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麗穎
【摘 要】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血液病化療后患者惡心嘔吐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血液病化療患者,且采用隨機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有患者58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生活質量(SF-36)評分、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明顯比對照組優(yōu),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血液病患者通過化療之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故而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血液病化療;惡心嘔吐;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4-0177-01
血液病是一類疾病的總稱,其主要特點為原發(fā)于造血系統,包括淋巴瘤、白血病等。對于一部分嚴重的血液病需要通過化療進行控制,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可能出現較多不良反應,比如惡心嘔吐、生活質量下降等并發(fā)癥[1],常規(guī)護理對這些并發(fā)癥的控制效果存在一定限制,本文從綜合護理干預入手,選取116例患者對血液病化療后患者惡心嘔吐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使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血液病化療患者,且采用隨機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有患者58例。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8例,患者的年齡在26-47歲之間,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6.3±3.7)歲。在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27例,患者的年齡在25-4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6.4±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對疾病情況進行跟蹤和藥物使用護理等,以基礎性措施為主。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并發(fā)癥護理、飲食護理:①心理護理。治療前后均開展心理疏導,告知患者化學藥物治療可能導致的并發(fā)癥,并根據患者心理特點進行疏導。如患者擔憂病情出現反復、惡化,可告知患者“化療是經過證實的有效治療方法”等。②并發(fā)癥護理。針對化療并發(fā)癥的護理,是本次研究運用的核心措施。治療后,建議進行通風,使新鮮空氣流入室內,室內溫度不宜過高,維持在22℃—24℃最佳,相對濕度不高于60%。同時為患者準備純凈水,患者出現四肢遠端麻木情況時,可給予溫水擦洗,并輔助患者進行關節(jié)活動,手腕關節(jié)進行四周旋轉、適度牽拉,手指各處關節(jié)可提拉重量不超過500g的物品,做張、握動作反復10-20次。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問題時,可優(yōu)先進行撫慰,并給予止吐藥物,如噻嗪類藥品等。③飲食護理。飲食上強調營養(yǎng)的均衡攝入,同時根據患者個體特點給予飲食指導,如患者體質不佳、體重偏小,應增加動植物蛋白在飲食中的占比。對于體質相對較好的患者、普通患者,則重視減少脂肪占比,適當補充各類微量元素,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和生冷食物。
1.3統計學方法
通過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研究數據實實施相關的分析與處理,采用(-x±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使用t進行檢驗;采用(%)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通過x2來檢驗(P<0.05)。
2結果
觀察組中惡心嘔吐的患者有11例,不惡心嘔吐患者有47例,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為18.97%,對照組中惡心嘔吐的患者有32例,不惡心嘔吐患者有26例,惡心嘔吐發(fā)生率為55.17%,由此可知觀察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為(70.3±6.6)分,對照組為(82.4±6.9)分,這就表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比對照組優(yōu),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中護理非常滿意的患者有32例,比較滿意的患者有24例,不滿意的患者有2例,護理滿意度為96.55%,對照組中護理非常滿意的患者有25例,比較滿意的患者有20例,不滿意的患者有13例,護理滿意度為77.59%,可知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化療是血液病治療的重要方式,強調通過化學藥物殺滅患者血液中的各類病原體,療效確切,但副作用也十分明顯,患者會產生惡心嘔吐問題,生活質量也偏低。常規(guī)護理以基礎性措施為主,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醫(yī)療工作質量[2]。有學者分析指出,給予針對護理可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3]。
我院在研究中引入了綜合護理干預機制,以心理護理、并發(fā)癥護理和飲食護理為主要措施,通過心理護理改善患者情緒,使其能夠更好的看待治療、配合護理。并發(fā)癥護理則針對血液病化療后出現的肢體麻木、惡心嘔吐、脫發(fā)等問題開展工作,以多樣化的手段予以應對和控制。飲食護理帶有長期性價值,強調通過合理的飲食指導,提升患者機體免疫力,避免不潔凈、不健康食物的攝入,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復,生活質量提升,三項措施應從多個角度為護理工作提供支持。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比對照組優(yōu),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為高(P<0.05)。
綜上所述,對于血液病患者通過化療之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故而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李如青.護理對初治白血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6,08(08):103-105.
江巧琳,唐晶,劉梅.認知心理干預在血液病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效果[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9,22(02):216-220.
沈琦惠.針對性護理對血液病化療患者應用PICC置管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影響觀察[J].現代醫(y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20):111-113.