸平臺則應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最后,金融創(chuàng)新是解決校園貸問題的重要路徑。這種金融創(chuàng)新即是把校園貸作為一種特殊的貸款種類,可以在無息、低息上考慮,還可以考慮在求學期不讓還款,畢業(yè)后再催交欠款,仍可以把大學生父母作為共同申請人或保證人的形式進行貸款,另外對大學生放貸要限定額度,大額貸款風險更大。
參考文獻:
[1]王婷,呂振全,于天一.《論我國校園貸現象存在的成因》.魅力中國.2016.41| 045.
[2]廖司朝,廖益雪,張昱.《校園貸成因分析》 .教科導刊.2018年15期.
[3]王智慧,《論校園貸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現代商貿工業(yè).2017年35期.
[4]銀監(jiān)會等三部委喊話網貸平臺:校園貸業(yè)務一律暫停!.http://www.cclycs.com/z138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